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流傳甚廣,意思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辦事,集思廣益,就算是三個皮匠的智慧也能比得上諸葛亮。
小學的一片課文還特地寫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故事。
文章寫諸葛亮帶兵過江,但是江水湍急,且多礁石,普通的竹筏跟船隻很難過去,諸葛亮面對這種情況也是一籌莫展。直到夜裡有三個皮匠進營獻策,說他們有能過河的主意。其他将領都不相信,連諸葛亮都想不出辦法來,你三個皮匠能有什麼好主意。
等到三個皮匠見到諸葛亮之後,就獻上了他們的計策。
他們告訴諸葛亮,用牛皮做成牛皮筏子,這樣筏子就不怕撞了,諸葛亮依照這個方法嘗試,果然順利渡江,而“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諺語也廣為流傳。
但是曆史上真的發生過這件事嘛?其實并沒有,這個故事是虛構的。“皮匠”其實是“裨将”的諧音,而“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的意思。
“三個臭裨将,頂個諸葛亮”意思是三個副将的智慧和在一起,也能比得上諸葛亮。其意思并沒有發生變化,隻是在流傳中,由于有些人并不能理解“裨将”是什麼意思,因此就變成了“皮匠”,還多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這并不是說有些人文化水準就不高,連一個詞語的意思都理解不了,隻是因為在流傳過程中為了方便人們理解跟傳播,所以就自然而然的做出了這樣的調整跟适應。
就像是我們現在用的漢字一般,并不是說大家就學不好繁體字了,隻是簡化字用起來更加方便大家的書寫跟傳播,因此就做了這樣的調整。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我們現在經常用的“牛逼”這個詞。
它本來的意思并不是大家現在想的那樣。“牛逼”的原意是一頭公牛在緩緩向你逼近的意思,用以形容形勢很緊張,氣氛很凝重的意思。
還有個詞,“無奸不商”,現在大家用來說不奸詐就不能做商人或者是商人都是奸詐的,但是它原意也不是這個。
“無奸不商”最早是“無尖不商”,指春秋時期商人在賣糧的時候都會給顧客多裝一點,在容器上堆出一個“尖”兒來,讓糧食冒尖,用以展示他做商人的良心。
而可能是因為在曆史流傳的過程中确實做得不好,沒有給人留下好的印象,“無尖不商”這句誇贊的話也就慢慢傳成了罵人的“無奸不商”了。
大家還知不知道類似這些被我們誤解的典故知識呢?歡迎跟大家分享啊。
——編輯 扶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