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記憶的最美畫卷
集合
自從三年前開始扶貧後,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的幫扶責任人便會在每一個幫扶責任日來到辦公樓前集合,這已經成為扶貧日下鄉扶貧的一種習慣。在這一天,對于幫扶責任人來說,無論什麼事都要往後放一放,八點二十準時出發,再沒有比扶貧更重要的事了。
出發之前
每次去大山深處那個村莊扶貧都要走這條高速公路,每一次似乎都有每一次的不同,季節就是在這種不經意的變化中更替。
在路上
高速路旁的中原大佛,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的大佛已經成為當地的代名詞。大佛就像我們要去的大山深處的村莊一樣,隻有走進它靠近它揭開像面紗一樣的層層大山,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看見了大佛,離我們要去的大山深處的那個村莊就不遠了。那個村莊叫關帝廟,在之前,我們從來也沒有聽說過。扶貧後,我才知道這世上原來還有一個叫關帝廟的村莊在大山深處。
沿途到風景
關帝廟在中原大佛的後面,一般人看到的都是大佛的正面,而站在關帝廟村看到的卻是堯山大佛的後背。關帝廟進山出山隻有一條路,路都是依山勢建的,由低到高蜿蜒曲折陡峭,猶如山路十八彎,路邊即是望不到底的深淵,行車之上頗是心驚膽顫。
關帝廟的山大且高,放眼望去盡收眼底的風景完全是一種最原始的狀态,崇山峻嶺巍峨連綿,植被旺盛蒼翠疊嶂,各種姿态的巨大山石猶如鬼斧神工,自以為是的以各種姿态聳立群山之上,懸于山頂的巨石給人一種随時都有可能墜落的驚悚之感,身處其間頗是令人揪心。
這裡絕對是原生态未經任何人工修飾的自然風光,是那些探險獵奇者的理想聖地。許多頗具經營頭腦的人看到了這裡的商業價值,進入關帝廟村進行過數次考察,但最後都因路的問題而放棄開發關帝廟的項目。也正是路的問題,在日新月異變革的今天,導緻了關帝廟發展的滞後。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出不來。
于是,祖祖輩輩居住在關帝廟村的人開始外遷,即便是不外遷的,也想着早日離開。那些思想活泛的年輕人猶如候鳥一般, 隻在過年的時候回來,過完年之後便又快速的離開。年輕人走了之後,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和一些需要照顧老弱病殘的人們。
所幸的是,這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通往關帝廟村的山路已經修了。
即将下高速,後面是來時走過的路。不過,下午的時候,我們還将再踏上來時的路返程,每一次都是這麼重複。其實,人生總是在重複。
走過的路
天上飛過一架銀色的飛機,飛機飛過的天空留下一道長長的白色尾巴。在這裡時常可以看見或大的,或小的飛機從天上駛過,很繁忙的樣子,就跟腳下的這條高速公路有很多車在上面穿梭一樣。這是一條航線,南飛的,北飛的,天天如此,不分夜晚白天。幾個老哥們在車上說笑,在天上建個收費站,不管哪來的飛機統統收費,不繳費不讓它從這裡飛過。這話一出,引的車裡的老哥們立即捧腹大笑,在扶貧路上撒下一路歡笑。
一個銀色的影子
山裡的天是深藍色的,這很像大海的顔色。山裡不僅天藍,景色也很美。山裡完全就是原生态,一切都充滿了自然的氣息。不久前,這裡已經被省城一家旅遊開發公司看中,和村裡也簽了合同,隻是還沒有正式大刀闊斧的開發。如果開發以後,這裡的面貌便會大變樣,什麼滑道,玻璃棧道,漂流什麼的都會應運而生。到了那時,村裡随便都是商機。村民們辦個農家樂,炒個小雞烙蔥花油馍,調蘿蔔絲玉米糁長紅薯,這些代表着濃郁本地特色的吃食,深受那些生活在大城市裡來憶苦思甜人們的喜愛。對此,村民們非常期盼開發。如果真要是開發了,這裡就變成了福地寶地,和貧窮便徹底拜拜了!
