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經典電影高清複原

經典電影高清複原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8-25 23:04:03

經典電影高清複原(電影修複讓經典)1

《天書奇譚》角色形象設計 出品方供圖

不久前,動畫片《天書奇譚4K紀念版》在全國公映,引發了老中青少觀衆的集體關注。這部問世于1983年的影片,以脍炙人口的中國神話故事、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和獨具特色的角色形象設計,在國産動畫片史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被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集大成者”。将近40年後,這部經典動畫片跨越時間的長河,重新在影院與觀衆見面,得益于當今電影數字修複技術和從事電影修複行業人們的辛勤勞動。

搶救迫在眉睫

從1895年電影在法國誕生起,100多年來,膠片始終是電影不可或缺的載體。而數字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點。進入21世紀,膠片電影逐漸成為過去式,2012年前後,電影拍攝幾乎全部轉為數字化。

2009年,經過剪輯修複,王家衛執導、曾于1994年公映的影片《東邪西毒》在内地重映,取得了近4000萬元的票房,掀起華語電影重映潮,也讓電影修複走進觀衆視野。

電影修複,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将膠片電影拷貝轉移到數字載體上,同時,進一步複原甚至優化原片的影音品質。由于年代久遠、保存條件有限,電影膠片容易出現發黴、變形、脫色、劃痕等問題,如果不能盡快完成數字化修複,就有可能導緻電影永久性丢失,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中國電影資料館作為國家級電影膠片保存機構,有3萬多部影片、60多萬本膠片庫存。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史研究部副主任李鎮說:“1905年中國電影誕生至今,每個重要時間段的電影都有其曆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包括一些紀錄片,已經成為國家的影像檔案和民族記憶。”

電影修複不僅意義重大,時間也很緊迫。根據全球130餘家電影資料及收藏保護機構統計,自電影誕生至今,保存下來的拷貝僅為總數的10%左右。具體到我國,資料顯示,從1905年到1949年,我國共生産數千部電影,但是拷貝保存下來的僅有20%左右,20世紀20年代攝制的中國早期無聲電影,保留下來的不超過10部。

2007年,中國電影資料館牽頭啟動“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護工程”,在國内率先開始了搶救、保護國産老電影的工作。中國電影科研所、中影數字基地、上海電影技術廠、西影集團、珠影集團等單位也相繼組建了自己的修複團隊。

遵循“修舊如舊”原則

電影修複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十分精細,“從技術層面來看,修複一部影片包括膠片物理鑒定修補、物理清潔、數字化、自動修複、人工修複、音頻修複、二級調色、聲畫字幕合成這些基本步驟。”西影傳媒影像修複中心負責人雷剛介紹。

電影修複分為精緻修複和普通修複。雷剛參與修複的第一部電影是《最後的瘋狂》,他記得有一個畫面由沙灘、海浪與下着雨的天空構成,髒點、劃痕等肉眼可見的損傷和海浪、沙粒、雨點混合在一起,非常難以修複,“就好比一個剛學會開車的人第一次開車就碰上了早高峰,那種感覺至今記憶猶新。”他說。

“一個熟練技術人員一天最多能精修200幀,但一部90分鐘的影片,有大約13萬幀,如果隻有一個人精緻修複一部電影的話,至少需要兩年。”李鎮表示,電影修複工作量巨大,一般由十幾個人組成一個修複團隊,大家分工協作,即使這樣,精緻修複一部電影也至少需要三四個月。

西部電影集團出品的300多部膠片電影均已完成修複。雷剛表示:“年代久遠、問題嚴重的膠片一般會放在第一順位進行修複;排在第二順位的是知名度較高、獲過各類獎項的以及知名創作團隊的影片,這些影片數字化修複後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那些保存情況較好、短期内不會出現嚴重問題的膠片放在最後修複。”

