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21:16:19

鯉魚、鲫魚、草魚等鯉科魚類是廣大消費群衆所喜愛的水産品種類,因其食性廣泛、飼料來源豐富、适應性強、生長迅速、産量高等優點,非常适合稻漁綜合種養。本章以鲫魚為例介紹相關的稻漁綜合種養技術。

适合稻漁綜合種養的品種

鲫魚簡稱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細頭、鲋魚、寒鲋、喜頭、鲫殼、河鲫,常見于歐亞地區,為常見淡水魚,屬于輻鳍亞綱,鯉形目,鯉科,鲫屬。

鲫魚是主要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鲫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鲫魚藥用價值極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羸、溫胃進食、補中益氣的功效。鲫魚分布廣泛,全國各地水域長年均有生産,以8~12月的鲫魚最為肥美,為我國重要食用魚類之一。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1

一, 生物學特性

一、形态特征

鲫魚形體黑胖(也有少數呈白色),肚腹中大而脊隆起,大的可達0.5~1千克重。體長15~20厘米,呈流線形(也稱梭形),體高而側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輪廓隆起,尾柄寬;腹部圓形,無肉棱;頭短小,吻鈍,無須,鰓絲細長;下咽齒一行,呈扁片形,鱗片大,側線微彎,背鳍長,外緣較平直;鰓耙細長,呈針狀,排列緊密,鰓耙數為100~200;背鳍、臀鳍第三根硬刺較強,後緣有鋸齒;胸鳍末端可達腹鳍起點,尾鳍深叉形;體背銀灰色而略帶黃色光澤,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各鳍灰白色。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2

Canal Amidst Grassy Field Against Sky

二、生活習性

鲫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雜食性魚類,體态豐腴,在水中穿梭遊動的姿态優美。鲫魚屬于底層魚類,一般情況下,都在底層水中遊動、覓食、栖息,但氣溫、水溫較高情況下,也會到水的中下層、中上層遊動和覓食。

鲫魚成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維管束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等都是鲫魚愛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等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魚能獲得各種豐富的營養物質。鲫魚喜食水中矽藻和一些絲狀藻類,也愛攝食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3

三、繁殖習性

鲫魚既能在河溪、湖泊中産卵,也可在池塘中産卵;既能自然繁殖,也可人工催産。1冬齡(12個月)的鲫魚,即可達到性成熟。雌性性成熟個體體重在170克以上,成熟系數為14.8%,即每100克魚體重含有14.8克卵巢,相對懷卵量為151粒/克魚體重,進入越冬期時,卵巢發育至Ⅲ~Ⅵ期初。雄性性成熟個體體重比雌性個體要小,其性成熟系數為4.3%~4.67%,進入越冬期時,精巢可發育至Ⅵ期,性成熟時間較雌魚早1~2個月。

在鲫魚自然群體中,雌、雄性比為(10~12)∶1。鲫魚産黏性端黃卵,屬于多次性産卵類型,卵粒為單精蟲受精。産出的卵一經與水接觸即産生黏性,并吸水膨脹,憑借卵膜的黏性黏附在水草或水面懸浮物上,剛産出的卵卵徑在1毫米左右,吸水膨脹後卵徑為5毫米。受精卵無色透明,未受精的卵呈乳白色,不久即自融解體。

當水溫在18~20℃時,從受精到孵化出膜約需53小時;當孵化水溫在16~17℃時,孵化時間約需143小時。剛孵化出的仔魚尾部先出膜,出膜仔魚全長約3毫米,常附在原處,間歇地做搖擺式遊泳,并開始攝食,從孵出到水平遊動所需時間大約50小時。每年的3~7月為鲫魚的繁殖期,4月為繁殖盛期。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4

二 ,稻田選擇

鲫魚稻田養殖宜選擇環境安靜,交通方便,開闊向陽,光照充足,土壤保水力強,水源條件好,田塊平整,進排水方便,适宜水生動物生長的稻田。田内水體溶氧量24小時内應不低于4毫克/升,pH為6~8.5。

提示

稻田最好是規模連片,每一田塊大小一緻,面積以5~30畝為宜。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5

