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生閱讀計劃怎麼寫

小學生閱讀計劃怎麼寫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5 19:44:49

小學生閱讀計劃怎麼寫?我們是10名小學生家長 來自7座城市,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小學生閱讀計劃怎麼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學生閱讀計劃怎麼寫(小學生如何制定閱讀計劃)1

小學生閱讀計劃怎麼寫

我們是10名小學生家長 來自7座城市

北京 香港 上海 倫敦 深圳 重慶 洛杉矶

在這裡 交流科學、實用的教育經驗

文:家委會涵爸

大家好,上次分享小學語文古詩文學習的文章後(點我進入),很多家長希望我能分析一下關于小學生閱讀、閱讀理解題、以及寫作的的話題。最近比較忙,拖了較長時間,終于在昨夜有時間碼字。

在我看來,閱讀是輸入,孩子做閱讀理解題是中階輸出,寫作是高階輸出,并且這三者之間還有化學反應,三件事情是需要一并探讨的。

所以,今天我們主要針對如下三個話題展開分析,分别是:

1、如何選書和讀書?

2、閱讀和閱讀理解的關系

3、閱讀和寫作的關系

一、如何選書和讀書

養成閱讀習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歸納一下,孩子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獲取到4個大的方面的收獲。

1、文學素養(語文基本功、文字駕馭技巧、漢語言底蘊)

2、知識面獲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3、價值觀塑造(對社會和生活的正确認知方式,健康向上的思想)

4、情感挖掘(親情、友情、愛情,同情心、同理心、感恩心等)

基于這四個目的,我們貌似可以大概的進行選書了。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就選什麼樣的書。那麼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其實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國内書無“分級”機制,選書難把握難度。

這是家長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國内青少年書籍,浩瀚如星海,近年新出的各類好書層出不窮,一些經典讀物,有無數個版本。但是什麼樣的版本适合什麼樣的年齡段,什麼時候适合讀哪個版本呢?

我們的萬人家長群裡,有很多關注英語教育的家長。英美教育中的語言學習是基于體系化的分級閱讀書系,以閱讀為主線,讀物按照詞彙量和句式難度分級,孩子先自測,判斷自己所在的能力等級,然後匹配相應級别的讀本。

比如指導性閱讀分級體系(GRL),也稱為A-Z法。按照由易到難的程度,将圖書分為由 A 到 Z 的 26 個等級,從A到Z難度遞增,一級稱為一個GRL。還有大名鼎鼎的藍思分級閱讀體系(Lexile Framework),由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發展中心制定,衡量讀者閱讀水平和标識出版物難易程度,藍思最高分值為1700L。簡單來說,一個藍思(Lexile)是一個難度單位,讀懂一本初級低幼讀物與讀懂一本百科全書之間差距的千分之一被定義為1個Lexile。

那麼,中文讀物為什麼一直沒有分級閱讀?國内很多閱讀推廣機構,也試圖制定這樣的體系,但是目前看來不甚理想,因為偉大的中文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語言(此處要有掌聲)。

中文的難易和複雜程度,很難根據詞彙量和句子的複雜程度來分級。

我們舉個例子。

A: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B:嘩,嘩,嘩,雨下起來了。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樹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漸漸地,漸漸地,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天亮起來了。打開窗戶,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雨停了。太陽出來了。一條彩虹挂在天空。蟬叫了。蜘蛛又坐在網上。池塘裡水滿了,青蛙也叫起來了。

這兩段課文,都來自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第一段是杜甫的《絕句》,第二段是課文《雷雨》。都是描述窗外風景的。這兩段文字哪個難度更高呢?

前者算是很淺顯一首詩,描繪的景物隻有雪山和商船,但對讀者的意境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千秋、萬裡”,這樣的詞彙中,藏着詩人對滄海桑田的感歎和對國家廣闊天地的感慨;後者從描述對象上來說,複雜一點,涉及到雨、樹、房子、太陽、彩虹、水塘、蟬、蜘蛛和青蛙等的描寫,但真的是稍有閱讀能力的孩子都能懂的。

我們很難用類似英語分級的方式,将上面的兩篇文字定級。

現在有很多機構給出中文閱讀書目,包括部編語文教材,也給出了年級書單。這些“分級書目”更多的是考慮了全國平均水準,或者推薦人經驗與偏好選出的。從我們萬人家長群裡大部分家長的反饋來看,褒貶不一。

