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養殖從業不易,共謀水産行業繁榮。不誤導不誇大不炒作不标題黨。用養殖人的語境,讓你在短時間内享用一份精品!
一、加州鲈簡介
加州鲈原名大口黑鲈,原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種肉質鮮美、抗病力強、生長迅速、易起捕、适溫較廣的名貴肉食性魚類。
習性:
加州鲈魚的适溫範圍廣,在水溫1~36.4℃時都能生存,最适生長溫度為20~30℃。水質要求每升水溶氧量不低于2毫克。
加州鲈魚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魚類,掠食性強,攝食量大,野生常單獨覓食,喜捕食小魚蝦。有自相殘殺現象。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攝食配合飼料、冰鮮魚等。
二、養殖模式
加州鲈養殖模式按水花時間來區分有以下四種模式:
1、反季節苗
如今加州鲈養殖正逐漸走熱全國,已被譽為第五大家魚,除了傳統珠三角、華東兩大市場,華中、西南等新産區正蓬勃發展,整體産量逐年提升,一旦集中出魚将容易壓低魚價,“産異化養殖”“錯峰出魚”将是未來養殖戶持續盈利的恒定法則。
優勢:
物以稀為貴,更早出魚、魚價更高,反季節苗的出現正基于此,錯峰出魚,在行情最高的時候出魚,拼高利潤。“反季節苗”不需要搭冬棚越冬,一般不需要搭配冰鮮,投喂工作量不大,飼料成本較低。
劣勢:
苗種成本高:苗種市場價格普遍1.5元/尾(規格:100-150口/斤)。普遍認為“反季節苗”高溫放苗成活率低;
高溫出魚風險高:出魚時間均在高溫期,極易出現硬骨上不了車的情況,放箍後往往會出現較大的損耗,目前該模式養戶普遍采用1-2箍清塘模式以降低風險;
越冬風險高:需經過一整冬季的低水溫養殖,越冬期易出現水黴、斜管蟲、諾卡氏等高損耗病害;
養殖成本較高:養殖時間比傳統模式稍長,全程料料比在1.3以上,相比較傳統模式成本較高。
2、頭批苗
順德當地加州鲈養殖模式分為“頭批、中批、尾批”三大傳統模式。頭批加州苗養殖模式最受歡迎,特别是杏壇、勒流區域,最早可在8-9月份出頭箍魚,按往年規律,頭箍魚價較好,利潤比中批魚高。
優勢:
放苗時間早,大多數客戶選在過年前放苗(11月-2月放水花),當時天氣相對穩定,可避免熟身病爆發高峰期,魚苗成活較高(溫棚标苗成活率更高);密度較低,多在6000-8000尾/畝,,病害不多,養殖時間短,避開越冬期,用藥成本低;追求生長速度:由于前幾年全程料工藝不完善,高溫期部分客戶會選擇搭冰鮮投喂,多餐投喂模式,提高高溫期攝食量;養殖周期短,養殖成本低:多在年前清塘,全程料料比在1.1以内,是所有模式中養殖成本最低的一種。
劣勢:
水花價格較高,冬季培育生物開口餌料(水蛛)較為困難,養殖戶需一定的技術;
高溫期出魚風險較高,頭箍出魚易發生硬骨上車難情況;畝産較低。
3、中批苗(正造苗)
中批魚是加州鲈養殖主流,技術水平要求不高,符合大多數客戶養殖。
優勢:
魚苗價格低:大多數客戶選在3月-4月放水花,這時加州鲈自然排卵,卵的質量高,生長速度快;水熱條件适宜魚苗;目前多數養殖戶才用全程料投喂,且多在清明左右清塘,料比在1.3以内,養殖成本較低,風險較低。養殖密度高,畝産量高。
劣勢:
育苗期雨水較多易爆發熟身病,易酸堿度高,排塘率高;
部分魚需越冬,存在一定的養殖風險;
4、尾批苗
以拼高魚價、高産量為目的,養殖過程風險最高,技術要求最高,魚塘水質條件優良,主要在南海沙頭、及順德部分區域。
優勢:
高密度養殖,多在9000尾/畝以上,産量高,畝産可多達萬斤;高溫期市場缺乏大規格魚,魚價高,收益大。
劣勢:
養殖成本高:養殖周期長,大量的存塘魚經過散春期,餌料系數高;
