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這部豆瓣低分的冷門電影

這部豆瓣低分的冷門電影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18 20:18:26

4月13日有幾部國産電影同時上映,在《狂暴巨獸》和《頭号玩家》的雙重打壓下均表現不佳,但最差勁的無疑是《西北風雲》,截止到發稿上映5天票房勉強過300萬,并且最終票房很難到500萬,那麼歸屬片方也就不到200萬,估計隻夠電影後期制作和宣發費用,鐵定賠錢,同時崩壞的還有口碑,上映首日豆瓣評分4.0,目前跌至3.5,超過半數的觀衆打出了1星。

這部豆瓣低分的冷門電影(逼走主演沒拍完就上映)1

最特别的是,電影評分不斷下跌,有一部分原因是電影導演“反水”,在豆瓣上給電影打一星,并用一篇長文揭開了整個電影拍攝的糟心過程,看過之後才明白,《西北風雲》故事完成的不好、配音突兀、剪輯混亂等等問題,其實在電影開拍之初就已注定崩壞,導演憤怒揭開的黑幕,要遠比劇情更精彩。

這部豆瓣低分的冷門電影(逼走主演沒拍完就上映)2

導演在豆瓣上用“我是這個片子的導演,我來說兩句?”為标題,從頭到尾詳述了電影創作的過程,下面我提煉出重要部分方便理清來龍去脈,想看完整版可以自行移步豆瓣。

第一階段是前期籌備。《西北風雲》的導演黃璜在文中介紹說,電影劇本名字為《饕餮刑警》,是自己創作的劇本。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揣着劇本找投資、坦演員,但是碰到了不靠譜的影視基金和制作公司,但黃璜因為是剛入行,完全看不清其中真假,出于對電影的熱情,也是被找到投資沖昏了頭腦,不顧著名演員的勸阻,堅持接着往下進行。其實到了這一步,就已經注定要出問題了。其實從黃璜同意不拿導演費,而是将編劇費和導演費折換成投資比率,也能看出,作為新人導演沒資曆、沒經驗,能有機會把電影拍出來就覺得很開心,所以在這個階段,其實投資人和導演的初衷都是好的。

第二階段是拍攝階段,電影2014年12月26日開機,請來了香港著名攝影師黎耀輝先生,導演黃璜在文中說“在拍攝的前二十天裡,基本上按照計劃按時按量完成,隐約覺得就算不夠出類拔萃但起碼也是良心之作。”但拍到20天,制片人找到導演說沒錢了,劇組已經欠了很多部門的二期款,導緻各部門停止工作,而投資方沒給夠錢的原因是因為發現在前面的款項中出現了貪墨所以要換人,于是劇組停機10天。最終結果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舊制片人被炒掉,撤了攝影師,取消了錄音,演員高捷也不讓回來拍,也不給尾款,凡此種種其實就是為了省錢。但是停工10天,原本計劃拍攝50天的電影不能如期完成,結果是沒拍完就沒拍完了,一些鏡頭用了替身,接着劇組就散夥了。

第三階段是後期制作階段,電影沒拍完、素材不夠、現場不收音全靠後期配,其實就算再厲害的後期基本也無力回天了。導演在文中寫到,他想嘗試自己剪輯,然後列出缺少的戲份再談補拍,結果剪輯之後發現劇情都連不上,結果投資方另找了一個剪輯用現有的素材加上旁白重新剪出一個不倫不類的電影,也就是現在的觀衆看到的成片。

這部豆瓣低分的冷門電影(逼走主演沒拍完就上映)3

以上是導演的叙述,但幾個制片方的回應則讓事件成了“羅生門”,表示制片人和導演是同學,劇組發生貪墨、導演沒能力趕進度等等,總之結果是一個本來看似很好的項目被搞砸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整個電影從籌備到後期制作,再到今天上映,過了三年半的時間,這個過程極為複雜,任誰都不可能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也搞不清是非,可以總結的是,從最初找投資的階段開始這個項目就出問題了,就像一組多米諾骨牌,從開頭就注定爛尾,但通過這部被拍爛的片子,其實還是可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

