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珠海海洋大熊貓

珠海海洋大熊貓

寵物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2:49

4月15日是第三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指導下,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聯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舉行“第三屆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

視頻由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提供

記者獲悉,近期,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簡稱“中科院深海所”)李松海研究員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題為“Humpback dolphins at risk of extinction”的Letter文章(注:美國的《Science 》雜志為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在世界學術界享有盛譽。《Science》期刊letters文章是篇幅較短的論文,主要評述國際上普遍感興趣的熱點問題或《Science》期刊已發表的研究工作)。文章結合其研究團隊的相關科研成果和認識,提出中華白海豚等駝海豚屬動物正面臨滅絕的風險,呼籲關注這些動物所面臨的生存威脅,并提出了相關的保護建議以阻止該類珍稀動物的滅絕。

記者了解到,目前,海南島西南海域包括三亞海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根據科學家的考察數據顯示,在三亞附近海域連續多次出現一個規模較大的中華白海豚群體,迄今可通過照相識别的中華白海豚個體數量超過200頭。該發現改變了學術界和動物保護界關于海南島周邊沒有中華白海豚分布的傳統觀點。

據介紹,中華白海豚是生活在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沿岸淺水區的一種小型海洋哺乳動物,也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文化價值。由于數量稀少,也被譽為海洋中的“大熊貓”。在民間,中華白海豚素有“海上精靈”“媽祖魚”等美稱,深受人們喜愛。

據推測,全球目前現存13000頭左右中華白海豚,其中我國是最主要的分布區,種群數量大約為5000—6000頭。近年來,随着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圍填海工程不斷增多,中華白海豚栖息地不斷縮小,種群數量不斷減少,物種延續面臨嚴峻挑戰。保護中華白海豚對于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視頻由中科院深海所李松海博士團隊提供

自2009年起,三亞在東部海棠灣、南部三亞灣、西部紅塘灣等地建設海洋牧場,實施人工魚礁投放和魚苗增殖流放,涵養生物資源,同時從近兩年開始實行,禁止3海裡内海洋捕撈作業活動,進一步保護了三亞近海的生物資源,有效呵護了海洋生态環境。

據報道,2014年10月,在三亞西部海域科考的中科院深海所李松海博士團隊經過數月搜尋後,終于在海面上發現了中華白海豚的身影。據李松海介紹,根據2013年10月份500多份漁民問卷調查顯示,在海南島西南海域可能存在中華白海豚。 “當時看到之後很激動,因為學術界和動物保護界都認為,海南沒有中華白海豚分布。”李松海團隊随後多次考察均發現這個中華白海豚群體。根據截至2020年4月份的考察數據顯示,該群體數量超過200頭。

珠海海洋大熊貓(三亞海域竟然有這種)1

2016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由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中國生物多樣性綠色發展基金會、中科院深海所三方共同設立“海南中華白海豚保護地”在三亞大小洞天揭牌,這是我國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地。

據悉,全世界共90種鲸豚動物,而在中國南海及海南島周邊海域,有過記錄的各類鲸豚動物物種就已超過30種,包括大型須鲸、抹香鲸、中華白海豚、熱帶斑海豚、小型海豚等。而海豚中的部分物種,比如長吻飛旋海豚,有追随船隻的天性,喜歡在船首沖浪、嬉戲。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經過5年多的考察和研究,初步獲悉中華白海豚、印太江豚等典型近岸淺水分布的物種,主要分布于海南島西邊及西南近海海域;大型須鲸、深水分布的鲸豚物種主要分布于海南島東邊海域;其它小型海豚在整個海南島周邊海域均有分布。

原标題:三亞海域竟然有這種“海上大熊貓”,你見過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