舉個例子,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的書單,是語文教材的出版方,人民教育出版社給出的年級配套書單。以二年級為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版本,是沒有注音的,要求孩子直接閱讀。但是其它出版社卻出了衆多的注音版。我們家委會之前也一直建議大家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無注音版。直到有一些方言文化比較發達地區的家長說,他們那邊老師要求用有注音版本,方便孩子正音(部分地區的當地普通話不是很标準)。我們才意識到,其實很難用一個标準套用到所有的孩子。

另外,相同年級不同地區的孩子,閱讀書目差距也是非常大的,有些地區二年級上學期的孩子已開始讀名著原著,有些孩子在讀拼音删減繪本版(這個事情本事沒有對錯)。甚至同一個班級的孩子,因為家長自身對閱讀引導的重視程度不同,孩子閱讀能力也區别很大,很難根據年齡或者年級來預設書目。-=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難度上,不必過度追求所謂“年級書單”,閱讀應該建立因人而異的路線,根據孩子當前的閱讀能力,進階選書就好,而不是在教給學生閱讀能力之前,就開始設想難度範圍。從我們萬人家長交流群的情況來看,孩子們的閱讀潛力是非常大的。

北大中文系博導曹文軒老師就主張小學生讀一些“深”一點的書,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隻有這樣,才能培養起讀書的興趣。

但是

但是

但是

在書籍的用途上,我們應該非常明确的界定我們的目的:長遠訴求是以提升綜合語文素養為目标,應試訴求以提升閱讀理解的解題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為目的。所以,第一部分關于“如何選書和閱讀”答案,在後面兩部分内容中才說的清楚。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閱讀和閱讀理解的關系。

二、閱讀和閱讀理解的關系

這個問題很有趣,一些家長私信我說,我家孩子每年都有上百冊書的閱讀量,但是為什麼閱讀理解題目還是做的不理想呢?

閱讀和閱讀理解,一個是輸入,一個是輸入後的輸出,這個過程中,既要管理好輸入的質量,又要教會孩子輸出的方法。我們認為:輸入質量取決于書單,輸出的方法來自于精讀訓練。

先說輸入的問題,也就是書單,讓我們回頭看看閱讀的四大目的,

1、文學素養

2、知識面獲取

3、價值觀塑造

4、情感挖掘

具備以上四個作用的書,都是可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尤其是其中的第一點,和第三點,在實際的語文閱讀理解題目的考點,大部分是圍繞這兩點出題。當然,百科類、曆史地理類讀物,屬于知識面獲取類型,這類讀物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是孩子書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後續我們單獨分析這類讀物)。但是百科類對于閱讀理解題目的針對性就不是那麼強了。

文學素養,也就是内容的文學性;價值觀指的是這本書的思想性,對孩子們來說,我們選擇書時,就一定要讓具備文學性和思想性的書占有一定的比例。閱讀理解其實就是踩點,整個小學階段的閱讀理解題目,選文上,都是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和價值觀的文章。

很多孩子做閱讀理解時,讀完文章後,總結不出中心思想,沒有感觸,思考無法升華。這個從應試角度說叫做提煉中心的能力不足。在我看來精讀就是最好的閱讀理解訓練。作者在字面背後的價值觀和情感表達,往往是精讀後才能體會出來。

孩子閱讀的過程,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他是不是讀過很多比較值得深思的作品,這些好作品,孩子是泛讀一掃而過呢,還是精讀思考總結呢?如果孩子的書單一直是某小某,或者植物大戰僵屍,這些作品很難讓孩子進行歸納總結。如果孩子在讀名著時,隻是泛泛的看熱鬧,不去分析。那麼這種低質量的閱讀,很難促進閱讀理解能力。

我們拿《三國演義》舉例子,如果說孩子對三國的理解永遠隻停留在打打殺殺的故事,變成一部“武俠片”,那麼閱讀理解得分點是很難找準的,如果孩子能夠通過精讀,從中讀懂人物關系格局,進而明白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就會讀懂其中的社會矛盾、人物矛盾等問題,孩子的理解就是更深了一步。

