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長虹卧波。珠江口畔,挖機轟鳴。
9月13日,鶴洲一體化區域洪灣互通旁,随着一聲“開工”号令,粵港澳物流園正式動工。在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末端落地。未來,以港珠澳大橋為媒,這裡将成為珠海連接港澳、通往世界的新窗口。
鶴洲新區(籌)。
粵港澳物流園,位于鶴洲一體化區域的洪灣片區,投資10億元,總建築面積14.31萬平方米,計容面積25.8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當日動工的一期項目,将設“兩倉一場”,即出口監管倉、保稅倉、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緻力于對接港澳機場的航空集拼業務,預計明年一季度投産運營。二期工程也将在2024年初全面運營,劍指全球供應鍊服務中心。
貨物存儲
以鶴洲一體化區域為支點,一個直通港澳的物流園,将如何撬動珠海陸橋通港澳的樞紐之力,連接起灣區西岸的廣闊腹地,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
打開珠江口地圖,可以發現,粵港澳物流園的選址,在一個極為特殊的區位上。
伶仃洋碧波之上,港珠澳大橋如同一條長龍橫卧,連接起珠海、香港、澳門三地。而大橋最西側,經珠澳口岸往珠海延長線的首個高速互通樞紐,正是粵港澳物流園所在之處——鶴洲一體化區域洪灣片區。
為何選址于此?這正是對“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指示精神的落地踐行。可以說,物流園落子鶴洲一體化區域,是因大橋而生,也将借大橋之力,還将成為深化珠澳港合作、拓展合作新空間的重要陣地。
“過去,香港和内地的陸路物流交通主要是通過深圳。内地的很多貨,不管是珠江東岸還是西岸,都是通過深圳轉運。東貨東出,西貨也東出。”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鐘鴻興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深圳多個陸路口岸管控,情況發生了一定的改變,許多人的目光注意到珠江西岸,直通港珠澳大橋的珠澳口岸開始承接一定的運輸使命。
工作人員正在打包包裹。
換言之,珠江口的物流運輸格局,正從“西貨也東出”向理想的“東進東出、西進西出”轉變。粵港澳物流園的誕生,恰逢其時。
粵港澳物流園的建設提供了一個集約化的物流管理平台,通過建設多式聯運甩挂中心,将進一步降低來往貨櫃車的運輸成本,大大提升港珠澳大橋利用率,推動港珠澳大橋經濟區的高标準建設。
當前,珠海正在打造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和香港、澳門全面聯通,與中山、江門、陽江等珠江西岸城市開展更緊密的産業合作和貿易往來。而粵港澳物流園的建設,則将成為一個支點,以鶴洲一體化區域為圓心,連通珠西、粵西與港澳,進而打開通往全球貿易的大門。
外部環境。
“我們将建立以物流園為核心的‘1 5 N’物流系統,即1個中心倉、5條幹線通道、N個衛星倉,形成具有珠海特色的物流優勢通道。”培育粵港澳大灣區‘西進西出’的通道習慣,助力珠海打造珠海西岸物流樞紐中心、港澳航空物流中心、灣區跨境貿易服務中心三大中心,實現外貿倍增、産業聚集。”園區運營方珠海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闫卓瑾表示。
早在物流園動工之前,不少企業已嗅到先機,搶先入局。廣東港珠澳信息科技集團董事長林陞,正是看中大橋的機遇而來。
下午3點,來到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在林陞公司運營的跨境電商通關場站内,不少港牌貨運車正陳列待檢。它們是從廣東港珠澳信息科技集團臨時位于洪灣片區的跨境商貿中心倉駛來經查驗後,将通過港珠澳大橋抵達香港,一部分則從香港機場飛往全球。
海關查驗場
林陞曾于幾年前辭去深圳的公職,來到珠海創業,成為“珠漂”。他坦言:“我們是沖着這座大橋來的。”來到珠海發展,林陞有自己的商業布局。近幾年,其在原來的中心倉起步,發展到後來的大橋跨境電商場站,今年8月31日,在鶴洲新區(籌)的支持下,已在洪灣片區開工建設的跨境商貿全球中心倉,建成後将取代目前的臨時中心倉,其“點、倉、配、郵” 的商業版圖正在逐步實現。