像海洋一樣深藍色的天空
這就是傳說中的橡子樹,當地人叫它栗毛。這裡的山體都被這種植被覆蓋,它們的根深深的紮在大山下面,它的根須牢牢的包裹着山體,讓山體經受住了雨水的沖刷,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土流失。
茂密的橡子樹林裡有許多野生動物,什麼錦雞,野雞,松鼠,野兔,狍子,刺猬……這些野生動物都非常喜歡吃橡子。
秋天的時候,橡子樹上的橡子和鋸齒狀的橡子帽便會落滿山坡,厚厚的鋪了一層,走在上面嘩嘩作響。這些橡子給那些喜歡以它為食的動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這讓它們可以在這裡無憂無慮的生活。
那些厚厚的橡子樹葉和那些沒有被動物吃掉的橡子在經過一年的積澱之後,在來年的夏天便會給蘑菇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那些鮮紅的大紅蘑,灰蘑,黃蘑,雞腿蘑在一場雨後,便會從厚厚的橡子樹葉下冒出來,以最燦爛的生長姿勢宣示生命的綻放。
當地人叫栗茂的樹
大山裡的白楊,在藍天的映照下格外顯眼。這種白楊很少見,跟一般的楊樹不一樣。聽當地人講,這不是他們種的。這是那些鳥吃了樹種,飛到這裡把沒有消化的樹種拉在了這裡。于是,這才長出了白楊。山溝裡有一片白楊,高高大大的,但是站在上路上往下看,也隻能看見這片白楊的樹梢。跟大山相比,那片白楊的高度簡直太微不足道了。
長在山谷裡的白楊
來到這裡才知道什麼叫崇山峻嶺,什麼叫巍峨,那映入眼簾的連綿起伏的大山真的很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意思。
連綿起伏的山巒
中原大佛側立在山路的東邊,那樣突兀那樣雄偉,日夜守護這裡的大山。佛光普照,恩澤四方。
毛茸茸的山體
通往關帝廟村的山路蜿蜒曲折,很有些九曲黃河的意思。那些彎拐的太任性随意,就跟想咋拐就咋拐一樣,一個彎連着一個彎,一個彎比一個彎拐的急。這樣的彎拐過幾次後,便讓人頭暈目眩,一股比一股想宣洩的感覺讓人想立刻跳車。我們每次進山扶貧都要忍受這種感覺,這種感覺真的令人不堪忍受。
這裡的山路九曲回腸
開在山間的野菊花,沒有人欣賞卻也執着的綻放,拼盡了生命。當然也絕對不是沒有人欣賞,偶爾也會有人注視它們,比如說,那些進山感受自然狀态下山韻的人們,還有這些進山扶貧的人們。它們的美麗在這一刻變的有價值,所有的綻放都變的有意義。
怒放的野菊
這幾個是扶貧的老哥們,一起進山扶貧已經有些日子了,扶貧讓他們朝昔相伴,共同經曆了好幾次春夏秋冬的輪回。大山的顔色幾經更變,可是他們的扶貧熱情沒有變,依然執着的在每一個扶貧日沿着不知走了多少次的山道到村入戶。他們還将繼續在這條路上穿梭,扶貧工作任重道遠,為了讓貧困戶脫貧,他們做好了永遠在路上的思想準備。
和大山合個影
這就是傳說中的崖柏,也隻有崖柏才能這麼驕傲的生長在懸崖之上。它的一半根須裸露在外面,一半紮根在山體裡。在缺水幹旱的惡劣的環境裡,不要說根須裸露在外了,即便是全部長在山體裡也未必能存活。可是崖柏卻能活下來,并且還以昂揚蓬勃的姿态示人,這種活着的姿勢太讓人靈魂震撼了,瞬間就會讓人對它肅然起敬。
傳說中的崖柏
一架架山來一道道嶺,走進大山,置身于群山之中,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看山。就像看海一樣,站在海邊眺望,跟置身與深海之中,四周全是海,放眼望去天藍藍海藍藍,海天一色,完全就是兩種概念。看山還是應該像看海一樣,走進大山投入大山感受大山的寬廣,感受大山的深沉,這才是真正的看山。