這樣的思考性的精讀訓練做多了,孩子在做閱讀理解時,就會主動去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那麼在考試答題的時候自然往考點上靠

所以不能簡單讨論閱讀對閱讀理解作用大不大,大家應該先去看看孩子的書單有沒有文學性和價值觀,另外,了解一下孩子平時的閱讀中,思考有沒有達到那個深度。畢竟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越到高年級,閱讀時間越少。我們很難抱着“靜候花開”的心态,讓孩子進行撒網式自由閱讀。盡量在有限的時間内高效閱讀才行。

選中一本書之後,如何精讀?讀到什麼程度算讀好了?之前在“我家有個小學生”分享過一篇非常好的經驗文章,我就不再重複分享了,大家可以參考下。

三、閱讀和寫作的關系

古語說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啥咱家的娃,看了很多的書,作文還是“惜字如金”?我們家有小學生各個年級群裡大家交流的時候都會聊到這樣的話題。

這個問題,我們從3個角度來讨論。

1、娃讀的書真的很多嗎?

以前看到的一個說法,“看十寫一”,就是說要有大量的閱讀,然後才會有高品質的寫作。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說:“不會閱讀就不會學習”,現在學生普遍閱讀量不夠,閱讀習慣欠缺,要廣泛開展中小學生閱讀活動,讀經典、讀原著,在系統閱讀、大量閱讀、深層次閱讀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升素養,增長知識見識。

大家看看教育部長的話,是不是感覺很接地氣,簡直就像是我們的班級語文老師對孩子們的叮囑。我們萬人家長群裡家長,可能大部分都比較重視閱讀,整體的閱讀水準都比較高。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像你們這麼重視。

看到下面這個閱讀量對照表,可能部分家長會說,太少了,我家一個學期買的書都可以裝滿一個書架。那我要問問你,買了是不是就等于讀了?

以3年級為例,一年365天,保證每天閱讀1500字,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選書和讀書的方法對嗎

為提升寫作能力而選書,也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怎麼樣的作文算好文章呢?按照小學階段的标準,不外乎:詞彙量比較豐富、有描寫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情感比較飽滿、段落比較有條理、有一定的思想。

這些都是綜合語文素養的輸出,但是如果孩子讀的書單都是“某小某”,顯然是達不到這個标準。還有很多孩子隻愛看《神奇校車》、DK百科,絕對是非常經典的少兒讀物,但是對小學階段寫作的幫助不是很大。這些書可以是書單中的一部分,但是不能是全部。

另外,市面上還有很多各類删減版的“名著”,比如昆蟲記,删的面目全非。正如曹文軒老師所言,語文學習中語感是非常重要的。而語感,多半就是通過閱讀,通過高質量的閱讀,而得來的“童子功”。大量小學生閱讀“一口氣讀完,一轉身就忘”的書,不僅對寫作毫無幫助,而且破壞了天然的語感和基本的語言能力,我們要讀就讀有“文脈”的好書,好書的“文脈”會自然而然流淌到孩子的作文本上。

哪些閱讀對寫作有顯而易見的作用呢,就是作家自身的“作文”寫的非常好,有文學性、有節奏、有細節、有觀點。可以先從一些短篇入手,一些名家的散文,短篇的散文,寫人、寫事、寫景的随筆,對孩子的寫作是很有幫助的。例如冰心、朱自清、林語堂、梁實秋、賈平凹的作品集。

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是中學教材中的課文,完全可以放到小學後半段來精讀。當時可能一知半解,隻要能理解到其中的描述手法、能夠感知到文章的美好,就足夠了。很多年以後,會慢慢吸收消化。

另外一些優秀作文選,孩子們也是可以受益的。但是選購時,建議超前購買,比如二年級的孩子,最好買3、4年級的作文選。同樣也是考慮到内容質量的問題。(原因同上)

3、讀書的方法對嗎

很久前看到葉聖陶先生說過的一段話,分享給大家:

