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以前叫投機倒把現在叫搞活經濟

以前叫投機倒把現在叫搞活經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00:14:21

以前叫投機倒把現在叫搞活經濟(強人才讓回歸經濟)1

返鄉創業者楊倩創建的築潤集團

以前叫投機倒把現在叫搞活經濟(強人才讓回歸經濟)2

▼返鄉創業者陳貢禹創辦彙豐棉業讓數百人就業

以前叫投機倒把現在叫搞活經濟(強人才讓回歸經濟)3

原在義烏創業的李志在縣裡支持下創辦了電子物流園

以前叫投機倒把現在叫搞活經濟(強人才讓回歸經濟)4

聞集鄉返鄉創業者利金站創辦靈芝創業園

以前叫投機倒把現在叫搞活經濟(強人才讓回歸經濟)5

返鄉創業青年程華冰(右)創辦了紅螺工量具公司

近年來,虞城縣圍繞“以返鄉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創新,以創新謀求發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能人回歸”工程,有力推動了産業轉型、經濟轉型、城市轉型,促使虞城縣競争力更強、承載力更好、軟實力更優、吸引力更大、凝聚力更足。堅持将返鄉創業與鄉村振興、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相結合,引進重大項目和主導産業項目,讓“北雁南飛”變“群鳳還巢”,以“回歸經濟”助推虞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7月25日,虞城縣在全市“回歸經濟”發展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市建設攻堅工作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

“我是土生土長的虞城人,去年了解到家鄉政策,我決定返鄉投資辦廠,一切手續縣裡都給幫忙辦理,服務好、效率高、進度快。”8月25日,在商丘财治食品建設工地,總經理張長勇邊查看施工進程邊介紹企業情況,此項目總投資3億元,一期已建成6個生産車間,面積2.4萬平方米,預計年底投産後,可日加工生産100噸牛、雞、鴨、鵝等肉食品,提供1000個就業崗位。

張長勇是虞城縣城郊鄉米莊村人,1987年開始在南京從事牛肉食品生意,2003年把公司遷到上海,2021年返鄉二次創業,成為虞城縣“回歸經濟”大軍中的一員。

發展“回歸經濟”,虞城風生水起。與張長勇一樣,近年來虞城縣共扶持在外企業、農民工等返鄉創業人員2萬餘人,帶動就業約21.5萬人,其中以彙豐紡織、虞城能臣家居用品、河南懂菜農業科技、河南啤匠科技等為代表的規模以上企業,年産值在9.9億元以上。

以情聚才 創優政策吸引“回歸”

貨物進倉、智能分揀、自動裝車……在位于虞城縣的商丘電商物流産業園,4棟共6.5萬平方米的物流倉儲庫内,現代化物流忙而有序的景象令人驚歎。

“現在僅虞城縣的物流業務量,日上行30多萬單、下行20多萬單,每單平均可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1.9元,相當于每天為虞城縣的企業節省物流成本數百萬元。目前倉儲供不應求,一期項目已入駐滿,二期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已有百餘家企業在排隊進駐。”8月24日,商丘電商物流産業園總經理、義烏商丘商會會長李志介紹,他返鄉投資30億元,創建集電子商務研發、倉儲、物流、服務為一體的全産業鍊電商物流産業園。

“回家鄉投資,縣委、縣政府在政策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各項服務非常到位,這給我們投資者吃了定心丸。”李志充滿信心地說。商丘電商物流産業園已成為聚才引企的樞紐經濟平台,目前廣東、義烏等地的電商企業、物流企業都在主動向平台靠攏聚集。

強化政策扶持,虞城縣着力引導返鄉就業創業。為此,先後出台了《虞城縣引導和鼓勵農民工創業和返鄉創業實施方案》《創業孵化基地認定和管理實施細則》《精準扶貧就業(幫扶)基地資金獎補意見》等扶持政策。同步優化營商環境,增強服務意識,切實兌現對投資者的承諾,打造“誠信虞城”;設立承接産業轉移項目服務管家,推行零接觸、不見面審批;對重點招商項目實行一個産業項目、一名責任領導、一個服務團隊、一套服務方案、一抓到底“五個一”工作法。

人才,是發展現代經濟的命脈與動力。虞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先後出台多個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引進政策文件,實施“招碩引博”工程,着力打造人才工作的“政策梧桐”。目前,已在鄭州、南京等城市成立虞城縣在外招才引智工作站(返鄉創業服務站),入駐虞城籍“高精尖缺”人才105人,成為該縣又一對外推介的重要平台,在招商引資中起到了搭橋鋪路、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

同時,對來虞城工作或提供智力服務的博士,在啟動資金、稅收優惠、平台建設、生活保障、政治待遇等方面,“一事一議”對待,先後通過簽約聘請人才合作顧問、特聘專家等形式,柔性引進虞城籍高層次人才43名,其中博士14名,實現虞城博士人才引進零的突破。

