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月三有何說法

三月三有何說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7:42:43
導讀,今日三月三,老話"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别在河邊走"有啥說法?

三月三有何說法(今日三月三老話)1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又将到一年的清明節,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所以在民間人們對清明節氣的重視程度不亞于過大節日,而今年的清明節更為特别,三節緊相連,三月初三上巳節,三月初四寒食,三月初五清明節,而接者今年三月初五恰逢清明節,這非常少見!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代也稱上巳節,俗稱三月三,因為上古時代以“幹支”為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所以稱之“上巳”。“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文獻,《周禮》鄭玄注:“歲時月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魏晉以後,上巳節的節期改為陰曆三月初三,故又稱“三月三"。

三月三有何說法(今日三月三老話)2

再者,上巳節主要風俗是郊外遊春、春浴、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等。在古代,人們每逢三月時節,都要去河水邊祭祀。晉代陸機有詩寫到:“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這就是當時人們在上巳節祓禊、踏青的生動寫照,又如唐代大詩人王維詩句“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另外,傳說三月三這天是上古時期伏羲的出生日,也傳說是王母娘娘的出生日,也有人把三月三稱為中國人的情人節、女兒節等等。

另外,在古代,三月三除了以上的民間習俗外,還有一個特别的禁忌:三月三這天不能在河邊走,為何?那麼老話"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别在河邊走"又有啥說法呢?

三月三有何說法(今日三月三老話)3

老農為此查閱了有關曆史資料得知,在古代民間流傳着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許真君在伏蚊的時候,有一條小蚊龍因為很有孝心,所以許真君就并沒有取其性命,許真君念其孝心,就饒它一死,不過,在放生之前斬斷了它的尾巴,放其離去,此來警戒。從那以後,每年的農曆三月三、九月九這兩天,這條斷了尾巴的小蚊龍都會沿江入海來看望自己的母親,龍行有雨,大風相陪,蛟龍入江後就會興風作浪并出現龍卷風、冰雹等惡劣天氣,這樣一來給沿湖地區的居民帶來水患,所以在古代就有了在"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别往河邊走"的說法。

第二種說法,傳說上巳節這一天有“淋水除垢,袱除不祥”之說,相傳在古代每年這一天,身患有病的人穿上新縫制的特别衣服,都要去河水邊祈求去病消災。古代醫療水平不發達,農民最害怕的就是生病,生了病不能醫治,隻好用迷信的方式來祈求去病消災,三月三這天在河水邊的人大多是患病之人,此地陰氣較重,所以一般人不要去河塘邊遊玩以免給自己召來災禍。因而在古代民間就有了"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别往河邊走"的說法。

三月三有何說法(今日三月三老話)4

小結:不過,雖然以上兩種說法都是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傳說,但我們現在看來也有一定的道理。大家知道,在農曆三月初三和九月九的時候,正值天氣由冷轉暖和由暖轉冷交替的時間節點上,此時的天氣乍暖還寒,忽熱忽冷,變化無常,而河邊更是風大潮濕溫度高低起伏不定,非常容易受風寒感冒給人們帶來病患,所以說“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别往河邊走”的說法,并不是特意讓你不去河邊,而是提醒大家注意身體健康,遠離易患病的危險地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