一覽衆山小
當所有的樹葉都經受不住秋風的搖曳落下後,偶爾有那一兩片的樹葉頑強的挂在枝頭的時候,這便成了一幕卓越的風景。眼球忍不住會被它吸引,心甘情願的多看它幾眼。
不肯向風屈服的戰鬥紅葉
也隻有在這裡能看見這麼美妙的柿樹了,那些或粗的或細的樹枝胡亂的交錯一起便組成了美不勝收的畫面。看見這種柿樹讓人不禁的會去想人生那些不明白令人困頓的事,在這一刻什麼都釋懷了。刻意的并不是最好的,往往是最不經意的卻是最美的。很有些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思,隻不過這不是柳樹,這是柿樹。
像燈籠一樣的紅柿子
熟悉親切的村莊就坐落在這道山溝裡,藍天白雲下的村莊甯靜祥和。似乎正以它特有的靜寂來迎接我們的到來,它内心的歡快正在用以不變應萬變的方式向我們表達。
安靜悠遠的山村
新修的通村公路,寬闊平坦。這跟兩年前的道路截然不同,很有些舊貌換新顔的意思。
平坦的村路
生長在大山深處的公雞母雞都是自由狀态的,栅欄,雞舍似乎根本就是多餘的,它們窩的地方在農戶自家的歪脖子樹上。在這裡的公雞母雞白天可以任着性子可着勁的在山間覓食,隻要晚上記着回到農戶家中的樹上歇息就行。
可以想上哪就上哪生活的雞
寫在村部院牆上的醒目的宣傳标語,這種白牆紅字組合出來的色彩,到什麼時候都是一種最有效的宣傳方式,再沒有比這更直觀的了。比起那些花裡胡哨的宣傳,這種簡單明了的宣傳,對于群衆來說,一看就懂。
清晰醒目過目不忘
看見這些喇叭讓人一下就回到了那個找人完全靠喊的年代,相信在那個年代擁有一副好嗓子高調門,估計也能混碗飯吃吧!面對空曠的大山,我忍不住吆喝了一聲,可是瞬間便被一陣幾乎要撕裂般的痛疼抑制的劇烈咳嗽起來,那種要窒息般的難受讓我不由的感慨,即便是在靠嗓子謀到這門差事,也不是誰不誰都能幹的。
熟悉的影子
鮮豔的顔色,醒目的招牌,顯眼的标語,把村部映襯的格外突出。這是整個關帝廟最高行政機關,也是落實黨和國家各項惠農政策,跟群衆面對面交流的基層。
到地方了
靜怡的大山,閑散的人們,生活竟然如此簡單。在這裡生活,讓人的心變的很靜,再無俗事纏繞。面對大山不由的想起了宋代釋紹昙《無門關》裡那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将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悠閑溫暖的時光
醒目的黃色和紅色是村部的主要顔色,從扶貧開始後,村部也有了自己的顔色。這種黃紅相間的顔色讓人精神振奮備受鼓舞,仿佛一下又置身到了那個火紅激情的年代,共産主義事業紅紅火火。置身于這樣的環境裡,讓人止不住想高唱那首經久不衰的紅色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
整齊潔淨的環境
駐村第一書記張武舟向幫扶責任人傳達扶貧日到村入戶的工作重點,在扶貧工作上,相比幫扶責任人,他付出的更多。一個人到這大山深處來當第一書記,家裡的事全都得撂下根本就顧不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對這一點都深有感觸。可是為了扶貧,一切都不顧了。扶貧這是大事,說的大一些,這是國事。國之大事,匹夫有責嘛!為國做事,兩個字,光榮!