這部豆瓣低分的冷門電影(逼走主演沒拍完就上映)4

首先,資本是把雙刃劍,既是行業推動者也是攪局者。顯而易見的,近年來中國的電影市場不缺錢了,和資本比起來,電影行業的産值不大,從上遊投資、拍攝,到下遊的影院建設都有資本的介入。有利的一面是導演很容易拿到錢,有更大的創作舞台,而觀衆看電影越來越方便,附近兩三公裡以内就會有電影院。但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投資方很多對電影一竅不通,在他們看來電影隻是能紮到錢的生意,如果碰到不靠譜、隻想撈錢的導演,最終肯定是生産爛片,坑的是觀衆,這樣的例子并不少,不用說黃璜當時算是電影圈新人,多年來我采訪過的即便是知名導演、攝影師等,都碰到過讓人難以置信的經曆,《南極之戀》導演吳有音說,他的找投資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喜劇性、讓人哭笑不得的過程,他表示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懂自己的投資方;香港某攝影師也曾和我說,有一次他接了一部在福建開拍的網劇,當時帶着攝影組、燈光團隊飛赴福建,結果到了發現情況不太對勁,開拍了幾天就發現沒錢了,最終項目不了了之。

這部豆瓣低分的冷門電影(逼走主演沒拍完就上映)5

當然,也有不靠譜的投資方碰到靠譜、強硬的導演,結果是電影完成的還不錯,比如《葉問3》,總制片人施建祥出逃的事情當時沸沸揚揚幾乎成了醜聞,相反,電影本身完成度很好,說明導演葉偉信掌控了全局,把電影保住了。

在《西北風雲》這個項目中,資方确實沒有電影投資經驗,但導演也确實是沒有什麼經驗的導演,二者結合為電影埋下了禍根,真正看清這一切的可能隻有導演在文中提到過的那位女演員,她應該是覺得導演是新人,覺得他應該找有經驗的投資方合作。其中的是非曲直,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下結論,隻能說,資本讓導演黃璜有機會完成自己的電影,但也或多或少毀了這部電影。

其次是,在整個導演和投資方的矛盾中,其實一直忽略了制片人的存在。導演把握的是電影拍出來的質量好不好,但制片人要把握的是電影能不能順利拍完。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制片人其實要比導演更重要啊!他要負責盤活整個項目,負責錢款到賬,負責每一項花銷,要對投資人負責,每一筆開銷清清楚楚,根據預算來決定電影場面和拍攝周期,同時在劃定的框架裡給導演提供盡可能的創作空間。

但是在《西北風雲》這個項目中,似乎制片人和導演都是一臉懵逼,開機20天制片人突然沖過來說沒錢了,同時在他手上又是一筆糊塗賬,很顯然他沒能提供投資方一個清晰的賬本,而導演黃璜自己,甚至自始至終都不清楚電影到底投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這樣的話怎樣展開創作呢?難道導演不應該是談清楚預算才能撸起袖子拍電影嗎?所以,在這樁“羅生門”懸案中,還缺少一位最重要的證人,也就是導演提到的那位制片,找到他,看看到底花了多少錢、都怎麼花掉,到底是不是有60位司機,就一切都明白了。

第三點是,國産電影和好萊塢的差距其實主要在制片流程上。衆所周知,國産電影沿用香港電影那一套,用的是導演中心制,一般投資方和導演相互信任,靠譜的導演能按時按量的完成電影拍攝,如果最終質量不錯、票房喜人,大家都有錢賺,皆大歡喜。但電影創作是個很複雜的過程,期間充滿變數,所以有經驗的制片人才顯得那麼重要,而好萊塢一直采用的是制片中心制,導演給電影打工,一切制片人說了算,你可以說這樣多少會限制導演的發揮空間,但至少能保證項目的成功,而不會出現像《西北風雲》這樣的尴尬局面。

這部豆瓣低分的冷門電影(逼走主演沒拍完就上映)6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如果把時間推回到最初,導演希望有一部體面的處女作,投資方真金白銀拿出錢,肯定也是希望片子質量過關、票房大賣能賺到錢,所以雙方的初衷都是好的,結果到了最後草草上映,隻求收回一點是一點,但《西北風雲》的問題很明顯,電影沒拍完,剪輯混亂,配音糟糕,方方面面都有問題,最終坑的還是觀衆,那麼電影在技審階段又是怎麼過關的呢?對于徹頭徹尾的爛片,有關部門是不是也應該管一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