目前,虞城縣人才集聚窪地效應已經顯現,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觀為虞城建設“河南強縣 中原新城”增光添彩。

以園引才 築好平台支撐“回歸”

處暑時節,天氣涼爽,走進虞城縣,卻能感受到該縣發展“回歸經濟”的火熱勁頭。

商丘電商物流産業園、商東食品産業園、豫健醫療健康産業園、彩印包裝園、基宇冷鍊物流園……這些投資20億元以上的項目,支撐起虞城縣“一區十園”,都是虞城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投資在建的“回歸”項目。

近年來,虞城縣在以親情為紐帶引導“回歸”的同時,更注重以園區為平台,把“巢”築好支撐“回歸”,緊盯異地商會、重要鄉賢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吸引總部回歸、人才回鄉、資金回流、項目回遷,“回歸經濟”呈現加快發展态勢。

培育打造産業發展平台,一直是虞城縣發展“回歸經濟”的重要抓手。虞城縣審時度勢,研究決定走“市場化運作,滾動式發展”之路,加快高新區“一區十園”建設步伐。圍繞“一區”,投資建設了占地500畝、總投資15億元的返鄉創業園和返鄉創業小區。目前雙創中心大樓已建成使用,入駐了華族科技網絡直播孵化基地、虞智金服、浙江大學河南技術轉移中心虞城工作站等項目;建成生産孵化廠房8棟,入駐創業項目5個;建成科技成果展覽展示中心,已進駐14個專業園區和40多家企業。圍繞“十園”,建設了投資100億元的五金生态城、投資40億元的電鍍生态園、投資200億元的商東食品工業園、投資50億元的電商産業園、投資130億元的商丘綜合保稅區、投資30億元的金象彩印包裝園、投資20億元的豫健健康産業園、投資100億元的高端裝備制造産業園、投資26億元的人力人才園、投資12億元的大虞春秋文化園等項目,為“回歸經濟”産業培育打造了集聚發展平台。

産業是“回歸經濟”的核心,如何把“鳳”引來并培育發展壯大,這是虞城縣抓“回歸經濟”的關鍵。虞城堅持“項目為王”,緻力産業倍增,持續深化“管委會 公司”模式,圍繞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等主導産業,以龍頭企業為牽引,編制招商圖譜和招商推進方案,以高端科研平台、先進科研成果、領軍科研團隊招商,大力實施駐地招商和精準招商,以企業建園區、以園區聚産業、以産業帶集群,發展壯大了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三個百億級産業集群,培育了生物制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兩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回歸經濟”發展提供了深厚的産業基礎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以需育才 鄉村振興融入“回歸”

田廟鄉返鄉創業者董勝利創辦懂菜農業,采用“公司 訂單 合作社 農戶”模式,帶動農業種植約1.5萬畝,輻射帶動群衆3800多戶,戶均增收2.5萬元,每年為田廟鄉13個行政村帶來6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聞集鄉返鄉創業者利金站創辦虞城金隆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民社員300餘人,提供就業崗位800多個,年人均增收約萬元;虞城縣返鄉創業者賈輝創辦金豆子芽菜,可年産芽苗菜50萬噸、豆腐制品10萬餘噸,年銷售收入200億元,形成産業鍊上下遊集聚效應,完成産業鍊循環生态閉環,是“中國第一”豆制品産業園……

以需育才,按需培育,讓“回歸經濟”紮根鄉村促振興,是虞城縣推進“回歸經濟”的又一亮點。

“鎮鎮有産業、村村有典型”,是虞城縣人才返鄉創業的喜人景象。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虞城縣根據工作實際,圍繞鄉村振興,實行積極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打好“親情牌”“老鄉牌”,以鄉音鄉情引人才項目雙歸。該縣向在外人才發出了《“攜手鄉村振興、共書虞城華章”倡議書》,以鄉鎮為單位,建立虞城縣在外人才微信交流群,及時發布家鄉動态、宣傳創業政策、開展互動交流,搭建起在外人才和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交流平台,讓有實力的在外人才和企業參與到家鄉建設中來,讓每位在外人才都有一顆返鄉創業惠桑梓之心。

為服務好“回歸經濟”,虞城縣設立返鄉創業貸款擔保基金1350萬元,近年來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51億元,對1661名創業人員進行了創業培訓。如今,返鄉創業人員呈逐年遞增趨勢,主要投資興辦了涉及種植、養殖、建築、加工、維修、服務等方面的創業項目,分布範圍廣、個體規模大,為該縣鄉村振興增添了動力、補充了後勁。

與此同時,虞城縣通過以會代訓、田間課堂、基地示範、跟蹤培養“四種模式”,培育開發農民技師、種植養殖能手、勞務經紀人、農業經營管理及服務人才,精心培育各類“土專家”“田秀才”等鄉土人才,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隊伍,讓更多的在外優秀人才和本土人才投入到鄉村振興主戰場,為虞城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執筆:聞力 高會鵬 劉建谠

攝影:邢棟 王富傑 陳文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