粵港澳物流園效果圖
粵港澳物流園的動工,也為林陞帶來新的機會。“物流園在貨車經港珠澳大橋的第一個下車位置,這裡就涉及貿易安全的問題。”林陞解釋,因為橋體55公裡是全封閉的,大橋連接線是高速路也是封閉的,第一個下車位置就在粵港澳物流園,可以說,它在通關的監管安全上接近于100%安全的。“所以,在這裡面可以去創造更新、更便捷通關貿易模式,甚至是自由貿易模式,我們對于粵港澳物流園的未來充滿期待。”
粵港澳物流園的建設,還有望推動航空打闆産業的規模化落地。所謂航空打闆,是指将空運貨物按照一定的規格集中裝到航空載貨器上,之後再統一裝進飛機貨倉裡,以提升運輸效率。
這一産業模式在鶴洲一體化區域的保稅區内,已有探索嘗試。
“我們将和澳門機場、南光物流深度合作,在這裡建一個跨境的航空打闆貨棧。”珠海市優跨供應鍊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瑞介紹,簡單來說,就是将貼标、打闆業務前置到鶴洲新區(籌)的倉庫,在海關的監督下完成物流增值業務,貨物可以無障礙直達澳門裝機,解決了澳門機場受物理空間不足、人力成本較貴等因素的困擾。
後續,随着粵港澳物流園航空打闆試點基地落地,這一模式無疑将複制到香港機場,進而形成産業的規模化、專業化。
而伴随粵港澳物流園的孕育與落地,鶴洲新區籌備組也積極制定《關于支持商貿物流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征求意見稿)》,近日已完成公開征求社會意見,鶴洲新區籌備組将按照程序加快推動該政策出台,進一步鼓勵企業與港澳機場加強合作,做大做強,發展物流新業态、新模式,并進入粵港澳物流園區集聚發展。
粵港澳物流園的啟用,将帶來什麼?未來又将如何走向?這是業界高度關注的焦點。
香港物流商會主席鐘鴻興認為,粵港澳物流園的建設,将會提高珠海的物流樞紐地位,擴大貨運服務的輻射範圍,對接來自粵西的貨物,甚至吸引廣西、海南的貨物在珠海進行貨運中轉與集拼運輸。
工作人員正在運輸包裹
他建議,粵港澳物流園可打造“三中心一平台”,即粵西物流集散樞紐中心、航空物流中轉中心、食品貿易增值中心,以及跨境貿易供應鍊訊息平台。
“香港機場就在大橋另一頭頭最近的位置,如果把航空打闆放到園區,對香港來說,成本也低很多。”他還特别提到,香港對食品的需求很大,尤其是預制菜的材料等,如果在園區内完成加工,運到香港後就可以直接銷售,也可節省食品加工的成本。而在跨境貿易供應鍊信息方面,不單是把内地的物流貿易放進去,也可以包括一些國際的數據,海外進口的也錄入這個平台,園區就會變成一個國際貿易的平台。
包裹在傳送帶上等待挑揀
在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馬仁洪看來,将來粵港澳物流園的啟用,最直觀的變化是周邊物流基礎設施會擴大,物流服務功能将逐步适應國内外市場。随後,将會構建‘物流大通道 樞紐 互聯網’的物流體系,帶動區域格局和産業鍊的發展。
“一方面,是帶動鶴洲區域乃至珠海物流及相關産業的發展。物流園的建成,使得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之間的關系更為順暢,提高商品貨物的周轉速度,從而促進區域物流企業的集聚與發展。”業内人士分析說,另一方面,則是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投資。他認為,粵港澳物流園将會彙聚一大批現代物流企業,區域物流環境和服務意識得到強化,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投資落戶。
粵港澳物流園效果圖
對于物流園帶來的區域與産業格局的改變,業内企業也充滿期待。“物流園享有絕佳的區位優勢,對交付時效要求較高的電子産品、生鮮貨物等,這一點非常有吸引力,同時也能夠提升珠江西岸的物流水平。”近鐵國際物流(深圳)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丹希望,物流園能更好發揮出集約優勢,讓更多企業受惠于優質物流資源。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梁涵 吳冠霖 見習記者 黃天儒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作者】 梁涵;關銘榮;吳冠霖;黃天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