布置
在每一次到村入戶之前,都會有一場這樣的小會。扶貧第一書記都會把要開展的工作安排清楚。一到這個時候,幫扶責任都斂神屏氣聆聽,唯恐有什麼遺漏。畢竟來一次不容易,來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效果。要通過我們的走訪入戶,讓貧困戶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他們的特殊的關愛。
記一記
這種專門為到村入戶走訪的藍色筆記本用起來非常方便,聽工作安排的時候随時可以做筆記,到村入戶的時候跟貧困戶談心了解情況的時候,可以邊聽邊記,對于掌握情況開展工作非常有用。人手一份,入戶走訪得心應手。
聆聽
村部更換了許多高科技宣傳設備,像這樣的下發品整個村部比比皆是,從這些物品上不難看出國家為了扶貧投入的物力人力。現在的政策好了,從上到下都非常注重基層的基礎建設。現代化宣傳器材正在更替老舊的設備,現在的村部已經今非昔比。
農家書屋
這個貧困戶叫時運廣,他是個聾子,他家三口人,他老伴和他四十多歲的兒子。他家原先住在幹溝的山上,是個轉移戶。政府在無廟村蓋了扶貧樓,給他分了一套。他老伴說,他原先不聾。隻從他們一個表親戚騙他們說,給他們唯一的大齡兒子相媳婦,問他們要了兩萬元錢。結果錢被騙了,媳婦也沒有娶來後,氣的一場大病後就聾了。他現在一點聲音也聽不見,他老伴逢人便說這事。可是她的那個表親戚把錢花了,說是想咋着都中,要命也中,就是沒有錢。他們咽不下這口氣可也沒有門。他現在住的房子是别人家的,他們也不想搬到政府給他們分的房子裡去。在這裡住還可以種菜,養牛,真要是搬到那,那可就啥也弄不成了。她說農民有地有啥種才叫農民,沒有了地,還叫啥農民。想想,覺得她說的還真是這麼回事。政府給分了房這是好事,可是沒有地種也挺難受。世上的事就是這樣充滿了矛盾,矛盾并快樂着!
填一填
幫扶責任人入戶走訪,看一看貧困戶家中的戶卡,對照一下信息,和貧困戶拉家常,了解貧困戶的緻貧原因,掌握貧困戶的思想動态,幫助貧困戶确定脫貧産業,增進信任,拉近與貧困戶的距離,營造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為貧困戶早日脫貧打下堅實的基礎。
看一看
也許在發達地區,電視機已經讓人不屑一顧,甚至是棄之以鼻。可是在貧困的山區,電視依然是山裡人了解外面世界的工具。即便是這樣的電視機,也不是每家都有的。來這裡的幫扶責任人在獲知貧困戶家中沒有電視機後,買了電視機給貧困戶送到了家中,讓貧困戶也有了解外面世界的工具,通過觀看電視開闊了視野眼界,這對扶貧工作的開展很有幫助。
捐贈電視
報紙糊的牆泛着歲月陳舊的黃色,也許在久遠的從前,這還是時尚的标志,能用報紙糊牆的人家可不一般。可是放到現在,它便被打上了貧窮的烙印。生活不能停滞不前,生活需要更新,生活需要改變,一成不變隻能讓自己困頓。這是一戶貧困戶的家,置身于他的家裡,仿佛一下子曆史再現了一般。不過,随着扶貧力度的縱深推進,将來這個貧困戶的家也一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照一照
幫扶責任人到貧困戶時豔紅家入戶走訪,她家種的金銀花今天獲得了豐收,收獲回來的金銀花晾曬在院子裡,這些金銀花曬幹賣了後,便可收入幾千元。時豔紅說今年剛開始種,對市場沒有把握。今年種了一季有了經驗,明天要擴大規模,再多種幾十畝,到時候脫貧指日可待。
問一問
真心實意的付出總能換來發自肺腑的感激,這位貧困戶大嫂每次看見幫扶責任人都要打雞蛋茶挽留。可是幫扶責任人怎麼會吃她的雞蛋茶呢!要知道她可是貧困戶啊!她養隻下蛋的雞攢雞蛋那可不容易。她的感激之情,幫扶責任人心領了,可是雞蛋茶真的不能喝。
