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社會是人情世故,古人也曾解釋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既文章”,人們非常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際關系可以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親情,一種是非親,親情是與生俱來的,人從一出生開始,便與親戚之間,産生了聯系。
關于親情,有這麼一個成語,叫“六親不認”,這裡的六親,指的是哪六親呢?你能說出幾種?
六親不認并不是一個貶義詞,準确的說,它應該是個中性詞,而是要結合語境去分辨。六親不認可以認為是一個人冷漠無情,無情之至到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認的地步,但是,六親不認也可以認為是大公無私,是幫理不幫親,有一句歇後語便叫:“包老爺斷案——六親不認,公正無私”
事情沒有絕對,造成一個人“六親不認”的情況有很多,也有可能是這個人無情,也有可能是“六親”錯了,也有可能是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因此,六親不認不應該隻是個貶義詞。
回過頭來看,“六親不認”中的“六親”指的是什麼?根據古籍的記載,有三種解釋:
1、早在孫秋末期的《左傳》中,就這樣記載道:“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亞,以象天明。”,從中可知,六親指的是父子、兄弟、姑姐(父親的姐妹)、甥舅(外甥和舅舅)、婚媾(妻子的娘家人)、姻亞(丈夫的家屬)
2、根據三國時期的文學家王弼對于《老子》的解釋,六親分别是:父子、兄弟、夫妻。
3、而根據《漢書》中的記載,六親則分别代表:父親、母親、兄長、弟弟、妻子和兒子。
當然,說法有所不同,更有甚者,認為六親是儒家中的“天、地、君、親、師、友”,當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确的,因為“天地君親師友”最早指代的是儒家祭祀的對象。
以上三種解釋,是古籍中記載的“六親”,每一種說法都正确,從中也可以總結出,六親指的是親情關系中,與自己最為親近部分。時至今日,六親則泛指親屬,人們已經不在追究六親的具體所指,因此很少人能準确說出六親。
中文的運用,很有意思,對于“六親不認”也有多種用法,例如有一種說法叫“窮到六親不認”,指的六親不去認某個人,意思接近于“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例如有一種說法叫“邁出六親不認的步伐”,則指的是某個人不去認其六親。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