三 ,田間工程

田間工程改造要因地制宜,以機械挖方為主,人工修整為輔,主要是開挖環溝、暫養池,安放進排水管,修建魚道涵洞。在改造過程中,田埂要夯實不漏水,整個環溝和暫養池面積占整塊田面積的8%~10%。

一、開挖環溝

環溝 甲殼類(蝦、蟹等)易打洞,環溝距田埂距離要稍遠一點,一般在稻田内側距離田埂1米處開挖環溝,如圖1-1所示,環溝截面為梯形,上寬下窄,使溝上寬3米、下寬1米、深1米以上,其中靠近田埂一側寬度為40~80厘米的區域深度為30厘米,作為淺水區種植水草,環溝的面積不超過稻田總面積的10%,開挖環溝的泥土主要用于加高、加厚、加寬田塊,田埂要求高70厘米以上,稻蝦養殖田埂要求寬2米以上。要将田埂打結實,以便大雨時大水不會将田埂沖垮,且不會漏水,内田埂為斜坡形,其坡比為1∶3,進水口與出水口應設置在稻田的對角處。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6

二、開挖暫養池

有條件的可按照10~20畝稻田配套1畝池塘作為暫養池。

三、安放進排水設施

進排水口應對角設置,一般進排水口采用PPR管道,排水管呈“L”形,稻田内部分埋于田塊底部,排水管道伸出一個可取下的垂直管道,可利用田内水壓調節水位,進排水設施均需做好防逃。進排水口最好設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以便田水能全部流通,有利于水稻和魚類(甲殼類、爬行類等)的生長,大的田塊進排水口應多設一些。

四、配套設施

1.防逃設施

進排水口需設置攔魚栅,栅上端要超過田埂20~30厘米;下端要埋入土中15厘米,以防逃魚或野魚等敵害入田。攔魚栅材料選用木制、條編或網片等材料均可。攔魚栅的孔隙或網眼大小,要根據所放養魚種規格來确定,但必須保證不阻水,不逃魚。攔魚栅安裝後凸面迎向水流(進水口凸面朝田外)增加過水面積,分散對攔魚設備的沖擊力。攔魚栅的形狀有“⌒”“∧”“—”等。為安全保險起見,攔魚栅要設兩層,一層起攔渣作用,一層起攔魚作用。

養殖蝦、蟹、鼈等品種的稻田四周還需設置防逃網,可選用鹽浸膜、塑料膜、鐵皮闆等材質建設,下埋20厘米,地面上高度50~90厘米,防止養殖動物逃逸。

注意

在多雨季節,要經常檢查防逃設施,如有漏洞及時修補,避免田魚外逃。

2.安裝攔魚栅

進水口設施如圖1-2所示。

注意

在稻田進水口一定要用細網封口,杜絕野雜魚和受精卵進入田塊。

3.搭建食台

4.其他配套設施

稻田養殖還必須配備抽水機、水泵,準備養殖用魚篩、漁網等,建造看管用房等生産生活配套設施。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7

圖1-2 進水口設施

四 ,苗種放養

一、前期準備

魚種放養前,對環溝按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100克或漂白粉10克清塘,兌水均勻潑灑,7~10天後試水放魚。

二、苗種投放

1.魚種消毒

魚種消毒方法可靈活掌握。可以先運輸後消毒,方法是在運輸車到達池邊後,在運輸容器中加入浸浴藥物,按要求時間浸浴,浸浴後卸魚。也可在魚種過數後,另設容器浸浴。如果運輸時間很短,僅15~20分鐘,也可在過數或運輸過程中浸浴。

魚種消毒注意事項如下。

1)不論用哪種漁藥都要随配随用。

2)用藥量要準确,不要随意加大藥液濃度或延長浸洗時間。

3)要用木制或塑料桶盆配制藥液,不宜用金屬容器。

4)配藥水要求水質清新、無毒無害、含有機物質少、溶氧量高。

5)魚種消毒時必須要有人守護,并注意觀察,發現魚種“浮頭”、竄遊或翻肚等異常情況時,要立即撈魚下塘,以免死魚。

6)配制的藥液可循環使用3~5次,妥善處理消毒後的藥液,切勿倒入稻田或池塘中。

2.魚種投放密度

50~100克/尾規格的鲫魚每畝可放300~400尾,搭配放養250~500克/尾的草魚10尾、鲢魚和鳙魚共10尾。要求鲫魚魚種、草魚魚種、鲢魚魚種、鳙魚魚種規格整齊均勻、體表光滑、體壯活潑、鱗鳍完整,無傷、無病。