真心挽留
瓦頂土牆,一個破落的院子。或許在蓋成之日,它還引領着山村的風騷。可是随着歲月的演變,它沒落了,就像這飄零的落葉一樣,透露的是滿目的凄涼。隻有院裡晾曬的玉米,還透露着收獲的氣息。這種微薄的收獲僅供溫飽,除此之外再解決不了别的問題了。
走一走
兩排精心用栎樹杆隔離出的籬笆牆,彰顯了濃厚的鄉土氣息。這家貧困戶的壯勞力外出打工了,隻剩下女主人在家操持繁重的家務。她家在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确定了産業扶貧項目,準備向政府申請扶貧資金養羊,養雞,種植食用菌。勤勞是貧窮的克星,隻要勤勞所有的美好都會實現。相信不久的将來,她家一定會脫貧緻富,過上富裕的生活。
問一問
每次去貧困戶家中入戶走訪都要走過這條小河,河裡用石頭擺成的小橋很有詩意。可是大山裡的生活并不詩意,那都是實實在在的。
現在的季節,小河是靜怡的。可是在暴雨肆虐山洪暴發的夏季,這條小河瞬間便會變成大河。兩岸的人出不去,也進不去。一切隻能等到山洪減弱,河水回落才能恢複。
過河
這位貧困戶叫王觀星,是一個半禺,耳聾的什麼都聽不清,說話也嗚啦嗚啦的,交流完全靠比劃。他很小的時候父母便沒有了,他能活到現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迹。前些年他連着在自己的黑屋躺了半個月沒有出門,村裡的人都以為他活不了。可他還是頑強的活了下來,一直到現在幫扶責任人的到來。他養了一隻小貓,當寶貝一樣的喂養。那貓竟然也有靈性,居然對他這樣的人不離不棄,這可能是他另外的一種奇迹吧!他被政府确定了政府兜底戶,不久他将在政府的扶貧政策下過上好生活。
寫一寫
大山深處有一條河,河水從山上留下來的,一年四季水流不斷。河水非常清澈,可以清晰的看見魚蝦在河底歡快的遊來遊去。河裡有許多形态各異的石頭,或大或小,或圓或方,彼此依偎着鋪墊在河裡,看上去格外的富有畫面感。水是大山的靈氣,有山有水才是好地方。如果外面的人進來一定會喜歡上這條小河的,這絕對展現的是一副美麗的畫卷。
靜寂的小河
貧困戶家中喂養的蘆花公雞,公雞羽毛光滑色澤豐滿,像這種公雞在城市裡已經不多見了。即便是見到,也是被當做上品出售的。也隻有用玉米糧食喂養出的公雞是這個樣子的,無論是外觀,還是肉質,都具有非凡的品質,這跟那些喂養純飼料的公雞完全就是兩種概念。如果大山開發了,越來越多的山外人進來,進行規模化養殖,向他們出售這種蘆花公雞,絕對是一項脫貧産業。
蘆花雞
貧困戶家門前種的月季高調的展示着它的美輪美奂的花蕾兒,這支含苞待放的月季很有些一枝獨秀的意思。雖然是開在大山裡,它的孕育和開放一點也不比身處鬧市之中的月季缺失任何的細節,它也用燦爛的開放向人們展示着美好。其實,人跟人都是一樣的,身居大山裡的人和身處鬧市裡的人一樣,都一樣對美好充滿渴望。
笑傲山林的一枝獨秀月季
這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當地的地名就是以它起的,關帝廟。
相傳,很久以前當地久旱無雨,土地幹涸。關帝正在邀請衆多神仙聚會,當看到百姓遭難,心急如焚。當雷公雨婆二位神仙駕到後,他請求各路神仙能各顯其能,為民造福。雷公雨婆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未及久留便告辭回府, 立刻開始響雷施風布雨。
