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西峽旅遊建設項目

西峽旅遊建設項目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16 14:43:57

西峽旅遊建設項目(這是河南西峽邁向全域旅遊的堅定步伐)1

白廟村一隅

“各位乘客,白廟村到了,有下車的乘客請準備下車。”近日,乘坐鄉村旅遊公交專線的小陳下車後,走進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五裡橋鎮前營白廟民俗文化村(簡稱“白廟村”)。巷口的農村糧倉、舊糧票、農耕工具、架子車等展品一下喚起他幼時的記憶,濃濃的鄉愁萦繞心間。

作為聞名遐迩的休閑度假養生勝地,西峽縣是一個能夠讓人流連的好地方。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探索恐龍園的古老神秘、享受老界嶺的清涼惬意,還可以聽汩汩作響的山泉、住依山而建的美宅……這個氤氲着青山綠水氣息的地方,正敞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

春風十裡 抵不上鄉村美景如畫

西峽旅遊建設項目(這是河南西峽邁向全域旅遊的堅定步伐)2

白廟村文化廣場

今年中秋和國慶相逢,疊加成長達8天的“超級假期”,這讓經曆疫情的人們的出遊熱情高漲。雙節期間,西峽共接待遊客50.6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38億元,同比基本與去年持平,西峽旅遊市場全面進入複工複産複蘇階段。西峽正在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綠色生态為基礎,以避暑養生為主導,構建多維支撐、全業共融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姜繼鼎表示,鄉村旅遊是全域旅遊的重要突破口,鄉村旅遊水平決定全域旅遊發展質量。西峽縣立足資源和區位優勢,開啟以特色産業為基礎、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以休閑旅遊為支撐的融合發展模式,加速農旅融合,形成鄉村旅遊新格局。

西峽旅遊建設項目(這是河南西峽邁向全域旅遊的堅定步伐)3

白廟村村民的休閑時光

“每到節假日、雙休日,這裡更是人流如織,各種特色小商品供不應求,各種美味小吃人們品嘗不夠。”西峽縣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白廟村已成為西峽的一張美麗鄉村名片,是名副其實的“網紅村”。

讓鄉村美起來,把遊客引進來,把貧困帽子摘下來。作為西峽縣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白廟村挖掘農耕作坊民俗文化,發展鄉村旅遊經濟,從一個髒亂差的小村變成遊客如織的美麗鄉村。

路子對,紅利來。西峽縣鄉村旅遊發展呈現出提質增效、高位運行的良好态勢。為進一步推動鄉村遊發展,西峽縣抓好鄉村旅遊線路組合。依托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按照串點成線、以點帶面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旅遊景區線路規劃,把具備條件的特色村最大限度納入旅遊線路之中。2016年8月,西峽縣開通串聯起“黃獅月季園——白廟村——簡村猕猴桃小鎮”的鄉村旅遊公交專線,開通以來,年均客運量在20萬人次以上。

為了保護和利用好鄉村的綠水青山、田園野趣,把沉睡的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西峽縣圍繞“果、藥、菌”特色農業,發展山茱萸觀光基地22萬畝,野生猕猴桃基地40萬畝、标準化種植基地11萬畝,香菇專業村110個、标準化采摘基地173處,大大豐富了鄉村旅遊的内涵。

随着旅遊與休閑農業的結合,西峽縣建成了農遊一體觀光園5個、二星級以上鄉村旅遊經營單位51個,形成了312國道百公裡猕猴桃長廊、鹳河百公裡香菇長廊、208國道旅遊長廊三大特色農業觀光帶,輻射帶動近3萬農民就業增收,年綜合效益超過6億元。

通過旅遊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西峽縣成功創建中國特色小鎮1個,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2個,全國美麗宜居小鎮、美麗宜居示範村、美麗休閑鄉村各1個。

