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宓卓慧
抓昆蟲、撿樹葉、做标本……在中量大有這樣一門寶藏課程,把課堂搬到野外,大二的學生們會在每學年的第二學期期末進行為期6天的實習,采集動植物标本、實地觀察記錄,深入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合理利用生物資源的重要性。這門課就是生命科學學院的特色課程——《生物學野外實習》。課程開設近20年,一直受到同學們的喜愛。
西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條件優越,生物資源豐富,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物種基因寶庫”。“選擇西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生物學野外實習,可以讓同學們在較短的時間内,熟悉和了解當地動物、植物的區系組成和特點,掌握不同動植物種類的生活環境之間的适應性。”課程主要負責人徐愛春教授說。
抓蟲子,我們是認真的!
課程設置豐富有趣,包括了動植物标本采集、鑒定、制作及其生态考察,天目山森林垂直帶譜考察等環節。“在野外實習的那幾天,如果你看到同學們拿着捕蟲網,或蹲下或跳起,時而動作輕緩,時而快速出擊,不要懷疑,這是同學們在采集動物物種!”帶隊老師之一吳倩說,雖然天氣炎熱,但同學們的熱情絲毫不減,每天都格外興奮。
燈誘是該門課程的另一特色環節。晚上7點,同學們會來到住宿地頂樓陽台,陽台上會有一塊白布和幾盞閃着微弱燈光的電燈,接下來,就是靜靜等待趨光性的昆蟲們自己“上門”。不一會兒,白布上便會有好多昆蟲不請自來,此時就需要大膽地走向前,打開瓶蓋,把蟲子們收進毒瓶裡。“第一次見到這麼多蟲子,一開始内心還是有點害怕,後來通過手和瓶子的配合,一點點熟練起來,也不害怕了。”20動檢1班的付文傑說。
仙人頂,登頂是必須的!
天目山森林垂直帶譜考察是一個極其考驗體力的活動,但同學們都躍躍欲試定下登頂的目标。沿着山路步行,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同學們可沿路觀察森林垂直帶譜:山腳下是大量的常綠闊葉林;到了海拔850—1100米時是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再向上爬就會出現落葉闊葉林;落葉矮林則分布在天目山的最高地段。20生工1班陳琦一開始走在第一梯隊,但并不平坦的上山路讓她漸漸慢下了腳步,不過這也給了她更多時間觀察森林垂直帶譜。“灌木主要有中國繡球、崖花海桐、胡頹子等,草本植物有翠雲草、三脈紫菀、天目當斑葉蘭等。”20生工2班的潘玺如也在沿途觀察到了各種不同的植物。
經過2-3小時的攀爬,同學們才會抵達中途休息點。此時是直接下山還是往上登頂仙人頂,就要看同學們自己的選擇了。20生工2班的陳卓钰選擇了繼續登頂。布滿青苔的上山路容易打滑摔跤,途中同學們時不時“搭把手”,朝着同一個目标前進。“當到達仙人頂時,有一種自豪感,為自己的堅持與勝利。”陳卓钰說。
仙人頂風光
做标本,時間是飛快的!
“蛾蝶、蜻蜓等昆蟲标本需要展翅,然後用硫酸紙壓住,經大頭針固定後,放通風幹處,等标本完全幹燥後取下。”徐愛春老師一邊耐心講解标本制作的注意點,一邊為同學們演示。同學們聚精會神,時不時探出腦袋湊近了看,生怕錯過任何信息。這是每年标本制作環節的“經典畫面”。
徐愛春教授指導标本制作
“同學們對做标本特别感興趣,每到結束時間都不願離開桌子。”指導老師餘曉霞說,每個小組至少需要制作100種動物标本和20種植物标本,這對同學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制作标本給了各班級、各小組交流的機會,大家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熟悉起來。”20動檢1班的王佳麗對标本制作環節印象深刻,同學們不僅相互學習借鑒标本制作的技術,還能交到新的朋友,“這種感覺很奇妙。”
标本成品展示
“我們要按需捕捉”“捕捉到特别珍稀的物種要放生”“要注重加強我們自身野外生存能力和适應自然的能力”“要努力成為适應時代發展的生物學專業人才”……課程結束後,徐愛春會認真批閱同學們的實習心得,每當看到這些,他便知道,相比于傳統課堂,讓同學們走出校園,能收獲更多的東西,這也讓這門課多了一層意義。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