養殖風險較高:養殖過程病害較多,越冬期存塘量較大,水黴爛身一旦爆發損耗大;散春期損耗大、高溫期易反底,高溫期出魚上車難,易損耗;
養殖技術要求高,一般人難較難掌控。
5、小結
各種模式各有優劣勢,綜合衡量,頭批應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反季節苗将受更多人的熱捧。
三、投喂方式
1、全程配合飼料投喂模式
2、冰鮮 配合飼料投喂模式
3、全程冰鮮魚投喂模式
1、全程料投喂模式
在養殖效益下滑、高密度養殖的大環境下,随着配合飼料工藝成熟,加州鲈全程投喂配合飼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相比冰鮮魚的質量和來源的不穩定性且容易惡化水質,膨化飼料替代冰鮮是未來的趨勢,現全程配合飼料投喂已得到部分養戶的認可。優質的膨化飼料不僅能夠滿足加州鲈的營養需求,還能極大提高加州鲈的進食效率和進食量,加州鲈生長速度較快、飼料系數低、浪費少,養殖成本少。
優勢:
生長速度較快;
飼料成本低:全程料飼料系數低;
水質易調控,用藥成本低:膨化飼料在水中不易散失,易于控制投喂量,減少飼料浪費,也降低了由此帶來的水質惡化及病害,間接的減少了藥物的食用量,進一步降低生産成本。
降低勞動成本:使用膨化飼料的勞動強度及投喂時間僅為使用冰鮮的四分之一。
劣勢:
高溫期難加料,炮頭規格偏小。
2、冰鮮魚 配合飼料
目前該模式在順德占主流,特别是趕頭箍魚客戶,多以3-4成冰鮮搭配優質配合飼料投喂;在進入高溫期(6-9月)開始搭配投喂,搭配方式多種多樣,多以早上一餐冰鮮 下午一餐配合飼料為主,搭配具體比例無固定,冰鮮魚投喂後,若投喂量不足,多以配合飼料投喂收尾;該模式炮頭生長速度較快,迎合了市場需求,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全程料尚未能完全取代冰鮮的重要原因之一。
優勢:
生長速度較快:由于加州鲈有怕熱怕光的特性,在高溫期投喂冰鮮魚,有利于加州在水體中下層攝食,故能維持加州鲈高投喂狀态(高溫期難加料這是目前全程配合飼料的痛點),魚生長速度快,炮頭大(8-10月出頭箍魚,炮頭越重,6兩以上比例較高,魚價越高);冰鮮魚符合加州鲈自然狀态營養需求,消化速度快,對魚肝腸負荷少。
劣勢:
投喂工作量大:養殖戶往往需要在早上4-5點到切冰鮮,工作量繁重,且身上易沾染魚腥味,年輕一代多反感;
養殖成本較高:冰鮮魚價格普遍在1.4-2.2元/斤(3.5-4斤冰鮮魚=1斤加州鲈)相比全飼料成本高的多;
水質難調控:投喂冰鮮魚塘水面往往漂浮一層油膜,直接阻礙空氣中氧氣進入水體,且影響藻類的生長,水體溶解氧較低,易反底,冰鮮易攜帶病菌(虹彩病毒),魚容易得病,用藥成本高。
3、全冰鮮魚投喂模式
全冰鮮投喂模式是最傳統的一種投喂模式,但由于養殖成本過高,相比其他模式無相對優勢,是一種淘汰模式,目前隻有極少數采用該模式,養殖親本魚的魚苗場及老一輩思想較為頑固者在用,在此不做過多論述。
優勢:
生長速度快:投喂冰鮮魚,最适合加州鲈攝食及消化吸收,肝膽負荷最小,肝髒健康度較高,能長時間維持加州鲈高投喂狀态,魚生長速度快,炮頭大。
劣勢:
投喂工作量大:養殖戶往往需要在早上4-5點到切冰鮮,工作量繁重,且身上易沾染魚腥味,年輕一代多反感;
養殖成本高:冰鮮魚價格普遍在1.4-2.2元/斤(3.5-4斤冰鮮魚=1斤加州鲈)相比其他兩種模式,成本最高;
水質難調控:投喂冰鮮魚塘水面往往漂浮一層油膜,直接阻礙空氣中氧氣進入水體,且影響藻類的生長,水體溶解氧較低,易反底,冰鮮易攜帶病菌(虹彩病毒),魚容易得病,用藥成本高。
4、小結
四、放養水體
從養殖水體來區分,加州鲈養殖模式主要包括:
其中以池塘精養為主,占加州鲈總産量的80%以上。
1、池塘精養模式
