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新安裝的水龍頭,自來水嘩嘩流出……記者日前在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蔡屋村看見,一條條嶄新的水管通往每家每戶。村民鄭姨做午飯用上自來水,她說有了幹淨衛生的自來水,生活過得更有滋有味了。
沒通自來水前,蔡屋村不少農戶安裝電泵抽取井水使用,不僅沒有任何消毒措施,一到用水高峰期或天旱年景,家家用水困難。随着地下水量減少,蔡屋村不時出現缺水的狀況,給村民生産、生活帶來極大不便。2021年,随着農村集中供水攻堅行動的開展,蔡屋村實現了集中供水,解決了村民們的用水難題。
蔡屋村是十年來廣東持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和集中供水工程的一個縮影。2012年起,廣東先後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村村通自來水、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等工程,推動解決自來水進村入戶“最後一公裡”難題,讓越來越多的農村群衆喝上了“放心水”。至2021年底,全省基本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以上,水質合格率達到90.48%,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實現大幅提升。
管網鋪入戶 告别“吃水難”
“不用壓、不用提、不用澄清,就可以喝上自來水。”在湛江吳川市覃巴鎮對面坡村那覃自然村,61歲的村民謝勝群輕擰洗衣台上的水龍頭,看着白花花的自來水流出來,笑得合不攏嘴。
對面坡村原黨支部書記龍華強向記者介紹,對面坡村下轄15個自然村,那覃是全村最後一個通自來水的自然村。2010年前後,對面坡村實施新一輪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4個自然村鋪設了自來水管網,大多數村民用上了幹淨的自來水。那覃自然村地勢偏遠,當時施工單位因施工成本過高,沒有繼續推進管網入村。
謝勝群對過去的“吃水難”可謂刻骨銘心。1996年,謝勝群家打下了第一口淺水井,井深十幾米。“井水還是不夠衛生。”謝勝群告訴記者,以前村裡沒有排污設施,廁所、廚房的污水全靠自然下滲,飲用地下水安全得不到保證。此外,随着地下水資源日益匮乏,淺水井水量越來越小,謝勝群開始打起了深水井。
“我花的錢最多了,但是沒辦法。”謝勝群說,自家前前後後打了4口井,淺水井和深水井各2口,總共花了8萬多元。
2021年出台的《廣東省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行動方案》明确,2021年年底基本完成剩餘525萬農村人口的集中供水任務,實現全省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以上,讓6870萬農村居民全部喝上放心水。
供水改造,刻不容緩。經過多方努力,2021年10月,那覃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正式開建,當年12月底完工,解決了全村230戶共計800多名村民的用水問題。吳川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股潘華江介紹,全市已完成農村集中供水基本全覆蓋任務,農村人口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5%,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合格率達到90.68%。
吳川市覃巴鎮對面坡村那覃自然村的自來水管網
湛江廉江市車闆鎮大貴廟村珠江自然村的村民們也曾飽嘗缺水之苦。村民梁姐家的院子一隅仍放置一輛裝有塑料水箱的三輪車,她告訴記者,以前到了旱季,一家七八口人全靠這輛“水車”吃水。“哪家的井有水,就騎車過去載,一箱能裝一立方水,兩三天就用完。”梁姐說,2021年春節前,村裡通了自來水,她家趕緊報裝水表,如今一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啦啦”,一家人随時都能喝到“放心水”,“水車”也就成了閑置物。
廉江市車闆鎮大貴廟村珠江自然村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
大貴廟村支部書記曹傳業介紹,大貴廟全村轄15個自然村,共900多戶4900多人,常住人口2300多人。去年,當地啟動集中供水工程,村裡建成了兩個供水點,總投入500多萬元。位于村委會附近的供水點打了兩口175米的深井,安裝了淨水設施,可供應14個自然村。2021年春節前,村裡終于通上了自來水,全村常住600多戶有500多戶安裝了水表。
供水點升級 輸送“放心水”
要讓農村群衆“用上水”,更要讓他們用上“放心水”。