清涼小鎮看東坪、鄉土老家是中坪、奇異果鄉來黃獅、特色民宿瞧魚庫……目前,西峽縣已建成鄉村旅遊專業村21個,帶動6個鄉鎮,年綜合效益超過4億元。

西峽,依托綠色生态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找到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精雕細琢 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西峽旅遊建設項目(這是河南西峽邁向全域旅遊的堅定步伐)4

東坪村界嶺山莊民宿群

在西峽縣的旅遊發展布局中,鄉村旅遊隻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依托當地生态資源,西峽縣在伏牛山老界嶺山地避暑旅遊度假區成功創建省級旅遊度假區的基礎上再度升級,着手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引領全域旅遊發展。

爬山川、賞美景、看表演、住木屋、品美食……看不夠的風景,停不下的腳步。層巒疊嶂的老界嶺林海蒼莽、雲霧缭繞,讓人流連忘返。“韻味無窮的旅遊資源,令人想不到、看不完、品不夠,很多人都會選擇在此小住數日。”導遊王麗說。

老界嶺山地避暑旅遊度假區(簡稱“老界嶺度假區”)處于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域,這裡氣候、山林等自然資源優良。度假區及周邊區域人文景觀豐富,擁有老子文化、重陽文化、屈原文化、中醫藥養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度假産品與地方文化融合發展。“夏季避暑來西峽”已逐漸成為南陽市及周邊區域市民新的旅遊生活方式。

西峽旅遊建設項目(這是河南西峽邁向全域旅遊的堅定步伐)5

老界嶺度假區風光

依托獨特的區位和豐富的旅遊資源,老界嶺度假區以“山地避暑養生”為核心特色,構建了“春賞茱萸夏避暑,秋觀紅葉冬滑雪”的四季旅遊格局,形成了以避暑養生為特色的東部避暑片區和以高山滑雪(草)為特色的西部運動片區,打造集山地避暑、高山運動、生态觀光、民宿體驗、森林康養、研學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山地避暑養生旅遊度假區。

在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過程中,西峽把綠水青山的生态環境轉化為發展資本,在旅遊轉型升級之路上越走越穩。

主題度假産品豐富,實現多維全業融合。目前,度假區已開發出多樣化的避暑休閑度假産品。比如,以夏季避暑度假、冬季滑雪健身為主題的産品體系;依托中醫藥文化資源開發了中醫藥康養産品體系;融合地方文化推出了節慶産品體系。豐富的主題度假産品,實現了多維全業融合,其旅遊度假産品的精細化、體系化、多樣化深受國内外遊客喜愛。

接待設施多元,餐飲品類齊全。據了解,老界嶺度假區内主要住宿接待設施多達152家,分不同類型和檔次,包含主題特色型、中檔住宿型、舒适型、家庭型、環保低碳型等,可提供4087間客房7570個床位。南陽老界嶺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對區内的民宿與農家樂進行統一标準化管理,總體形成界嶺山莊、界嶺農家、界嶺農莊、桦樹盤農家等系列民宿。此外,度假區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餐飲體系,深受廣大遊客喜愛。

随着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工作的深入,老界嶺度假區的品位不斷提升:配套服務完善充分考慮老年人、殘疾人及兒童的度假需求,配套相應的服務設施;綜合服務體系職能完善,形成了“1 2 4”的咨詢服務體系;重視智慧化建設,實現4G網絡、免費WiFi覆蓋、智慧停車場、一鍵救援服務等服務功能;打造農家賓館“互聯網 透明廚房”公示系統……

度假區旅遊服務設施的完善和度假産品品質的提升,使其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綜合收入逐年增加,2017年接待遊客90萬人次,綜合收入約6.3億元;2018年接待遊客95萬人次,綜合收入7.6億元;2019年接待遊客98萬人次,綜合收入約9.8億元。

依托獨特的避暑度假、滑雪運動、山地觀光、康體療養及夜遊演藝等度假産品體系,老界嶺度假區吸引海内外衆多遊客,先後獲得“中國最受歡迎旅遊目的地”“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最佳休閑度假區”“2018中原旅遊品牌影響力獎”等榮譽稱号,“避暑養生地、南陽老界嶺”品牌日益響亮。今年6月,老界嶺度假區申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脫貧緻富 吃“旅遊飯”、掙“綠色錢”

