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以我自己的會計工作經驗以及自己的理解進行分享。
我把存貨分為“進、銷、存”三階段來講,第1篇講了“進”中的“外購”,這篇延續上篇接着講“加工”。
1、生産企業跟商貿企業“進”這一塊有點不一樣,生産企業是自己購進原料進行加工再銷售,購進原材料會計分錄(一般納稅人,這裡隻講涉及增值稅,涉及消費稅、資源稅的處理方法另外講):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應付賬款/預付賬款
2、加工過程中領用材料會計分錄:
借:生産成本—材料費
貸:原材料
3、加工過程中支出直接人工成本(加工人員工資)會計分錄:
借:生産成本—人工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
4、生産部門發生的水電費、固定資産折舊、無形資産攤銷、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勞動保護費、國家規定的有關環保費用、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計入“制造費用”,會計分錄:
借:制造費用-水電費/固定資産折舊等
貸:銀行存款/累計折舊等
5、月底分攤制造費用會計分錄:
借:生産成本—輔助生産成本
貸:制造費用-水電費/固定資産折舊等
6、月末,加工好的産成品要入庫,會計要結轉完工産品生産成本,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産成品
貸:生産成本—材料費
—人工費
—輔助生産成本
7、除了自己加工産成品,還可以委托第三方公司進行加工,這就會用到“委托加工物資”科目。發貨存貨委托外單位加工會計分錄:
借:委托加工物資
貸:原材料
8、支付運費、加工費等會計分錄:
借:委托加工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
9、加工完成後收回成品入自己庫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委托加工物資
存貨的第二階段——“銷售”。除了記筆收入,我們還要結轉成本,就要考慮存貨銷售成本是以什麼方法計算的,有4種方法:“先進先出”、“移動加權平均”、“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個别計價法”。
銷售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1、 先進先出法
采用這種方法,先購進的存貨成本先結轉,後購進的存貨後結轉。在購入存貨時,依次登記購進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在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和結存金額。先進先出法能夠随時結轉存貨的成本,但比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價格不穩定,工作量會比較大。當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市價,發出的存貨成本偏低還是按以前的進價結轉,會高估企業當期的利潤和庫存存貨的價值;反之,會低估庫存存貨的價值和當期的利潤。
2、 移動加權平均法
這種方法是按照每次購進存貨就要計算一次單位成本,以此計算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的成本依據,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存貨的實際成本 本次購進的實際成本)/(原有數量 本次購進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X本次發貨前的存貨單位成本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的數量X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它的優點在于管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企業存貨的購進情況、結存情況,成本計算比較客觀可信,但與市價仍有一定的差距,頻繁地計算移動單位平均成本,也會使存貨核算變得相當煩瑣。對于儲存在同一地點性能相關的大量存貨一般采用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平均法。移動平均法隻适用于永繼盤存制,不适用實地盤存制。
3、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這種方法是月末一次計算本月的存貨單位成本,作為當月發出存貨成本計算依據,之前在車行售後維修的配件就是采用的這種方法,計算比較簡單,工作量也比較小,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貨的實際成本 ∑(當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當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 當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當月發出存貨成本=當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當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采用這種方法,由于平時無法提供發出存貨的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于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一般大件物品不會采用這種方法。
例子:1月末庫存A商品100件,金額為10000元,2月采購100件,價格為10200,則本月A商品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為,(10000 10200)/(100 100)=101(元),2月發出商品150件,則本月發出的商品成本為150 X 101=15150(元),庫存商品成本為50 X 101=5050(元)。
4、 個别計價法
采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緻,按照各種存貨,逐一按其購入或生産時所确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這種方法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準确。但是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所以這種方法适用于容易識别、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例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計算公式為: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存貨的第三階段——“存”,人民币在我們手上都會貶值,存貨在手上我們也要考慮它有沒有發生“貶值”,如果發生了“貶值”,就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怎麼看它有沒有貶值呢,我用個圖來表示:
1、存貨計提減值會計分錄:
借:資産減值準備
貸:存貨跌價準備
以前減值的因素消失,減值的金額應當予以恢複,恢複多少轉回多少,并且是在已計提的金額範圍内轉回。如果不是由于原來計提減值的因素消失,而是其他的因素導緻價格回升,那麼原來計提的跌價準備就不能轉回。
2、轉回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資産減值準備
3、已經計提了減值準備的商品,銷售後除了結轉商品成本,同時還需要結轉計提的跌價準備沖減當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存貨跌價準備
貸:庫存商品/原材料等
4、存貨盤盈、盤虧或者毀損,通過“待處理财産損益”科目進行核算,批準前調整為賬實相符,批準後結轉處理。
存貨盤盈,這種情況是實物多、賬上少。
①批準前調賬,使之和實際相等。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等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
②批準後結轉處理,沖減管理費用
借:待處理财産損溢
貸:管理費用
提示:如果在期末處理意見未出,先按查明原因進行會計處理,等到批準意見出來後再調整期初數。
存貨盤虧,這種情況是實物少、賬上多
①批準前調賬
借:待處理财産損溢
貸:原材料/庫存商品等
②批準後處理
借:原材料(殘料入庫,如有的話)
管理費用(收發差錯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導緻的一般損失)
其他應收款(保險公司、責任人承擔的賠償)
營業外支出(自然災害等非常損失)
貸:待處理财産損溢
提示:因管理不善造成貨物被盜、丢失、黴爛變質産生的損失時,增值稅進項稅額應轉出,計量收發差錯及自然災害導緻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無需轉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