在肇慶市鼎湖區鳳凰鎮白石坑村雙坑自然村背後的一處山坡上,有一處供水設施,從山上水源點引來的水經過蓄水池,流入淨化站進行淨化處理,再流向村民家中。村民劉叔介紹,以前村民飲水都是幾家幾戶牽引山泉水,沒經過任何淨化消毒處理。暴雨時,水質容易渾濁,伴有河沙,每家每戶幾乎都備有一口大水缸,用于沉澱河沙、儲存飲水。“現在雨天仍然很清澈,幹淨衛生許多。”劉叔說。
鼎湖區水利局總工程師張堯成告訴記者,鼎湖區曾組織對全區村民自建的飲水設施進行檢測,141個自建設施中隻有1處水質達标,其餘水質均不合格。如今,集中供水工程引入現代高科技膜法技術,每個供水點除蓄水池外,加建了淨化設施,超濾膜能夠去除水體中的細菌、緻病原生物及藻類等污染物,不僅水質好,水量水壓也穩定。
據了解,鼎湖區于2019年7月印發《鼎湖區推進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和落實農村飲水安全三年攻堅戰行動工作方案》。項目建設于2020年3月底開工,2021年3月底基本完成,總投資約1.45億元,包括城鎮集中供水提升和村内管網改造等。村内管網改造工程中,對采用城區自來水供水部分的自然村,由區财政按一戶一表補助2000元,對采用小型集中式供水部分的自然村,由區财政按一戶一表補助1500元。目前,鼎湖區農村集中供水實現自然村覆蓋率100%,全覆蓋人口共10.58萬人。
“喝了一輩子的井水,沒想到有一天能像城裡一樣喝上自來水。”61歲的肇慶市廣甯縣橫山鎮白坎村村民範群友興奮地說。沒通自來水前,範群友所在片區家家戶戶安裝電泵抽取井水,沒有任何消毒措施。小小的井口處竟插有數十根膠質水管,一到用水高峰期或天旱,家家用水困難。今年8月,白坎村供水站建成通水,“即使是用水高峰期,水量照樣穩定”。
白坎村的蛻變得益于當地政府大力推進的集中供水工程。白坎村供水站覆蓋周圍9個自然村,301戶1370多人受益,通過采用全自動一體化淨水設備制水,實現了“雨天水不濁、天旱不缺水”,也确保村民飲水安全。
廣甯縣水利局副局長程昭方介紹,廣甯縣依據山區縣實際,提出不受鎮村行政區域限制,以相對集中居住人群為片區,聯村連片打造集中供水建設模式,實現規模化供水。該縣将涉及319個自然村共335個分散小型供水點進行連片整合,新增16宗“聯村連片”供水點和2宗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的擴網延伸。“聯村連片”工程全部建成後,規模化供水覆蓋人口将從14.3萬人增加到21萬人,覆蓋率從26.9%提高到40%。相較于分散式供水,規模化供水建設标準高,水質更有保障。
水站智能化 全流程監控
“我們村終于不用為水泛黃而發愁了。”對改造後的喬北供水站,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蔡屋、塘北、楊雪等3個行政村的群衆紛紛稱贊。
湖光鎮境内缺少大江大河、地表水資源緊缺且富營養化,當地農村集中供水站多以地下水為主要水源,受氣候和地質條件影響較大。據了解,湖光鎮超過4.5萬人通過集中供水站抽取過濾地下深井水源的方式獲得生活用水。
喬北供水站站長蔡瑞發向記者介紹,喬北供水站建于本世紀初,設計工藝老舊,建設标準偏低,加上缺乏專業維護,普遍存在過濾功能不全、設備運轉不暢、密封消殺效果不佳等問題。蔡瑞發經過調研還發現,湖光鎮不少地區井水易出現鐵、錳甚至有機物超标等情況,長期飲用或對群衆健康造成嚴重損害。
設備升級,勢在必行。2021年10月11日,喬北供水站提質提标改造工程正式動工,10月28日正式接管通水,原本老舊的喬北供水站成為粵西地區首個水質全流程監控集中供水站。
改造後的喬北供水站鳥瞰全景 受訪者供圖
“現在的設備管理工作輕松了不少!”蔡瑞發聊起新平台十分滿意。“以前設備壞了,還得村民告訴我沒水用時我才知道,現在手機上一目了然,出現故障還會有推送提示,真是太方便了!”
加藥系統根據水量變化自動匹配加藥量、水質儀表系統實時監測進出水水質與水量信息、視頻安防系統實時監控設備運行與環境情況、自動控制系統實現數據遠傳與統計分析……湖光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朱一鳴介紹,經過提标改造,喬北供水站從簡單且依賴人手操作的傳統工藝,改為使用多設備輪換備用、定時自動反洗的現代化技術,不再需要24小時人手操作,實現全流程水質監控自動調整。
眼下,喬北供水站已經從管線外露、野草叢生的站内環境,改為供排水管線地下鋪設、地面綠植錯落有緻的花園式布置,将原本污水橫流、設備亂堆亂放的破舊供水站改造為村裡的全新網紅打卡點,不時吸引路人拍照。
麻章區委農辦副主任蘇日聖介紹,技術改造後的喬北供水站為附近4個行政村約5200人提供用水,在為周邊村莊提供優質飲用水的同時,也為其他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設提供了示範。如今,麻章區254個自然村集中供水覆蓋率達100%。
【策劃】嚴亮 洪繼宇
【統籌】王偉正 蘇曉璇 段鳳桂
【記者】趙繼林
【來源】南方農村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