西峽以山地避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通過老界嶺度假區的龍頭效應,帶動區域周邊鄉村旅遊健康有序發展。依托豐厚的生态旅遊資源優勢,西峽以特色産業為基礎、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以休閑旅遊為支撐,走出了一條鄉村旅遊助推山區縣脫貧攻堅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西峽旅遊建設項目(這是河南西峽邁向全域旅遊的堅定步伐)6

老界嶺滑雪場

西峽旅遊資源豐富,春可賞花大自然,夏可漂流戲水間,秋看紅葉山林中,冬可滑雪桦樹盤,可謂一年四季有景,天天月月可遊。但在多年前,西峽卻是有名的窮山惡水,貧困群衆“端着金飯碗讨飯吃”。

“過去太窮了,全家人擠在幾間土坯房裡,還整天擔心兒子娶不到媳婦。若不是發展鄉村旅遊,俺做夢都想不到自家能開起賓館,一年能有四五十萬元的收入。多虧了旅遊開發,為俺們開辟了緻富路,兒子也娶到了縣城的姑娘。”曾經守着金山銀山過苦日子的西峽縣太平鎮東坪村村民尹青雲說。尹青雲在鎮政府和老界嶺旅遊度假區的獎補政策下,蓋起了農家賓館,依托老界嶺旅遊度假區,吃上了“旅遊飯”,小日子過得滋潤又悠閑。

同樣“端着金飯碗讨飯吃”的還有位于老界嶺旅遊度假區腹地的唐寺溝村村民秦天運,他的妻子常年疾病纏身,兒子患有癫痫,家庭負擔沉重,很多年完全靠政府救濟和幾分薄田勉強過日子。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秦天運先是辦起了養雞場,解決了一家人的溫飽問題,接着“靠山吃山”,辦起了農家賓館,第一年就盈利5萬餘元。由于經營有方,他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在西峽縣,與尹青雲、秦天運有相同經曆的人不在少數。度假區通過發展避暑旅遊度假,帶動區域周邊鄉村旅遊健康有序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旅遊富民、旅遊興鎮”的生态避暑經濟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度假區已建成東坪、桦樹盤、魚庫和唐寺溝農家樂等特色民宿群,經營戶年收入最高可達七八十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

前營生态古村、魚庫特色民宿村、灣潭農耕文化園……一個個特色村莊吸引了一批批遊客。西峽,這個豫西南的山城,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讓曾經貧困的山鄉群衆吃上了“旅遊飯”,賺到了“綠色錢”。

秉持“共建共享”的原則,西峽縣積極探索旅遊富民的新路子,大力孕育旅遊産業新的增長點,農家變旅館、果園變公園、農民變老闆,實現了全域旅遊與生态富民互惠共赢新跨越。

西峽縣在老界嶺、恐龍遺迹園、龍潭溝、宛西工業園等成熟景區,發展以農家賓館為主的專業村,提高遊客接待能力,吸引遊客紛至沓來,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在猕猴桃等特色林果基地專業村,以觀光農業為主,辦賞花節、采摘節,豐富旅遊項目;圍繞生态移民新村建設,發展以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為主的鄉土文化遊;積極挖掘西峽飲食文化,發展特色小吃;保護好西峽地方曲藝文化,打造特色演出,逐步拉長當地旅遊産業鍊條,拓寬農民緻富道路。

“鄉村旅遊要有特色産業做支撐,西峽縣重點探索了景區帶動型、産業支撐型、城郊休閑型、新興業态型、‘互聯網 鄉村旅遊’型、直接幫扶型6種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引領鄉村旅遊由傳統觀光食宿向精品民宿和鄉村度假轉變,讓老百姓在家就業、脫貧緻富。”西峽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全業共融 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西峽旅遊建設項目(這是河南西峽邁向全域旅遊的堅定步伐)7

