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作為南方地區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的省,從古至今就有着江南水鄉,魚米之鄉的美名!
既然有着魚米之鄉的美名,那又怎能少了魚呢?
當然,如果說尋常魚種,那當然是沒有什麼可奇怪的,畢竟,在我們浙江境内可是有着千島湖這樣一個大魚庫的存在,而且,千島湖的魚種、數量都是非常豐富的。
所以,作為魚米之鄉的浙江,又如何能沒有屬于自己的本地特色魚呢。
而要真說起特色魚,排名第一的,我還感覺當屬特色魚種“田魚”!
屬于浙江的特色魚種~~“田魚”!
稻花魚,這是自古以來就流傳下來的一種養殖技術,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曆史。當時的農民為了充分利用稻田的特點,經過長時間對魚的馴化,終于利用鯉魚培養出了适合稻田養殖的新品種,由于是稻田養殖,故而這種魚也被稱之為“田魚”。
田魚,正式名字:瓯江彩鯉,别名:稻花魚。為鯉魚的一個人工養殖變種,田魚經過長期在稻田中養殖,較普通鯉魚性呆馴,不愛跳躍,不易逃逸,是稻田養殖和網箱養殖的理想優良魚種。
田魚的品種以體色區分,可分為有全紅、大花、麻花、粉玉、粉花五種基本體色!
田魚的主要特色:味美、性和、肉細、鱗片軟,鱗可食,無泥腥味。特别是魚肝,味美肥糯,堪稱一絕。味道和普通鯉魚有天壤之别。
田魚的主要分布範圍:浙江瓯江全流域:包括浙江龍泉,雲和,松陽,景甯,麗水,青田,永嘉、溫州等地。
而浙江境内更是以,青田方山龍現村的“中國田魚村”出産的田魚最為正宗。
早在2005年5月1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來到龍現村,在考察了當地的田魚養殖特色以後。最終将此地選入了世界農業文化遺産之列。
同時,在此次“稻魚共生系統”的申報中,它也代表亞洲跻身全球農業文化遺産,成為世界農業遺産在全球第一個挂牌的保護區。
其實,稻田養魚這一技術,它不僅能夠有效的增加水稻産量,魚也能在肥沃的稻田裡得到更好的成長。同時,由于稻田養魚之後,為了魚的健康,所有養殖的水稻田,幾乎都是不使用一點化肥的。
所以,這樣的田魚不僅純綠色無污染,而且肉質細膩,味道鮮美,可謂是上等烹饪材料!
又能吃,又能賺錢,為何普及不了?
現如今,真正能把田魚這一産業做出規模化的,也就青田縣了。從2009年開始試驗示範,如今在青田縣,這種共生模式已累計推廣近800畝。并且從試驗數據得出,采用再生稻魚共生,平均畝産稻谷1400斤、田魚300斤,畝産值11100元,淨收入可以達到7200元。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即是文化,也是産業的項目。随着社會的進步,農村勞動力逐漸城市化,如今該産業也從早期的每戶型,轉變成了如今的個人承包制。
其實也不難理解,社會在進步,農村也隻能是老齡化。年輕一代,又有多少人會留在老家,插秧,種田,養魚?再者,浙江本就是多台風地帶,一旦刮台風,下暴雨,低矮的田埂就會普通紙片一般不堪一擊。
而如果個人所有,一旦遇到這種惡劣天氣時,因雨水過量,田裡魚兒也随水流逃逸,如此一來,也是很多務農人員所不能承擔的損失。
不過,随着個人承包制,以及合作社的籌辦。如今僅青田的田魚産量就能達到1750噸,産業面積也到了5萬噸畝,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高達1.05億元。
雖然稻田養殖無法普及,但是,如今田魚也在浙江多個水域實現了自由共生。
而如這種野生狀态下的田魚,市場經濟價值就要遠高于稻田養殖的。就比如在溫州,我一朋友曾買過幾條水庫釣上來的野生紅田魚,僅兩三斤的個體,就得花費近千元。而且這還是熟悉的人,如果不熟悉,那這個價格隻會更高。
甚至很奇特呢一件事,田魚即便水庫化、河流化,它的肉質味道依然不輸稻田養殖。甚至,有時候庫化的田魚,由于水質好的原因,反而味道更為甘甜。
不過,說起來田魚的味道,着實讓人流連忘返!
因為朋友是溫州的,每次回去,他都會帶上兩條紅田魚回來,而一條紅燒,一條煲湯。不過,我還是特别的喜歡煲湯的田魚,肉質甘甜,細嫩,鱗片軟嫩酥脆,特别是湯,鮮而不腥。真的想象不到,原來“鯉魚”在古人的特别培育下,居然能好吃到如此程度!
聽朋友說,他們那邊做田魚特别的簡單,隻需少許蔥姜蒜,少許食用油,然後将魚放入鍋中稍稍煎那麼一下,最後加入清澈的山泉水,大火煮開,小火稍微焖上一會就可以了。而這種做法不僅簡單,并且還不會破壞魚的獨特原味。
總結田魚的馴化培育,也不得不贊歎古人的偉大智慧。而如今培育的各式各樣色澤的田魚,它不僅是美味的代名詞,同時,作為觀賞魚也一點不輸于錦鯉。再者,又有多少人能想到,鯉魚的另一形态,将幾乎在南方遭人厭惡的鯉魚,也能可以之高的價值!
我是啊峰,喜歡的點贊,關注,謝謝大家的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