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家鄉的滋味叫鄉愁?【成長】最是鄉音解鄉愁,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夜讀家鄉的滋味叫鄉愁?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成長】
最是鄉音解鄉愁
講述人: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太平橋鎮黨委書記 楊 茂
2019年,我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家鄉革命老區黃岡,成為一名選調生。做這樣的選擇,我是發自内心的,家鄉需要我這樣的年輕人。
我工作所在的太平橋鎮,是紅安最南端的一個小鄉鎮。以前,鎮裡隻有一條坑坑窪窪的機耕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灣裡的牛欄、豬圈、茅廁和居住沒分開,到處臭烘烘的。孩子們上學要翻過一座座山,蹚過一條條河,常常天沒亮出門,摸着黑回家。
10年,換了光景。現在的太平橋鎮山清水秀,四通八達,一幢幢青瓦白牆的農家小樓,點綴在青山綠水間。家家戶戶門前屋後還建起了花園、果園和菜園。
工作3年,我已成長為鎮黨委帶頭人。如何傳承紅安的革命精神,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我的工作就是要了解鄉親們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需求,并為他們做好服務。把惠民的政策送到家家戶戶,鼓勵鄉親們參加各種技能培訓,聘請農技員講解農業科學技術,提升紅安苕産品的附加值,美化居住環境……
現在的家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有衛生室、文化廣場,老百姓看病就在家門口,茶餘飯後都有休憩的好去處。小鎮年年都在變,鄉親們的日子似蜜甜。
我喜歡走村串戶,有一次在千畝紅薯基地,碰見了十幾個種植戶。“我冇讀什麼書,也冇得什麼手藝,感謝楊書記關心咱們,帶來這麼好的政策。”“在家裡種紅苕比在外面打工強,口袋越來越鼓。”“家家戶戶都蓋了樓房,細伢讀書有校車接送,想買點東西家門口就有小賣部,生活越來越好。”“城裡打工的人也回來了,大家都不想進城了。”大家聊天都是這些,樂得合不攏嘴。
鄉親們的話,聽着格外親切。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我深知我的根就在這裡,帶領大家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是我的責任。
夜深,我時常想起北大老校長馬寅初先生的話:“所謂北大主義者,即犧牲主義也。服務于國家社會,不顧一己之私利……”回家的感覺真好,我希望沿着這條鄉村小路,繼續走下去,相信明天會更好。
(光明日報記者夏靜、張銳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27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