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商隐?本文介紹詩人李商隐的經曆李商隐(813一858),字義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懷州河内(今河南沁陽縣)人,祖父起遷居鄭州荥陽(今河南鄭州市),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唐代詩人李商隐?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本文介紹詩人李商隐的經曆。
李商隐(813一858),字義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懷州河内(今河南沁陽縣)人,祖父起遷居鄭州荥陽(今河南鄭州市)。
李商隐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自稱“我本系王孫”(《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但唐宗室族譜中沒有他家族的名字。
可以考知的祖輩都隻做過幕僚和地方小官,死得很早,因此家境非常貧困,“百歲本無業”。
李商隐在江南度過六歲童年生活,當時他父親在浙江東西兩道節度使幕府當幕僚。
十歲父親去世,李商隐随母親護送父親靈柩回到故鄉荥陽。
李商隐便跟堂叔父學習古文,取得了好成績。
現存《無題》一首,可能是李商隐的處女作。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筝,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
這是樂府民歌常用的排比手法,寫一位少女的聰明能幹,和羞澀依人之态,曲折地表達了他渴望施展抱負,和對前途焦慮的心情。
風格清新明朗,純用白苗手法,可見李商隐少年時學習民歌很有成就。
從16歲到25歲,李商隐為科舉功名奮鬥十年。
他16歲時寫《才論》、《聖論》兩篇古文。後來,李商隐成為晚唐首屈一指的四六文專家。
他認當時著名的骈文能手令狐楚作袈裟的恩師,還得到了令狐楚的資助行裝、路費,赴京參加進士考試。
李商隐開成二年(837)得以進士及弟。
李商隐黃金十年,寫過七律《随師表》、五言排律《有感二首》、七律《重有感》等。
按唐代制度規定,進士及弟還需要經吏部考試合格才能做官。
第一次入仕受挫,李商隐寫了《漫成三首》、《回中牡丹為雨所敗》等詩,傾瀉了憤憤不平的心情。
開成四年(839),李商隐再次趕考,授官秘書省校書郎。正九品上階,幹了幾個月,調任弘農縣尉,後來辭職。
武宗會昌二年(842),李商隐再次趕考,進入秘書省,擔任正字。
會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隐因母服喪期滿,因令狐淘是牛黨中堅人物,大中元年(847)春天,李商隐成了朋黨鬥争的犧牲品,離開朝廷,開始四處奔波。
從大中元年二月到大中九年十一月,李商隐先後在桂州、徐州、梓州的幕府中當幕僚。
大中五年(851),李商隐的妻子病逝。
李商隐大中十二年(858)二月,罷去鹽鐵推官職務,返回洛陽。不久,抱病回鄭州故鄉。
這年暮冬,享年46歲,和柳宗元同壽。當年人壽命不滿孔子的五十知天命。
王安石深有體會地說,“學詩者未可遽學老杜,當先學李商隐,未有不能為商隐而能為老杜者”。(葉夢得《石林詩話》)葉燮在《原詩》中指出,“宋人七絕,大概字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隐者什三四”。
李商隐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郁賢皓有改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