池塘養殖主要是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漏水,水深2m以上,透明度30~40cm,pH值6.5~8.6之間,溶解氧5 mg/L以上,水質無污染,通風透光,底質為壤土的池塘。池塘面積不宜過大,以5-9畝為宜,這樣的面積水體比較穩定(溫度、水質等),便于投食和捕撈。按一畝一台配備增氧機,一般每畝投放加州鲈魚苗5000~9000尾,條件設備好的魚塘可增加到9000~11000尾。
2、池塘混養模式
加州鲈既可作為主養品種,也可與淡水魚類、蟹、蝦等其他水産品種混養。相比主養模式,混養的優勢在于利用水體空間和食性的差異,在不增加投餌量的情況下,有效利用池塘餌料,增加水産品的産量,提高養殖水體的綜合效益。混養還可以實現養殖水産品種的多樣化,降低養殖風險,具有較廣的養殖效益。
加州鲈可套養黃颡魚、鲫魚等雜食習性魚類,又可套養青蝦、甲魚等,專吃加州鲈的殘餌,既充分利用了投喂的加州鲈餌料,又可預防由于殘餌腐敗而壞水現象的發生
3、網箱養殖模式
加州鲈的網箱養殖一般選擇水流和風浪較小的水域。網箱附近無直接的工業廢水及農業、生活污染等污染源;水質需符合養殖要求。低水位的時候網箱與岸邊的距離不得少于20米以上,且網箱底離水底在2米以上。網箱一般選擇單網框體積為5×5×3m3的網箱。根據需求可将幾個小網箱合并為的大網箱通框,以增加養殖容量,充分利用水域面積。
4、池塘内循環流水養殖模式
池塘循環水養殖是在高密度養殖的過程中成功引入水處理工藝,實現了池塘養殖增産和尾水淨化兼顧的目标,具有低碳、高産量、高收益、低勞動力投入的優點,是農村池塘養殖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但是,經重慶池塘循環水養殖鲈魚失敗,原因是整個水體翻滾,在熱天水體沒有冷熱分層,水溫整體俱高,鲈魚不耐持續高溫而養殖不順利。(西南漁業網)
5、集裝箱循環水養殖模式
集裝箱循環水養殖模式是一種利用集裝箱進行标準化、模塊化、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的新興模式。主要構造包括養殖箱、過濾系統、生化系統、殺菌消毒系統、熱源系統、智能中控系統等。具有完全受控、循環利用、綠色環保、資源節約和高效産出的優點。
五、加州鲈池塘養殖技術(成魚)
1、池塘條件
池塘周圍無樹木遮擋,風熱條件較好;面積以5~10畝,規格方正為宜;池底淤泥少,壤土底質為佳;水深2.5~3.5m,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每畝配置1.5千瓦增氧機,可适當搭配爬水機、湧浪機,預備1~2台抽水機。
2、魚塘清整與毒塘
魚塘放魚種前應進行清淤、曬塘(塘底顔色呈灰白色為宜,1cm左右裂縫)、清除雜草等動作。放苗前7~10天應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加茶麸50公斤/畝毒塘。可殺死有害病原微生物,保持魚塘良好的水質環境,減少病害的發生,促進養殖魚類的生長
清淤
曬塘
3、進水及水質調節
進水:
用80目過濾網進水,防止有害天敵進入(野雜魚卵、蛙卵、青蜓幼蟲、大型浮遊動物等);
一次性進200公分水;
水質調節:
1、消毒:常規消毒劑即可,如二氧化氯;
2、培水:補肥為主,水色為綠豆青為佳,各項指标安全為宜。
4、苗種放養
安全放苗操作:加州鲈苗種規格要求在8.5朝以上(成活率較高),挑選體色正常、活力較好、規格整齊的加州鲈魚苗,在晴朗天氣早上,帶水快速、輕放入池塘,放養密度為平均每畝6000-10000尾。10天後,投放規格為20尾/kg~30尾/kg的鳙魚種及鲫魚種,平均畝搭配放養鳙魚種50-80尾,鲫魚100-300尾。
放苗後消毒:為減少放苗過程中加州鲈魚苗機械損傷帶來損耗,放苗後可用碘劑潑灑消毒。
5、餌料投喂
