生活中,當一個人才能不夠的時候,反而特别喜歡炫耀,更喜歡恃才傲物,顯示自己的才能。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這叫做:滿瓶不倒半瓶晃。
沒有足夠的學識,反而喜歡刻意的顯露,企圖受到他人的尊敬。而反觀那些生活中學識淵博的人,他們更願意持守一份低調和謙遜。
有的時候造成這樣一種現象的原因,并非是一個人主觀刻意而為之,或許是因為他所接觸的學識和環境造就了他認知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就好像《井底之蛙》的故事一樣,青蛙從來沒有見過外面的天空,他并不知道外面還有更廣袤的世界。
所以我們知曉這樣一個道理之後,一定要摒棄一種狀态,那就是:自以為是。
《莊子》一本書中,莊子虛構了一個寓言故事,借魏牟和公孫龍兩個人言論上的讨論,來論述了井底之蛙不可自以為是的道理。
有一天公孫龍向魏牟說:我年輕的時候學了聖賢之道,學了很多道理,我自認為能夠使百口莫辯,我自以為自己知識通達,但是聽了莊子的言論,就感到茫然迷失,是我的知識不如他呢?還是我的言論水平不如他呢?
這時候魏牟歎口氣就說:你聽說過井裡的青蛙嗎?青蛙對着東海的鼈說:“我很快樂,我跳到井口欄杆之上,進到井裡破損處休息,跳入水裡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水裡蓋住我的腳背,沒有人能像我這樣快樂了。再說我獨占一坑之水,這也是非常稱心如意的,你怎麼不來井裡看看?
東海之鼈左腳還沒有進井裡,右膝就已經被絆住了,小心翼翼的退了出來。
這個時候東海之鼈把大海的情況告訴了青蛙,就說:千裡的遙遠不足以形容它的大,千仞的高曠不足以測量它的深,縱然外界有七年大旱,海裡的水位也不會下降。
青蛙聽了之後恐懼不安,不知所措。
魏某接着又說:你公孫龍的才智還不足以知曉是非,卻想去和莊子辯論,這就好像蚊蟲去背大山,馬蟲到河裡奔跑,必定是不能勝任的。你的智慧還不能通達玄妙,就如同井裡的青蛙。
公孫龍聽了一番之後,張開大口不能合攏,快速的逃跑了。
在這一篇故事中,公孫龍認為自己學習了一些聖賢之道,就可以知曉天下,雄才霸略。但是未曾想,自己隻是井底之蛙一般。
我們從中需要明白兩個問題:
第一個:不要自以為是。
因為你所認知的一個層面,隻不過是井底之蛙的學識一般,在外界更有一個廣袤的天地。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不要持着一副高傲的狀态,這才是君子處世之道,也是所有人都應該摒棄的一個狀态。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心氣浮躁,擁有一些小成就之後,馬上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挺特别了不起。但是未曾想,自己隻是井底之蛙。
所以我們隻有擁有一個謙遜的态度,才能學習更多的一個道理,才能加深自我的學識和含義。
第一個層面:我們永遠不要想着去和他人辯論以及争論輸赢。
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當你隻是試圖去以自己的才學,去戰勝他人,企圖獲得成就感,并非是最智慧的一種狀态,而是一種狹隘。
能戰勝自己才是一種強大,不要處處與他人争個高低,要學會讓自我不斷精進,這才是君子所為。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于《莊子》這一篇章的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