老界嶺房車營地

立足全局,方可成于一域;成于一域,方可立身全局。西峽立足“全域”、瞄準“全景”、發展“全員”、培育“全業”,推進“旅遊 ”模式,形成旅遊與農業、工業、文化、中醫藥健康等多元業态融合,構建“多維支撐、全業融合”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西峽美,惹人醉,不思歸”。2019年,西峽縣遊客接待量963.6萬人次,實現綜合效益51.4億元,同比分别增長22%、26%,旅遊産業增加值GDP占比20.46%。近年來,西峽縣把旅遊産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支柱産業,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構建起了多維支撐、全業整合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

立足生态優勢,西峽縣以“全域旅遊、全境美麗、全縣文明”為目标,不斷優化旅遊服務品質,提升旅遊綜合體驗價值。在構建全業共融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中,西峽縣不斷創新,探索全域旅遊亮點——

“一季清涼”,引領避暑旅遊新經濟。堅持以綠為景、依綠興業的理念,依托老界嶺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原生态山水旅遊資源,把山地避暑旅遊作為發展重點方向,大力發展休閑避暑度假産業,連續3年舉辦中國(西峽)山地避暑旅遊高峰研讨會,全國首家“中國山地避暑旅遊觀測點”落戶西峽。以避暑度假為特色引領,打造避暑系列旅遊産品,合力發展避暑經濟,構建全域旅遊主題特色。

“一味中藥”,打造工業旅遊新名片。依靠西峽自然生态優勢,培育發展以山茱萸為主的中藥材産業,采取“公司 基地 農戶”的模式,建成30萬畝山茱萸GAP生産基地,拓寬山鄉農民緻富路;逐步建立起涵蓋工業、農業、商業、醫療、養生和食品六大闆塊的旅遊項目,先後對遊客開放仲景文化展廳、中藥材博物館、六味地黃丸生産線、仲景百草園、仲景醫聖山等旅遊觀光點。

“一泓清水”,繪出生态旅遊新畫卷。作為南水北調核心水源涵養區,築牢生态本底,緻力做好水文章。積極提升旅遊業态,豐富旅遊消費形态。做好濱湖休閑遊,建成國家水利風景區——3A級景區石門湖;做足水上運動遊,建成“中原第一漂”——4A級景區鹳河漂流等;做美瀑布穿越遊,建成“中原第一瀑布群”——4A級景區龍潭溝;做奇溶洞暗河遊,建成北方水上溶洞奇觀——3A級景區伏牛地下河,積極創建國家生态旅遊示範區。

“一燈之光”,點亮夜間旅遊新業态。積極探索市場需求,不斷引入旅遊新業态,延伸旅遊時長,大力發展夜遊經濟。打造寺山國家森林公園—鹳河生态文化園—仲景養生小鎮精品城區夜遊線路;開發黃獅—白廟—木寨精品鄉村夜遊線路;豐富老界嶺、老君洞、石門湖、花海果香等景區夜遊産品。先後舉辦老界嶺燈光藝術節、老君洞篝火音樂節、石門湖秀水灣燈光藝術節、花海果香電子音樂節、猕猴桃小鎮燈光藝術節等。

“一抹鄉愁”,體驗鄉村旅遊新生活。圍繞休閑農業、美麗鄉村建設,不斷融入民俗文化新内涵,因地制宜打造木寨猕猴桃小鎮、白廟民俗文化村、灣潭農耕文化園、東坪—魚庫民宿村等特色民俗文化景觀景點;依托果、藥、菌等産業,促進傳統農業向休閑農業發展,積極打造陳河坡花海果香、孫溝李花等田園主題景觀,催生一批農業觀光、親子采摘、農事體驗的旅遊新業态。

以生态山水為主要依托、以避暑旅遊為發展主線、以全業融合為重要支撐的西峽,全域旅遊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互促共進、良性循環,這個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世外桃源”将展現更多的魅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文化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