3.魚種投放時間

魚種于秧苗返青後放入大田中(圖1-2)。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8

圖1-2 魚種投放

注意

苗種投放初期要控制好水位并及時增投飼料,避免讓草魚魚種到田塊中啃食秧苗。

4.平衡溫差

魚是變溫動物,其體溫随水溫變化而變化,魚種消毒要求溫差不超過3℃,若超過3℃,要進行調溫處理。用充氧袋運輸的魚苗,可将充氧袋放入環溝中10~30分鐘,待水溫調節好後再放養,放養要細緻、快速、不傷魚體。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9

Close-Up Of Purple Flowers Growing At Lakeshore

五 ,飼養管理

一、日常管理

俗話說稻田養魚,“三分技術、七分管理”,稻田養魚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壞是養魚成敗的關鍵,要防止重放養輕管理的傾向。稻田養魚的日常管理主要有以下幾項工作。

1.堅持巡田

堅持早晚巡田。清晨觀察魚類是否“浮頭”、活動生長是否正常,傍晚檢查吃食情況。檢查田埂有無坍漏,進出水口是否通暢,如有問題要及時修複。

2.清理環溝、暫養池

環溝、暫養池是魚的主要活動場所,一段時間後容易淤積,要清理環溝和暫養池中的淤泥,撈取草渣殘餌,确保暢通無阻;翻耕插稻時要嚴防泥漿回流魚坑中。

注意

浮萍不要覆蓋環溝水面的一半,過多時必須人工及時打撈,否則容易引起魚類缺氧。

3.調節水位

正确處理水稻淺灌與養魚之間的矛盾。根據水稻不同生長階段的特點,适時調節水位。插秧後到分蘖後期水深以6~8厘米為宜,以利于秧苗紮根、還青、發根和分蘖,這時魚體小,可以淺灌;中期正值水稻孕穗,需要大量水分,應使田水逐漸加深到15~16厘米,這時魚漸長大,遊動強度加大,食量增加,加深水位有利于魚生長;晚期水稻抽穗灌漿成熟,要經常調整水位,一般應保持10厘米左右。

4.防洪抗旱

幹旱時要注意蓄水保水,節約用水;雨季來臨時要做好準備,防止田水滿溢逃魚,保持進排水渠道通暢。

5.正确處理農田施肥、施農藥與養魚的關系

嚴格掌握施肥、用藥的種類、方法、數量和時間,處理好施肥、施藥與養魚的關系。

6.合理投飼

堅持“四定三看”原則。看天:晴天多投,陰雨天少投,天氣驟變和陣雨時不投。看水:清淡多投,肥濃少投,惡變不投。看魚:活動正常食欲旺盛,不“浮頭”時應多投,反之則少投。四定:定位、定量、定時、定質。選用優質飼料,确保魚類生長所需的營養要求,以利于魚類健康生長。

7.防逃檢查

勤巡田,注重檢查防逃網有無漏洞,田埂有無漏洞或坍塌,若有則及時堵塞或修補。定期疏通環溝内的雜物,确保環溝溝溝相通,田魚能在環溝間自由活動。

8.防禦敵害

稻田養魚有鳥、鼠、蛇、水生昆蟲等多種敵害,對魚危害極大,要及時做好敵害防禦、清除工作。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10

二、飼料管理

1.“四定”原則

為了使魚吃好吃飽,生長迅速,降低飼料系數,投飼必須堅持“四定”原則。

定時:在正常情況下,每天投飼時間要相對固定,從而使魚養成按時攝食習慣。

定質:飼料要新鮮、衛生,不黴爛變質,以免發生疾病及其他不良影響。

定位:投喂的飼料要有固定食場,使魚養成在固定地點攝食的習慣。

定量:投喂的飼料要适量,防止過多或過少,以免影響消化和生長。投飼數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天氣、水溫等情況。