一會兒,隻見烏雲密布,雷電連聲,狂風大作,嘩嘩下起了大雨。當地百姓得知是關帝為他們請求雷公雨婆為他們降雨後,立刻奔走相告:“關帝顯靈了!”為了感激關帝,當地百姓建造了關帝廟,至此關帝廟由此得名。
多少年過去了,這個傳說一代代傳了下來,關帝廟佑護着這一方水土。
最具當地标志性建築的一瞥
铮亮的煙囪,這種不鏽鋼的煙囪,無論怎麼用都不會生鏽。它排煙順暢,做飯後不留一絲油煙。
不鏽鋼煙囪
兩口大鍋,一鍋蒸米,一鍋炒菜,一次可以供二三十人吃飯。對于我們這個将近三十人的進山扶貧隊伍來說,用這樣的兩口大鍋做飯再合适不過了。這樣的大鍋,做起飯來也十分過瘾。大廚做起飯來,可以無拘無束的施展手腳,絕對不會有束縛之感,那絕對是如同行雲流水氣勢磅礴。
兩口大鍋
旺旺的爐火舐舔着鍋底,催促着鐵鍋裡的食物發生質的變化。這種最原始的柴火産生熱量催生的食物,是那些煤氣和電無法相提并論的,簡直就不是一個概念。無論是食物的口感,還是色澤都相差甚遠。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這裡依然保留着這種最原始的做飯方式,燒柴火依然是最主要的燃料。人都念舊,當超越了過去後,總是會回過頭去想念過去,總想尋找體會返璞歸真的感覺。所幸我們扶貧,有機會又感受了一番火燒火燎的生活,難道我們真喜歡煙熏火燎的氣味?恐怕葉公好龍的心理多一些吧!
熊熊的爐火
村子裡的支書老劉看見我們生火做飯,他也過來幫忙燒火。他是整個關帝廟村叱詫風雲顯赫一方的諸侯,雖然是在他的一畝三分地上,可他卻很謙虛,根本沒有一點諸侯的架子,相反盡透地主之誼。老劉是個左撇子,左手用起火鉗子得心應手随心所欲,在火中夾火台的娴熟動作令人眼花缭亂目不暇接。聽人說左撇子的人右腦發育的好聰明,好好上學一般都是科學家的料,比如制造火箭激光導彈核彈的科學家。我們問老劉咋沒有成為科學家,老劉笑着機智的回答說,我要是當科學家去了,誰給你們燒火啊!
老劉已經當了多年的支書,對于村裡的情況他了如指掌。他一直都想當村裡的緻富帶頭人,也想辦個像南街村那樣的村子。可是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太局限了,無論多麼美好的夢想都能被扼殺。他經常慚愧的說,沒有讓村裡的人脫貧是他的失職。
可大家都明白,這跟他沒有關系。這裡貧瘠的土地根本就不長莊稼,土層淺缺商長不了莊稼是這裡要命的問題。即便是這樣的土地,也非常有限。大部分都是石頭地,根本就種不了東西。
面對這種惡劣的自然條件,别說老劉了,換做誰也是束手無策。幸虧近年來生活好了,喜歡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這裡獨特的自然風景倒是成了緻富的條件。将來開發後,這裡的貧困現象将會一去不複返。一想到這裡,老劉臉上的皺紋這才平坦了許多。
當地最有權勢的人
堆放整齊的木柴靜靜的呆在廚房的一角,等待着做飯發揮作用。
雖然山上有很多這樣的柴火,但是把這些柴火從山上弄下來,再把這些木柴弄成這樣也是費了一番功夫。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小黃閑暇的時候便會上山砍柴,然後挑回來,再截成這樣的節段堆放在這裡備用。從這些堆放的柴火骨堆上看,不難看出這也是一個細發活。
做飯用的柴火
今天中午吃的飯叫做胡辣湯,豆腐絲和粉絲,這是做胡辣湯必備的食材。為了幫扶責任人第二天中午能吃上可口的午飯,帶隊副局長馬魯濤早在頭一天就安排人購買了做胡辣湯的配料。
地處大山深處的村子裡沒有飯店,在這裡想吃飯隻能自己動手。雖然,質樸好客的村民會熱情的邀請去他們家中吃飯,可這是來扶貧,怎麼可能好意思去麻煩人家呢?
