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13:53:45

國畫大師筆下的樹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

曆代畫家筆下的樹,清雅古樸!

自古以來,樹在中國山水畫構成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樹的經營位置和結構造型的成敗影響着山水畫畫面的氣勢與效果。

古人說:“凡畫山水,林木當先,鋒巒居後。峰巒者山之骨,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見骨骼,先有眉目,故林木須要精彩。譬如諸人形骨骼勻停,而眉目俗惡,烏得成佳士?譬諸軍旅,前鋒不揚,何以張後隊?故古人未練石先練樹。”

樹是山水畫的精髓,是山水畫的眉目,林木須要精彩,無論枯幹或枝葉繁茂,都要有神來之筆。未練石先練樹,這是中國畫的精髓。

畫好樹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下得一番苦功,才能有所建樹。

董其昌在《畫禅室随筆》中明确指出:“畫樹之竅隻在多曲,雖一枝一節,無有可直者,其向背俯仰全于曲中取之。或曰:‘然則諸家不有直樹乎?’曰:‘樹雖直,而生枝發節處必不多直也。’又說:‘但畫一尺樹,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須筆筆轉去,此秘訣也。’ ”

這裡有“轉”、“直”、“曲”三個不同的概念容易發生歧義。

至于“轉”,董其昌更有這樣的說法:“畫樹之法須專以轉折為主,每一運筆,便想轉折處,如習字之于轉筆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可見所謂“轉”并不含有“曲”的意思,他以習字作比,“轉筆用力”是為了保持筆穎的中鋒狀态,使線條圓渾有力。因此,從線條的形态來說,自然而然地含有提按頓挫之意。就造型結構來說,則枝桠杈生、結節疤痕都需用短促轉折的筆法寫就。

話不多說,一起來欣賞曆代畫家筆下中千姿百态、清雅古樸的樹木吧!

中國畫裡,除了界畫,不存在真正可稱得上“直”的線條、“直”的造型,所謂“直”,隻是相對地“挺拔”、“平穩”的一種感覺而已。

“曲”就不同了,尤其在卷雲皴及與之相配的蟹爪樹的畫法中,不少線條、不少造型都是“曲”得很厲害的,無論樹石皆左盤右旋,形成團塊似的結構,聚氣凝力,若挽強弓、蓄勢待發,使畫面在甯靜之中充滿着一種潛在的緊張感。

1、董其昌 的古樹圖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2

董其昌 《古樹幽齋圖》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3

董其昌 《荒山古樹》

2、元代 錢選《王羲之觀鵝圖全卷》局部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4

3、明代 文征明《古樹飛泉圖》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5

4、明代 仇英《桃源圖卷》局部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6

5、明代 陸治《丹楓山色圖》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7

6、明代 朱瞻基《蓮浦松吟蔭全卷》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8

7、明代 傅山傅眉 《山水花卉冊》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9

8、明代 藍瑛 《仿古山水冊》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0

9、明代 恽向《山水冊》中的樹(局部)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1

10、明代 傅山傅眉 《山水花卉冊》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2

11、清代 金農 《古樹》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3

12、清代 查士标《山水圖》中的樹(局部)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4

13、清代 王翚《 仿古山水冊》中的樹(局部)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5

14、清代 冷枚《十宮詞圖冊》中的樹(局部)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6

15、清代 冷枚《十宮詞圖冊》中的樹(局部)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7

16、徐悲鴻 《古樹》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8

17、程十發 《古樹報春》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19

曆代名家畫樹技法(國畫大師筆下的樹)20

白龍禧(王佑先,白龍子),國家注冊價格鑒證師、高級經濟師。美國東西方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明清家具委員會理事、中國知識産權研究會會員、中國電視劇制作産業協會調解員、加拿大北美卓越評估事務所高級顧問。

長期從事評估理論研究和價格評估、資産評估、知識産權評估、藝術品鑒定評估、侈奢品與特殊物品鑒定評估等工作,擅長各類“怪、難、異”項目評估,被評估業界譽稱為“鬼谷子”和“聖手大師”。著有《資産(價格)評估常用技術指标和參數大全》、《藝術品鑒定評估标準化技術》、《青花瓷器收藏與鑒賞》、《白龍潭夜話》、《明清家具鑒賞與評估》等專著。

圖文/編輯:白龍禧(王佑先)/陽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