2.魚類飼養

(1)養魚飼料

1)配合顆粒飼料:顆粒直徑為1.5~3毫米,粗蛋白質含量不低于30%。

2)農家飼料:蠶蛹、菜籽餅、米糠、麥麸、豆渣、醬糟、酒糟等。

3)青飼料:浮萍、蕪萍、水草、旱草、豆葉、菜葉、苕藤等。

(2)飼料投喂量 投喂量以0.5~1小時内吃完為宜,一般為田内魚種總體重的2%~5%。投料時不要讓魚吃得過飽,以八分飽為好,一則可保持魚食欲旺盛,二則可減少飼料浪費,節約成本,又減少對水質污染。八分飽可做兩種情況解讀:一是80%魚吃飽,20%魚未吃飽;二是每種魚都吃到八分飽。

(3)投飼技術

1)人工手抛法:手抛法的好處是可直感魚活動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解決;缺點是投料不勻,影響魚攝食效果,而且花費時間多。手抛時要盡量抛勻,按“慢、快、慢”要求進行投料,即開始時少投料,當魚集中來搶食時要投快些,後期魚來攝食數量少了,要慢投料。

2)食台投飼:此法節省時間,但魚活動情況不直感,隻能根據飼料消耗量來判斷。稻田養魚水淺可将飼料直接投放在環溝裡,或者在暫養池與環溝交界處暫養池一側的水下設食台,用于投放飼料。食台多少視養魚面積而定。食台分沉性、浮性兩種,沉性食台以水下50~60厘米為宜,浮性食台用PVC管搭建,投放飼料和水草,供鲫魚和草魚食用,以免飼料到處飄散,影響魚類正常攝食。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11

三、水質管理

1.加深田水

水是養魚的基本條件之一。田水淺不但影響魚種放養量,降低産量,而且容易受水鳥等敵害侵襲。因此,要防止田水過淺,影響養殖效益。俗話說深水養大魚,有條件的稻田可将水位保持在1.3米以上,以利于魚類生長,但要從當地實際出發,能深則深。

2.調節水質

保持水質“肥、活、嫩、爽”。如水質過老,要及時更換新水;水質過清瘦,每畝可施發酵有機肥50~100千克,以改善水質。此外,還要不定期施生石灰,一般每畝水面每次用量為10~15千克,潑灑環溝,調節水質。同時,定期用光合細菌、EM菌等微生态制劑改善水質,效果更佳。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12

六 ,疾病防治

一、疾病預防

稻田養魚,稻田水質清新、溶氧量高、病原體少,且魚種放養密度較低,魚類主要攝食天然餌料,魚體抵抗力強,魚病一般發生較少。但近幾年來,由于放養密度逐漸加大,管理技術滞後,再加上周圍環境變化,稻田養魚魚的患病率在增高。

魚病防治,以防為主,防重于治。預防魚病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消毒做到5個環節

(1)大田消毒 水稻栽種和魚種放養前要進行清整消毒,特别是多年養魚的冷水田、爛泥田。清整消毒最好用生石灰,既可以殺滅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還可起到調節水質、改良土壤的作用。使用方法:幹田畝(環溝面積)用生石灰30~50千克,兌水溶化後趁熱潑灑。

(2)魚種消毒 魚種放養前,要用藥物消毒,殺滅魚體表的病菌和寄生蟲。

(3)食場消毒 食場是魚類吃食的地方,殘餌和魚的排洩物較多,病蟲害容易滋生,要經常打掃幹淨,消滅病菌。每隔7~10天用漂白粉125克,兌水10~12千克溶化後,均勻潑灑食台。如果食台設在暫養池内,可在食場邊進行藥物挂袋預防。具體方法是:在毛竹架上裝2~3個布袋,每袋裝漂白粉100克,一半浸在水中,連挂3天,每天換藥1次;袋裝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每月1~2次,可預防中華鳋、車輪蟲、隐鞭蟲等寄生蟲,用量為每袋裝硫酸銅100克、硫酸亞鐵40克,每天換1次,一星期3次;用中草藥浸挂效果也不錯,常用中草藥有青松針、楓樹葉、苦楝樹葉、烏桕葉等,每月在食場浸挂1~2次,對預防錨頭鳋、車輪蟲、爛鰓等有效果,藥要新鮮,浸水5~6天後要取出。

