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傳》中的宋江弱化了綠林英雄的個性特征,武不如林沖、武松、魯智深,文不敵吳用,但卻是一個擁有忠孝仁義之心,能令天下英雄甘心為其所用的領袖人物。
作者施耐庵将自己空有抱負,卻報國無門的人生際遇通過宋江這個人物形象進行了傳達和表現,寄托了自己盡忠報國的人生理想。
從孝、忠、義等多方面試圖塑造一個完美的英雄形象。但作者本人的矛盾心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人物塑造的走向,最終造就了宋江這一性格複雜矛盾的藝術形象。
(一)突出描寫宋江的"孝"宋江在第十八回一出場,就被冠以"孝義黑三郎"的綽号。說明宋江很早就已經以對父母的孝道聞名了。
對宋江之孝最精彩的描寫是宋江收到弟弟宋清托石勇捎來的書信,得知父親身故的消息後,先是叫苦捶胸,自罵"不孝逆子,做下非為,老父身亡,不能盡孝道,畜生何異!"後又以頭撞壁,哭到昏迷。
經過這件事的描寫,宋江的孝子形象已經極為突出。回家後,方才得知父親為想見他一面謊稱身故,在被官府捉拿時,為免父親擔心,還不斷勸慰父親,表明自己甯可服刑流放也不會上山落草為寇的決心。
對父親囑咐他不要上梁山入夥,不能做不忠不孝之人的話,他謹記心中,在晁蓋勸他入夥時說:"哥哥,你這話休題!……小可不争随順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雖生何益。"
甯死不肯上梁山。後來無奈上山後,他第一件事就是提出不管多危險也要馬上接父親上山,可以看出宋江将孝道放在首位。
(二)反複鋪陳宋江的"義"
宋江文治武功都并不出衆,卻憑借義氣和人格魅力令衆英雄拜服,正是義氣賦予了宋江号令天下,一呼百應的領袖氣質。小說在宋江一出場時,就對他的義氣稱贊有加"刀筆敢欺蕭相國,聲名不讓孟嘗君。"後又加以"及時雨""呼保義"的稱号,極力贊頌了宋江這一人物形象扶危濟困的仁義品質和天下雲集的影響力。
後來,作者還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描述:通過寫他不惜違反他所尊崇的法規,私放晁蓋,來突出他的重義氣;通過寫他赈濟貧苦百姓,表現他的善良;描寫他和柴進對武松的态度,突出他的仁愛和親和力;通過在梁山制定嚴明軍紀,"不許殺害百姓,放火燒人房屋","不可分毫侵害百姓",表現他的愛民。另外還通過側面來烘托宋江的"仁"。
如寫江湖中人聞宋江之名莫不望風而拜;前朝皇室後裔柴進對宋江的格外禮敬等。通過多重渲染,對宋江的仁義品質和領袖氣質進行了細緻的刻畫。樹立了一個仁義賢明的英雄領袖的形象。
(3) 濃墨重彩描寫宋江的"忠"(4)
宋江受儒家忠君報國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将青史留名做為自己的終極理想。在他看來,造反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的。
他祈求"博得個封妻蔭子,青史留名"。他的忠首先表現在他尊奉法度,得知晁蓋劫了生辰綱,他認為晁蓋犯了"滅九族的勾當","雖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卻饒不得"。
宋江發配途中,都已經是罪人的他在花榮為他解開枷鎖時,還不忘遵守法度,說這是國家法度,不能擅動。
其次,他的忠是對主流社會朝廷的忠。從一開始到後來逼上梁山,宋江始終不改對朝廷的忠。晁蓋死後,他第一件事就是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宣稱"惟願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衆當竭力捐軀,盡忠報國,死而後已"。
接受招安後,多次表達為國出力的征遼決心。即使在被天子以藥酒賜死之時依然不改忠心,怕李逵再次反叛壞了他的清名,竟然特地叫人把李逵找來同歸于盡,"甯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是宋江對朝廷最終也是最真誠的盡忠誓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