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鳥重上“頭條”
昨天“消失”很久的雲鳥科技突然發布了一則聲明:稱近期看到網上出現了一些關于雲鳥的不實信息,特此對相關信息進行澄清。近期,由于雲鳥科技戰略調整,雲鳥對部分城市進行了業務優化,以整合資源更好地服務廣大司機和核心城市客戶。目前雲鳥在業務調整城市均留有相應的業務人員,保證業務的正常開展。對于業務優化過程中涉及到的員工和司機,雲鳥已與各城市代表進行協商,并給出了“優先給付” “分期給付”方案;對于網傳“雲鳥跑路”這一嚴重失實報道,雲鳥已進行網絡取證,并保留對造謠者的追訴權利。
這家已遠離大衆視線,曾經的配送行業“獨角獸”又突然重現江湖,上了行業頭條,有些人驚呼:啊,雲鳥還活着呀?是的,雲鳥還活着。據說,這幾年活的還挺滋潤,隻是換了一種活法,其實在配送行業内很多人都知道,不過有些人對現在的雲鳥模式有點嗤之以鼻。
老漂順着這條新聞打聽了一些城配企業的朋友,也在網上搜了一下關于雲鳥的信息。其實,近來,多地媒體和抖音上都有爆料說雲鳥某些區域發生疑似跑路或雲鳥的合作司機在維權的新聞,福州、貴陽、揚州、濟南等當地媒體都有報道,大多都是司機投訴當地雲鳥出現經營問題,4000元服務費無法要回,或者加盟後承諾給的業務沒有兌現……,至于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暫時不得而知,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言咱也不敢亂說。我們這裡來梳理一下,這幾年“雲鳥”在做什麼。
雲鳥新模式在做什麼
說起雲鳥,圈内的人大多都知道,尤其是做城配的朋友,曾經風光一時。雲鳥城配成立于2014年,作為“物流O2O時代”最早“紅”起來的項目,雲鳥在發展早期頗受媒體和資本市場關注,曾獲多輪融資,并連續被評為物流獨角獸企業,曾經分公司遍及全國各地。而在2018年曾經曆了資金鍊斷裂傳言後,其在很多城市的業務或分公司陸續關停,後來似乎一下子從市場上消失了,我們也很少在媒體上聽到預料的聲音,很多人以為雲鳥“已死”或一蹶不振了。所以,這次突然冒出這樣的新聞,讓很多人很吃驚。
實際上,雲鳥并沒有死,隻是變得“低調”了,據說已換了一種發展模式在悶頭發财呢,其實在經曆了2018年資金鍊斷裂傳聞後,雲鳥的确實從市場上“消失”了一段時間,但從去年開始,老漂就注意到在頭條、微信朋友圈、百度和58上到處都可以看到雲鳥城配招聘司機的廣告,看似很有錢的樣子了,但市場上并無其融資的消息,這從側面看出,雲鳥這次真的賺錢了,是在花自己的錢。
那麼“重生”後的雲鳥在做什麼?我們來看一下雲鳥官網上的簡介:北京雲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是一個緻力于“同城供應鍊配送”的互聯網平台。為B2B、O2O、連鎖商業、分銷商、品牌商、制造商、B2C、快遞快運等客戶提供區域及同城配送業務。
雲鳥科技采用了獨特的創新模式,堅持用科技驅動城配物流行業的發展,在省去中間環節、加快物流流速、降本增效、努力實現城市資源更大利用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雲鳥科技密切關注行業市場的變化,平台不斷提升對b端客戶的服務質量,增強客戶粘性,确保更可靠、更高質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态度。
雲鳥科技旗下有“梧桐”和“雷鳥”兩大核心闆塊。梧桐:以城市配送為場景,以服務司機為核心,以車聯網技術和大數據處理平台為保障,聯合主機廠、銀行、保險、金融機構、車後維保、培訓機構等周邊的供應鍊。雷鳥:雲鳥科技為企業及C端客戶提供貨車租賃平台。雲鳥科技已在北上廣深等50個一線二線城市開展業務,已覆蓋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服務多家供應鍊客戶。
看了這些介紹,又是科技,又是車聯網,大數據什麼的,讓人感覺雲鳥做的很科技,很很高大上,但你也可能變得更糊塗,看了半天還是不知道雲鳥到底在做什麼?