(4)飼料、肥料消毒

1)青飼料消毒。如果青飼料比較肮髒,可在漂白粉溶液中浸20~30分鐘撈出喂魚,漂白粉溶液含量為每立方米水體中加入6克漂白粉。

2)菜籽餅脫毒。可進行簡單脫毒處理,如在清水中浸10小時,撈出與麥麸混合喂魚;如果用熱水浸泡,時間可縮短些,兩種方法自定。

3)糞肥消毒。稻田施有機肥以發酵後為好,每500千克糞肥摻漂白粉50~100克攪拌均勻施入,可預防病菌帶入。

(5)工具消毒 用過的漁網等撈魚工具經常在太陽光下曝曬,也可用5%鹽水浸泡0.5小時消毒。

2.魚病流行季節預防

一年中5~6月、8~9月是魚病流行的兩個高峰期。預防魚病應重點抓好3項工作。

(1)全田潑灑藥物 每立方米水體用90%晶體敵百蟲0.5克可殺滅錨頭鳋、中華鳋、三代蟲等,用硫酸銅0.5克加硫酸亞鐵0.2克,可殺滅車輪蟲。也可用專殺車輪蟲的滅蟲藥。

(2)投藥餌 預防腸炎,每100千克魚可用大蒜0.5千克,先搗碎加鹽200克,拌麥麸、面粉投喂;也可用鐵苋菜、水辣蓼做成藥餌,每100千克魚用幹藥0.5千克,先把藥磨成粉與面粉混合後用熱水調成糊,拌在切碎的青草或浮萍上晾幹投喂,每天1次,每3天為1個療程。

(3)生态防病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生态條件,魚病的發生和發展也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若環境條件好,适合魚生存,病原體處于無能狀态;若環境差,魚抗病能力降低,病原體趁機侵襲,魚類患病。草魚喜歡清水,在肥水中容易生病,而鲢魚、鳙魚喜歡肥水,因此魚類混養時就要掌握好魚類特點,使草魚、鲢魚、鳙魚都能适應環境,這就需要用生态防病方法解決。随着科技發展進步,用于改善魚水體環境的微生物制劑不斷出現,如光合細菌、有益微生物EM菌、利生素、芽孢杆菌等,均可作為水質改良劑,降低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起到調節水質的作用。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13

二、疾病治療

1.赤皮病

(1)病原、病因 病原為熒光假單胞菌,在捕撈、運輸、放養過程中魚體受機械損傷或凍傷,或體表被寄生蟲寄生時,病原菌才能乘虛而入,引起發病。

(2)症狀特征 病魚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衰弱,離群獨遊于水面。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特别是魚體兩側和腹部最為明顯。鳍充血,尾部爛掉,形成蛀鳍。魚的上、下颌及鰓蓋部分充血,呈塊狀紅斑。

(3)流行特點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在鱗片脫落和鳍條腐爛處,往往出現水黴寄生,加重病勢,發病幾天後就死亡。

(4)防治方法

1)氟苯尼考:一次量,每千克魚體重40~80毫克,拌飼投喂,每天1次,連用3~5天。

2)8%溴氯海因:一次量,每立方米水體0.5~0.6克,兌水全田潑灑。

2.細菌性爛鰓病

(1)病原、病因 病原為柱狀纖維黏細菌、黏液球菌等,鲫魚感染本病後,獨自在池邊或浮于水面慢慢遊動,病情嚴重時,離群獨遊,不吃食,對外界刺激失去反應。

(2)症狀特征 病魚行動緩慢,反應遲鈍,體色變黑,尤其頭部顔色更暗,鰓蓋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發炎、腐爛,形成一個圓形的不規則小區,俗稱“開天窗”。鰓絲腐爛,帶有污泥,黏液增多,鰓絲腫脹,嚴重時鰓絲潰爛缺損。

(3)流行特點 本病從魚種至成魚均受害。水溫在15℃以上時開始發病,在水溫為15~30℃範圍内,水溫越高,越容易暴發流行,緻死的時間也短,一般流行于4~10月。

(4)防治方法

1)卡那黴素:一次量為每千克魚體重10~30毫克,拌飼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3~5天。

2)8%二氧化氯:一次量為每立方米水體0.1~0.3克,全田潑灑,重症可連用2~3天。

3.細菌性敗血症

(1)病原、病因 本病由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魯克氏耶爾森氏菌等細菌感染引起,别名為淡水魚類暴發性流行病、出血病等。

