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計算的,那低血糖的危害則是按分鐘、甚至按秒計算的。
上班途中,洗澡後,如廁時,低血糖總是來得猝不及防:臉色蒼白,渾身虛汗,甚至兩眼一抹黑直接暈過去……
6月18日,江蘇淮安
一男子騎車途中,突發低血糖,暈倒在車流中。所幸民警和熱心民衆及時發現救助後脫險。
6月9日,浙江吳興
一女生等公交時發生低血糖,頭朝地重重摔下站台。要是老人這樣摔一跤,後果不堪設想。
6月8日,重慶榮昌
一考生在參加英語考試時,因低血糖暈倒,經過及時救助後恢複意識。
在一年中,炎熱的夏天更容易發生低血糖。這是因為夏季白天較長,人們睡眠較少,活動較多,人體熱量消耗增加,血糖消耗也随之增多。
大家往往非常重視高血糖,事實上,低血糖的危害絲毫不遜于高血糖,甚至更為兇險。低血糖會連累大腦和心髒,嚴重時會引起大腦功能障礙,還可能成為心絞痛、急性心梗的推手。
《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提醒你低血糖的高發時刻,教你正确應對低血糖。
受訪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内分泌科主任醫師 蔣鐵建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代謝内分泌科主任醫師 戴如春
深圳大學總醫院内分泌科教授 李強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龔雄輝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險醫學上,将低血糖定義為:健康人血糖<2.8毫摩爾/升,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爾/升。
不同程度的低血糖,表現有所差異;不同年齡段的人,發生低血糖時的症狀也各不相同。
急性低血糖發生時,心髒負荷會增加,伴随着血液流變學的改變,還會導緻血小闆活化增加,凝血機能增強、促進血栓形成。
對老年人來說,低血糖的危害遠超高血糖,它會造成血糖的大幅度波動,損害中樞神經系統,促發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腦卒中等,嚴重時可緻命。
如果低血糖程度重、時間長,還可能引起腦水腫,對中樞神經造成不可逆損害(如失語、智力損傷等後遺症),甚至導緻死亡。
低血糖時第一口應該吃什麼?低血糖發生時,如果已經出現神智不清,不要擅自喂食物或水,以免發生窒息,此時要立即送醫。
如果出現了低血糖症狀,但還未出現如抽搐、昏迷等嚴重情況,很多人可能會選擇吃餅幹、饅頭等來緩解,這不能說不正确,但不是最佳選擇。
應對低血糖,建議大家記住三個“15”原則:
第一個“15”
一旦發生輕度低血糖,應立即進食15克碳水化合物。
用于低血糖急救的食物,有個優先級:
15克碳水化合物
≈
4~6顆糖果(迅速嚼碎服下)
1勺蜂蜜或白砂糖
2~4塊餅幹
100~200毫升含糖飲料(配料表中需含白砂糖)
搶救低血糖要争分奪秒,因此最好選擇白糖、糖塊、蜂蜜等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
普通人在補充碳水化合物後,血糖水平基本能回到正常狀态。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在上述步驟之後需要15分鐘後測血糖,如果症狀消失,血糖達到4毫摩爾/升以上,按正常時間進餐即可;如果超過此值,1小時後才能進餐,并吃一份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加餐,以免血糖再次下降。
第二個“15”
如果血糖沒有上升,症狀沒有消失,就再進食15克碳水化合物。15分鐘後,再次測量。
第三個“15”
如果血糖仍沒有上升,症狀沒有消失,就再次進食。此時,如果血糖過低,或出現意識昏迷,則需即刻送醫救治。
7個時刻最該預防低血糖低血糖不一定都有症狀。有的人對低血糖較敏感,血糖一低就會感到饑餓、出汗、心悸等;有的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則一點反應沒有。
以下低血糖的高發時段,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1 進食過少時
進食量過少、吸收合成障礙,長期饑餓或過度控制飲食,小腸吸收不良、長期腹瀉等,均可誘發低血糖發生。
2 超負荷運動時
肌肉利用過多的葡萄糖,或使注射的胰島素吸收加快,都可能引起低血糖。
3 夏季氣溫高時
夏季氣溫較高,人體内對抗寒冷、降低胰島素敏感性的腎上腺激素分泌減少,胰島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地發揮。
夏天晝長夜短,糖尿病患者常睡眠不足,再加上戶外活動增多,新陳代謝旺盛,血糖消耗增多。
4 夜間1~3點
夜間低血糖一般出現在淩晨1~3點鐘左右,患者會感到心慌、顫抖、饑餓,并多汗、做噩夢。有些患者會出現第二天晨起後頭痛、感覺沒睡好,渾身乏力。
5 進餐後
腸胃功能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進食後不能及時消化吸收,也會引發低血糖。
6 濫服藥或保健品時
胰島素用量過大或相對過大,磺脲類、苯甲酸類衍生物降血糖藥用量不規範或自行加藥,都可能出現低血糖。
7 胰島素注射方式不正确時
胰島素是一種生長因子,反複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可能會導緻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産生硬結,并導緻該部位胰島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時間過長,進而血糖控制不穩定。
預防低血糖,生活中不妨做好以下細節: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