所謂寫作,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從外面得來的見聞知識,從裡面發表的意思情感,都是寫作的材料;哪些材料值得寫,哪些材料不值得寫,得下一番工夫。材料既選定,用什麼形式表現他才合适,用什麼形式表現他就不合适,得下一番斟酌的工夫。斟酌妥當了,便連布局,造句,遣辭都解決了。寫作不過是這麼一個過程,粗略地說,隻要能識字能寫字的人就該會寫作。寫作的技能要從精讀方面訓練,精讀教材是挑選出來的,它的寫作技能當然有可取之處;閱讀時候看出那些可取之處,對于選剔與斟酌就漸漸增進了較深的識别能力;寫作時候憑着那種識别能力來選剔與斟酌,就漸漸訓練成較精的技能。

這又提到精讀的話題,再次建議大家閱讀“我家有個小學生”往期的老文。

四、我也總結了以下的精讀方法,孩子們相對容易上手,供大家參考。

1、圈起來

讀書的時候,遇到好詞、好句、好段落,用記号筆标注起來。最初的時候,需要家長帶着孩子來進行。最終達到孩子自己可以圈出來的能力。這個過程,如果家長比較有陪讀方法,會比較有趣。家長和孩子可以分别圈出自己認為好的部分,然後讨論分析,進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識别出好文章,究竟好在哪裡。當孩子可以識别出來時,自己在寫作時候,也會向這種“範文”的寫法靠。

2、抄下來

先做一個調研,您的孩子有摘抄本嗎?做完問卷,大家接着向下讀。

為什麼要做這個調研呢?因為摘抄本,其實是我們這代父母當年讀書時候的一個“優良傳統”,在90年前後,幾乎每個愛讀書的孩子都有一本小小的摘抄本。

随着現代電腦和打印機的普及,大家現在更習慣使用電腦幫孩子們整理資料。但是很難替代讓孩子手抄好詞、好句、好段過程中的作用,摘抄的過程,就是進一步強化語感的過程。

3、背下來

關于背誦,我前不久有寫過一篇關于古詩文學習方案的文章(點擊查看),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翻出來看看。另外,除了古詩文,我建議大家讓孩子讀一些比較優美的現代詩,讓孩子們好好的去朗讀和背誦,對激發孩子的語感應該很有幫助。

我搜集了幾十首不錯的适合小學生朗讀和背誦的現代詩,可以打印,需要的家長可以在今日頭條關注 “我家有個小學生” 後在文末留言,我會抽空私信大家。

4、走出去

我們家委會有一位優秀家長,也是我們唯一的一位孩子不是小學生的家委會成員,孩子已順利進入全球名校伯克利。要知道伯克利在一些全球排名中,是排在大家熟悉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前面的牛校。僅次于哈佛和斯坦福。

他們家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從小帶着孩子出行歸來,都會鼓勵孩子說說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不是随便說說的那種,而是比較正式的分享。

父母會作為朋友式的聽衆,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即使孩子的觀點不一定成熟和正确,也不會輕易打斷孩子的分享和思考過程。這個方式一直用到了現在,孩子假期回國,家裡還是會有兩位耐心、睿智的聽衆。

聽起來,這個方法并不難,可能好多家庭也在用。但是,重點是:多年的持之以恒,和堅持不懈的“朋友式”。整個過程,可以極大的培育孩子的觀察力、思考能力,和表達的自信心。

為什麼說這個例子呢?其實我們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也可以使用上述的方法。讓孩子去感受春暖花開,感受秋風落葉,鼓勵孩子把看到的比較生動有趣的東西,回來之後口頭分享或者寫練筆。這個過程不僅僅積累語感,還可以鍛煉孩子的觀察力。

好的作家,都有非常豐富的素材積累。小學階段的作文題材,也需要一定的生活積累。帶着孩子去觀察大千世界,孩子們學會了觀察,有了素材,那麼前面積累的好詞好句好段,會應用的更靈活,更言之有物。

我經常對我女兒講一句話:

目所及處皆文章 !

(全文完)

作者:家委會涵爸,滬上牛爸,“我家有個小學生”家委會成員之一。

我們給出的分析,主要來源于我們長期和各個年級的優秀家長們的交流中,總結出來的陪讀經驗,家長群裡日複一日的交流讨論的結論,雖然不是教育領域的專家觀點,但是或許更接地氣。歡迎大家交流和指正。

我們是10名小學生家長 來自7座城市

北京 香港 上海 倫敦 深圳 重慶 洛杉矶

在這裡 交流科學、實用的教育經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