(2)症狀特征 病魚上下颌、口腔、鰓蓋、眼睛、鳍基及魚體兩側體表嚴重充血以緻出血,眼眶周圍也充血,尤以鲢魚、鳙魚為甚,眼球凸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内積有淺黃色透明或紅色混濁腹水;肝髒、脾髒、腎髒腫大,脾髒呈紫黑色,膽囊腫大;腸黏膜、腹壁及腸壁充血,腸腔内積有大量液體或有氣體。

(3)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危害鲫魚、鲢魚、鳙魚、鯉魚及小量草魚等,從夏花魚種到成魚均可感染。流行時間為3~11月,高峰期為5~9月,水溫為9~36℃時均有流行,尤以水溫持續在25℃以上時嚴重。

(4)防治方法

1)漂白粉:一次量為每立方米水體1克,全田潑灑。

2)8%二氧化氯:一次量為每立方米水體0.1~0.3克,全田潑灑。

3)魚病康:一次量為每千克魚體重4克,拌飼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3~5天。

4)止血甯:一次量為每千克魚體重0.6克,或每千克飼料12克,拌飼料投喂,每天1次,連用3天。

4.車輪蟲病

(1)病原、病因 病原為車輪蟲和小車輪蟲。寄生于魚體表的車輪蟲在魚體表來回滑動,剝取宿主皮膚組織細胞和鰓組織營養,破壞皮膚和鰓組織,影響魚的呼吸和正常活動。

(2)症狀特征 被車輪蟲寄生的病魚表現為魚體發黑,離群獨遊,鰓蓋邊緣和鰓縫間鰓絲失血,嚴重時局部潰爛,呈灰黃色,以緻鰓骨外露,魚體呼吸困難,停止攝食,最終窒息死亡。

(3)流行特點 主要危害多種魚類的魚苗、魚種階段,流行的高峰期為5~8月,水溫為20~28℃。

(4)防治方法

1)硫酸銅和硫酸亞鐵:一次量分别為每立方米水體0.5克和0.2克,配制成合劑後全田潑灑。

2)車輪淨:一次量為每立方米水體0.5~1.0克,全田潑灑。

5.小瓜蟲病

(1)病原 病原為多子小瓜蟲。

(2)症狀特征 寄生在魚皮膚、鰓和鳍條上,嚴重時,病魚皮膚、鳍和鰓瓣上布滿白色點狀囊泡。魚體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繼發細菌感染後,魚體體表發炎,局部壞死,鱗片易于脫落,鳍條腐爛,開裂。鰓組織由于有大量寄生,引起壞死,黏液增多,影響呼吸,病魚表現為食欲減退、消瘦、遊動緩慢,呼吸困難而死亡。

(3)流行特點 本病全國各地均有流行,各種淡水魚類均易感染,主要危害魚苗、魚種,流行水溫是15~25℃,當水溫在10℃以下或25℃以上時不發病,故流行季節為初冬和春末。

(4)防治方法

1)辣椒粉和生姜:一次量分别為每立方米水體0.8~1.2克和1.5~2.2克,加水煮沸30分鐘後,連渣帶汁全田潑灑,1天1次,連用3~4天。

2)瓜蟲淨:一次量為每立方米水體0.37~0.75克,全田潑灑一次。

6.錨頭鳋病

(1)病原 病原為錨頭鳋,别名為針蟲病、鐵錨蟲病、蓑衣蟲病。

(2)症狀特征 錨頭鳋以頭胸部插入寄主的肌肉裡或鱗下,胸腹部則裸露于魚體之外。在寄生部位,肉眼可看到針狀的病原體。發病初期,魚急躁不安,食欲減退,繼而體質逐漸消瘦,遊動遲緩,直至死亡。

(3)流行特點 錨頭鳋病是一種世界性的寄生蟲病,流行很廣,全國各地都有發生。錨頭鳋在水溫12~33℃都可以繁殖,高發季節為4~11月,秋季較嚴重。

(4)防治方法

1)滅蟲精(溴氰菊酯溶液):一次量為每立方米水體0.015~0.03克,全田潑灑1次。

2)馬尾松針葉:一次量為每立方米水體375克,搗碎浸出汁液,全田潑灑1次;或用新鮮帶葉松枝,一次量為每立方米水體115克,紮成數捆放于大田中浸漚。

3)0.5%阿維菌素溶液:一次量為每立方米水體0.03~0.05毫升,全田潑灑,每天1次,連用2天。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14