針對以上雲鳥的介紹,老漂用通俗的語言翻譯一下,可理解為雲鳥以城配為切入口,上遊開拓B端配送業務,承諾能為司機提供穩定業務或者能保證其每月收入頗豐,吸引和招募司機買車、租車或帶車加入雲鳥。根據媒體報道,這些司機一般要繳納4000元服務費之後(被稱為“前置抽傭模式”)即可合作,合作期滿3個月後,視情況選擇續費或者退還剩餘服務費,并且抽傭比例的标準在8%,均在服務費中扣除。而這次雲鳥風波中司機投訴最多的就是這4000元服務費無法及時要回的問題。
“帶貨賣車”孰好孰壞
這和老漂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帶貨賣車(租車)”模式有點類似,這些司機和公司之間并不是員工雇傭關系而是一種合作關系,有些被稱為司機合夥人,類似過去大貨車行業的司機挂靠,公司做得相對很輕。這種模式的赢利點主要在賣車收入、服務費資金沉澱、業務抽傭和車輛金融保險收益等。
前段時間我們打開頭條号,百度和58同城,能随處看到一些招募帶車司機的廣告,其中尤以雲鳥和貨拉招募司機的廣告最多(今天去搜的時候),幾乎看不到了。下面這兩個廣告是我3月份的時候截的圖,招募廣告上的待遇很誘人。
其實,這種帶貨賣車模式也不是啥新玩意,曾幾何時,曾經的另一家物流獨角獸企業某馬物流就是以賣車起家,後通過這種模式轉身變為知名城配物流企業,雖然他們獲得了多輪融資,且獲得各種榮譽,甚至喊出了上市的口号,但即使在其最風光的時候,坊間一直有人認為它隻是一家套着物流外殼的賣車公司,依然有民間“預言家”不看好他們,認為他們遲早會出問題,果不其然,如今的行業内已基本看不見他們的身影了,而物流江湖上也很少有他們的“傳說”了,據說步子邁大了,資金鍊出現了問題。
而雲鳥的創業經曆則與某馬物流則相反,他們一開始就是打着互聯網城配企業的旗号,在全國各大城市快速擴張并設立分公司,自營着物流城配項目,并以此獲得了多輪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當時也是風光無限,也獲得了物流獨角獸稱号。但在2018年左右,由于其做的模式太重,坊間傳聞其資金鍊出現了問題,于是業務開始大幅收縮,當時很多城市的業務已經關閉,甚至幾度傳言其可能會倒閉。但在去年的時候,忽有朋友說某鳥現在又“複活”了,他們現在主要就是在玩“帶貨賣車”模式了,現在做的很低調,據說已經賺錢了,看起來似乎活的還算滋潤,雲鳥似乎找到了盈利模式。
但關于“帶貨賣車”模式到底是好還是壞的問題,群上也經常有人讨論,但一般群友讨論的答案都很極端,要不說這種物流模式的公司都是騙子公司,要不說能賺錢的公司就是好公司。所以,我們也無法評定“帶貨賣車”模式到底是好還是壞,但這種模式的最大風險在企業能否給司機持續提供足夠的優質貨源,保證承諾給司機的收益,但由于企業的逐利性,大多數企業都可能會不停地去招聘司機,從而不能保證其貨源(業務)供應和司機增長成正比,最終會導緻招聘來的司機缺少業務,收入得不到保證,從而會導緻一些列問題出現。
期望雲鳥真的能重振江湖,經曆坎坷,堅持這麼多年也不容易,城配行業也需要一家标杆企業,但好的商業模式最終必須是遵守商業規則。
本文作者:漂泊生涯 diudou201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