民以食為天,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如此,扶貧亦是如此。人是鐵飯是剛,一頓不吃餓的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每一次進山來扶貧,事先便帶足了食材,以便給幫扶人做午飯。
油炸豆腐絲和粉皮
這叫酥肉,也是做胡辣湯的一種配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比以上兩種配料更為重要,幾乎就是畫龍點睛,這樣說一點都不誇張。放過酥肉之後,胡辣湯會變的更加濃郁。
油炸酥肉
年輕帥氣的大廚是我們的同事,他站在竈台前,對着一鍋的食材,揮舞起大勺的樣子簡直帥的不要不要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并不是年齡大就能當大廚,在做大鍋飯上,他當之無愧叫大廚。無論年齡大的還是小的,無論是尊稱還是戲說都叫大廚。他剛開始拿着大勺做飯的時候,還有人質疑他的廚技,當吃了一回他做的飯後,再沒有人發表異議,取而代之的是啧啧贊歎之聲。
年輕帥氣的大廚,民間特級。
這是最後的一筆,也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當酥肉下到鍋裡後,整個鍋内的情景便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有闆有眼的操作
這時候的鍋内一片沸騰,濃郁的香味溢滿整個廚房。置身與這種香味裡,讓人情不自禁的品味滿口生津這個詞語的真正含義。
散發着濃郁的香味
這些碧綠的芫荽來之院子角落的那塊向陽的菜地,剛剛從地裡拔出來洗淨的,它堅挺的枝葉還保持着旺盛的生機,它的新鮮是超市裡賣的所不能相提并論的。把它們切碎撒到鍋内,不僅增色,而且添味。它散發出的那種獨特的香味沁人心脾。
泛着水靈勁的青青芫荽
為了防止糊鍋,必須将一大鍋的胡辣湯從竈台上端下,這樣既可以防止糊鍋,又方便同事們盛飯。要想把這樣一大鍋胡辣湯從竈台上端下絕非易事,一起進山扶貧共同協作慣了的同事們,幾個人一起擡着鍋沿,輕而易舉的就擡了下來。人多力量大,協作很重要,無論任何事都需要協作,吃飯也是一樣。
舀一舀
吃飯看工作,吃飯不積極的人,工作肯定也幹不好。你盛一碗,我跟着盛一碗,緊跟盛飯不掉隊。
添一添
吃飯用的都是這種大黃鐵碗,這種碗鐵皮薄,盛飯涼的快,省的吃飯燒嘴了。而且它還有一個特點,它非常着貨,飯量小的基本上盛一碗都吃飽了,省的再盛了,省了很多事。
盛一盛
同在一張鍋内耍稀稠,一時間很有些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豪邁。有人說能在一鍋吃飯的人都是有緣分的人,我們非常珍惜這種緣分。有緣千裡來相會,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萬年修得齊吃一鍋飯。夠味!帶勁!舒坦!排場一個萱!