電影修複不僅是一門技術活,在藝術上也相當講究。“修舊如舊”是修複師們遵循的基本原則。為了更好地把控老電影的藝術性,在修複過程中,修複師們會請影片的導演、燈光師、攝影師等主創人員來到修複車間,對影像的品質和效果進行指導,修複師們會努力還原主創人員的初衷。“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整體色調是偏紅色的,如果以現行影視調色标準來操作的話,色彩必然是另一個樣子,會偏離導演當初的創作意圖。我們是膠片的還原者,而不是創作者。”雷剛說。

在《天書奇譚4K紀念版》的修複過程中,聲音修複是一個非常重要又非常艱難的環節。此次聲音修複是将聲音從單聲道中分離,其複雜程度相當于純手工在一幅畫中将所有單色提取出來,而修複團隊最終不但成功做到了,還為影片配上了立體聲。李鎮認為,能夠在影院中聽到《天書奇譚4K紀念版》的環繞立體聲效,證明中國動畫電影修複事業本身就是一段“奇譚”。

在尊重曆史、尊重藝術的基礎上,修複師們也會用技術手段進一步優化老電影。2021年,紅色經典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時隔63年,從黑白影片變為彩色影片,在大銀幕上與觀衆再次相見,令人啧啧稱奇。而電影着色背後,是修複師們的匠心。李鎮介紹:“修複團隊不知道女主角的旗袍應該是什麼顔色,就去翻老照片;不能确定樓房的色調,就去上海實地觀察老樓。為了色彩能更精确,他們查找了很多報刊資料,甚至找老人們詢問。”

技術加持電影修複

2014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相繼設立電影修複單元,展映修複版影片,讓觀衆們通過大銀幕重溫不朽的經典。

李鎮透露,中國電影資料館修複的影片數量已經接近7000部,“我們的目标是把館藏影片全部進行數字化修複。保存好膠片,修複好膠片,研究和利用好膠片,是我們的使命。”

除專業機構外,愛奇藝、優酷等視頻平台也陸續加入到電影修複的隊伍中。愛奇藝和新派系文化傳媒聯手修複的《護士日記》先後于2018年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向大師緻敬”單元和2019年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經典”單元放映,這部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社會狀況和人民精神面貌的影片在海内外引發廣泛關注,在愛奇藝平台上也獲得了大量用戶好評。

随着科技高速發展,AI技術給電影修複帶來了更多可能性。說起愛奇藝的ZoomAI視頻增強技術,愛奇藝高級總監劉俊晖介紹,電影修複初期主要以純人工修複為主,成本較高,耗時較長,難以滿足大規模修複的需求。2018年,愛奇藝自主研發了ZoomAI視頻增強技術,借助AI的力量,電影修複的效率大大提高,據測算,AI修複電影的效率大約是人工修複的500倍。

此外,AI技術也可以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精準還原老電影的藝術風格和美感。劉俊晖介紹,愛奇藝與廈門大學聯合修複的影片《東方紅》,通過ZoomAI視頻增強技術從多維度“喚醒”該片,清晰卻不失年代感。在修複劃痕階段,相較于黑白電影,《東方紅》原片即為彩色介質,其所産生的劃痕也為彩色,因此,AI修複團隊迅速對算法進行了優化,在實現黑白劃痕自動修複的基礎上,也精準識别并修複了影片的“彩色傷痕”,“不論絢麗的場景還是演員各具特色的形象,都不會受到劃痕幹擾,全面提升了影片的音質和觀影沉浸感。”劉俊晖說。

AI技術助力電影修複飛速發展,但人工修複依然不可或缺。雷剛表示,“人工智能的大數據運算、可學習提升是好的方面,能大大提高修複效率和效果,但運用不當可能對膠片的顆粒感有所損傷。而失去顆粒感,也就沒有膠片電影的感覺了。”很多需要精緻修複的經典電影,往往是數字修複和人工修複的完美結合。(楊文瑛 苗 春)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