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降了為什麼看上去還是胖?減肥期間稱體重,心情總是起起落落落落...體重秤上數字怎麼能變化這麼大?,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體重降了為什麼看上去還是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減肥期間稱體重,心情總是起起落落落落...體重秤上數字怎麼能變化這麼大?
其實有些情況下稱出來的體重并不準,那如何正确稱體重、如何判斷自己胖不胖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3種情況體重可能不準
●●●
1.前一天吃太鹹
身體裡的鈉元素會影響水分代謝,如果吃了太鹹,導緻攝入過多的鈉,體内的水分就會積壓,然後就會出現水腫的症狀。
2.晚上稱體重
人們經常說每逢佳節胖三斤,其實并不是你胖了,而是你可能吃飽喝足了才稱體重...晚上稱體重就是這個道理。
白天吃進去的食物還在體内,沒有完全排出或代謝出來,所以晚上體重會比早上重。
3.鍛煉後稱體重
鍛煉後稱體重可能會稍微輕一些,因為運動過程中流了汗,每流16oz(約450ml)的汗,相對來說體重會減輕大約0.9斤。
正确稱體重,需要注意這幾點:
1、選擇精準的電子秤,将體重秤放在平地上,地毯、木地闆會影響數值。
2、選擇固定的時間稱體重,推薦早上排便後空腹稱重。
3、稱體重時,身體站直并放松,為保證體重精确還可以多稱幾次直到數字不再變化。
其實正常情況下,早晚體重浮動2~5斤都是正常的,不必過于糾結體重的數值。
而且體重隻是個數值,判斷自己胖不胖其實有更科學的方法。
3種情況體重可能不準
●●●
超重/肥胖 的判斷
需要計算體質指數(BMI):BMI=體重(公斤)÷ 身高(米)²
例:假設一個人體重60公斤(120斤),身高1.7米(170cm):BMI=60÷1.7÷1.7≈20.8
根據公式算出BMI指數,然後對照下方表格:
BMI指數參考标準
▼
體重狀況 |
參考标準 |
相關疾病的危險性 |
偏瘦 |
<18.5 |
增加貧血、血尿等 疾病風險 |
正常 |
18.5~23.9 |
平均水平 |
超重 |
24~27.9 |
增加高血壓、心髒病 等疾病風險 |
肥胖 |
≥28 |
重度增加高血壓、 心髒病等疾病風險 |
BMI判斷是否肥胖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對于僅『肚子大』的腹型肥胖人群,所以推薦BMI結合腰圍的數值共同判斷。
腰圍測量方法:
将軟尺刻度下緣放在肚臍上方大緻1厘米的地方,水平環繞測量腰圍:
測量結果:以下兩種情況屬于腹型肥胖!
。腰圍。男性≥85厘米,女性≥80 厘米
。腰圍/臀圍。男性>0.9,女性>0.8
腹型肥胖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内髒脂肪過多會增加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
一個動作減肥燃脂
●●●
如果想減肥,還是要管住嘴邁開腿,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推薦一個簡單的燃脂動作,大家可以試一試~
走跑交替
具體方法:快跑15秒然後走45秒,交替運動,也可快跑60秒後快走3分鐘,交替進行。
人體每天體重的浮動很大
減肥期間不用刻意糾結體重的數字
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堅持下去~
本文為“京醫通”原創,如有内容轉載,請标明來源
審稿專家:趙潤栓 北京小湯山醫院 健康教育部 主任醫師
編輯:醫口酥、醫梨沙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