吃飯是一件快樂的事兒,也是一件極其享受的事,盛一碗端在手裡吃一口在嘴裡,立刻便會志得意滿。什麼乾坤了,社稷了都在肚中翻。
再盛一碗
人生幾何?對湯當歌。一碗下肚,蕩氣回腸。兩碗下肚,啥都不想。
排隊盛飯
在太陽下站在一起吃飯暖意融融,喝上兩口瞬間覺得高大上,也隻有進山扶貧才能感受到這種氣場宏大的場面。
溫暖的午後
忙活了一上午,大家陸陸續續從分散居住的農戶家中回到村部。到了吃飯的這個點,都端起了碗。雖然跑了一上午的山路,跑的腿疼,可是在這種氛圍内吃飯,很有些作為的感覺。平常覺得奉獻兩個字離自己很遠,在這一刻似乎奉獻這兩個字離自己很近。
就餐的快樂時光
大家工作雷厲風行,胡辣湯喝起來也呼呼作響,很有些氣壯山河的意思。幹事要的就是氣勢,要從氣勢上壓倒一切,喝胡辣湯也一樣,說打就打,說幹就幹!
大山深處的午餐
這種場面非常令人眼熱,多麼令人心馳神往啊!這樣坐成一排吃午飯,簡直可以載入人生的史冊,絕對是一輩子都珍藏的記憶畫面。
暖暖和和一頓飯
瞧瞧!這碗中的胡辣湯是不是很有賣相?花生仁,豆腐絲,粉皮,羊肉,酥肉,蔥花芫荽一樣都不少。
有同事開玩笑,說大廚做的胡辣湯要是開店賣的話,肯定生意火爆。有同事接着問,要是賣的話,這得多少錢一碗?大廚說,五元吧!同事接着問,為啥價錢這麼低?想賠死吧!大廚說,有人在北京開面館,一碗面才賣十幾元,那可是在首都北京啊!那可絕對是良心面。咱既然開店賣,那也要講良心,五元,不少了!大廚言畢,一時無聲。片刻,紛紛為大廚點贊。大廚不僅飯做的地道,人也地道。
很好看的樣子
吃的隻剩下鍋底的胡辣湯,這是對味道的肯定,也是對大廚手藝的贊許,更是我們對大廚最好的褒獎。
所剩無幾
刷的幹幹淨淨的大黃碗摞成高高的一摞,每一個人吃完之後都自覺的刷碗,以便下次來這裡吃飯的時候再用,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洗淨的碗筷
午後的大山沒有一絲風,完全就是一副靜止的畫面。柿樹依然靜靜的呆在大山的旁邊,它是大山必不可少的風景。雖然柿子已經所剩無幾,可留在枝頭的那一點橘紅,仍然讓人忍不住 擡頭仰望,久久的不忍離去。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 鄉戀?不敢确定,但是喜歡這裡是發自肺腑的。這裡沒有霧霾,也沒有人性過分的貪婪……
美不勝收
柿樹後面是大山,這樣的組合,絕對是最美的畫卷。毋庸置疑,這裡的風景是美的。可是這裡的土地是貧瘠的,這裡的人們還不富裕。我們這些人力量雖然微不足道。可是我們發自肺腑的想幫這裡的人們,讓這裡的人們過上好日子,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腳踏實地循循漸緻力于有效的工作中。
在大山深處的午餐已經融入了我們這些進山扶貧的幫扶責任人的2018年,甚至是融入了我們的人生經曆裡,扶貧已經深植于我們的記憶裡。當若幹年之後我們再回憶扶貧這件事的時候,這種記憶便是厚重的富有意義的。在深山裡的午餐雖然不是什麼大餐,但是足以讓我們此生值得驕傲的了。扶貧讓我們光榮,我們人生因為扶貧而精彩,扶貧讓我們在大山深處吃的這頓午飯意義非凡。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大山深處的午餐,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扶貧。
韻味悠長
結束完一天的工作任務離開後,在下一個工作日的到來時,我們這些人還會再次進山,一直到這裡變樣為止。在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那就是希望這裡早日改變舊貌。希望這裡富饒美麗,這裡的人們喜笑顔開,世世代代快快樂樂的生活。
忘不掉的山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