七, 成魚收獲

收獲的時間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成魚一般在收割稻谷時就可上市。收獲前先疏通環溝,緩緩放水,讓魚慢慢遊到暫養池中,待暫養池水位降到一定的深度時,再用小網起捕。

若捕撈在水稻收割前進行,為了便于把魚捕撈幹淨,又不影響水稻生長,可進行排水捕撈。在排水前先要疏通環溝,然後慢慢放水,讓魚自動進入環溝随着水流排出而捕獲,如一次捕不幹淨,可重新灌水,再重複捕撈一次;也可結合休閑旅遊活動進行垂釣捕獲。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田塘結合,将起捕後的成魚集中到池塘中,要求8~10畝稻田搭配1畝池塘。如果稻田地勢落差大的地方,收獲時可将地勢低的稻田加深水作為成魚集中飼養的池塘,這樣可避免成魚集中上市。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15

第八節 鲫魚稻田養殖高産高效實例介紹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瑞宏家庭農場按照成都市稻漁綜合種養技術,2016年開展了50畝稻田養殖鲫魚,平均畝産量在80~100千克,經濟效益相比水稻種植效益提高了3倍以上。現将崇州市鲫魚稻田養殖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一、選擇适宜的稻田

選擇土壤保水力強、水源條件好、平整、向陽、進排水方便,适宜稻作生長的田塊。

二、鲫魚稻田養殖的田間工程

1.田間改造

以機械挖方為主,人工修整為輔助,主要是修建環溝和暫養池,整個環溝和暫養池面積占整塊田面積的8%~10%,田埂夯實不漏水。

(1)環溝 緊挨田埂在田内挖一條寬1.5~2米的環溝,環溝約占整塊田面積的7%,主要分兩部分。其中,緊挨田埂0.4~0.5米要與田面保持同一平面,作為土埂護坡區;環溝深度為1.2~1.5米,環溝底部寬度在1米以上,作為養殖區。環溝截面為梯形,上寬下窄,邊坡适度并夯實,所挖泥土用于加高加固四周田埂,預計加高0.5~0.6米。

(2)暫養池 長4~6米,寬3~5米,深1.5~2米。

2.進排水設施安裝

進排水口均采用PPR管,排水管呈“L”形,一頭埋于田塊底部,另一頭可取下,利用田内水壓調節水位,進排水設施均需做好防逃網。

三、高産養殖技術要點

1.鲫魚苗選擇

投放稻田的鲫魚苗50克/尾,鲫魚苗要求活動自如、體質鮮明、全身光滑、規格一緻、健康無病。

2.放苗準備

放苗前用生石灰(用量為75千克/畝)對池塘帶淺水消毒,3天後注入适量的池水,每畝用200千克有機肥培育水質,直至池水呈淺茶綠色,投放鲫魚苗。

3.養殖模式

鲫魚稻田養殖模式以鲫魚為主,另外搭配草魚、鲢魚、鳙魚,一年養一季。

4.投放密度

鲫魚投放密度為400尾/畝,搭配放養尾重為400~500克的草魚10尾,鲢魚和鳙魚共10尾。

四、日常管理

1.調節水質

水色以青綠色或油綠色為佳,透明度保持25~30厘米為宜。水質變壞呈黑、白、灰色時,需要換注新水,重新施肥培育水質。可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在水體消毒2~3天後施用芽孢杆菌或者光合細菌,培養水體藻相。

2.飼料投喂

投喂配合顆粒飼料:顆粒直徑為0.5~3毫米,粗蛋白質含量≥28%。飼料每天投1~2次,第一次在7:00~9:00,第二次在15:00~17:00為好。投喂量以1~2小時内吃完為宜,一般為田内魚種總體重的2%~5%。

3.病害防治

1)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2)魚病發生時要及時對田水消毒,并投喂藥餌進行治療。

3)提倡用中草藥防病治病。

五、效益

一年單季養殖每畝純收益1580元,50畝總收益為79000元,詳情見表2-1。

表2-1鲫魚稻田養殖效益實例(畝均效益)

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及特點(稻漁田綜合種養)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