加州鲈魚種入池1天後,才能開始投喂,在固定的料台上進行投喂,引誘加州鲈過來攝食區。放養初期,加州鲈魚因個體較小,攝食能力不強,投喂的餌料魚要精細适口,少量多次,每天投喂4次,以後逐漸減至上、下午各一次,待鲈魚養成集中取食後,可視情況增加膨化料投喂量,投喂量為池塘魚體總重量的5%~6%,飼料投喂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并根據加州鲈魚的攝食情況、水溫及天氣狀況靈活掌握和調整。
加州鲈養殖過程中,病害較多,肝膽問題尤為嚴重,可以内服保健藥劑,增強魚體免疫力。
6、日常管理
飼養過程中,堅持每日早、晚巡塘,觀察魚體的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日常管理記錄。根據水質狀況、透明度及水位變化情況定期加、換水。在鲈魚生長旺季,根據天氣和魚池溶解氧變化情況,按照“三開兩不開”的原則開動增氧機,增加水體溶解氧,以預防和解救浮頭,保證鲈魚正常攝食和生長。每半個月檢查1次加州鲈魚的生長情況,随時調整投喂量。經常清除池邊雜草和池中腐敗污物,保持整個養殖期水質的“活爽”。加州鲈魚雖為廣溫性魚類,最适溫度20℃~30℃,并在水溫低于30℃條件下攝食強烈,生長較好,水溫高于30℃會出現攝食減少,生長緩慢的現象,因此高溫季節,特别是酷暑季節,可在飼料台上方搭設遮陽網遮陽,遮陽網面積比飼料台面積大1~2倍。
加州鲈在飼養過程中,水質易出現亞鹽氨氮高問題,需定期(2-3次/月)改底預防,穩定投喂。
7、常見病害
六、加州鲈常見病害及其診治
1、彈狀病毒病
病原:
彈狀病毒(SCRV)
流行特點:
①發病規格:全長為1.5~6cm的朝苗。
②關鍵節點:白撞雨/暴雨等強刺激性事件後。
③土塘發病率比室内池高。
預防措施:
①維持水質優良、穩定,減輕應激,提高魚體抗應激能力是關鍵。
②科學投喂,優質餌料,少量多餐,切忌過度投喂
熟身
打轉
2、虹彩病毒病
病原:
蛙屬虹彩病毒/細胞腫大屬虹彩病毒
流行特點:
①發病規格:一齡魚均可發病緻死。
②發病規律:分塘/“白撞雨”等強應激事件後發病率偏高。
預防措施:
①盡量避免強刺激(過度用藥/換水等)
②選用優質飼料,避免過度投喂
治療方案:
①停料,嚴格控料,發病高峰期禁止過度投喂。
②病情相對穩定後,恢複少量投喂,并拌料藥餌投喂。
3、柱狀黃杆菌病
病原:
柱狀黃杆菌
典型症狀:
爛尾(白皮)、爛嘴、爛鰓
預防措施:
①保持适宜的水體肥度,避免pH過低。
②定期檢測寄生蟲,有蟲及時處理。
③暴雨/“白撞雨”後及時用碘等溫和性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
治療方案:
①水體消毒:碘/雙鍊季铵鹽碘,全塘潑灑,避開猛烈陽光時段),必要時隔天再潑1次。
②内服抗菌:藥餌,連續4天。
4、諾卡氏菌病
病原:
鰤魚諾卡氏菌
預防:
①選好飼料,适量投喂,避免過度投喂
②合理調控pH,維持弱堿性(以下午8.3左右為宜)
③發病高峰期(9~11月份),謹慎殺蟲、換水
5、其它病害
(來源:旺海飼料 緻謝作者:王柱)
(修編:西南漁業網)
(備注:本文僅供參考和交流!内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歡迎指正和留言讨論)
水産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敬請關注本号@漁人劉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請登錄西南漁業網,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内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魚病##品種##水産養殖##魚類##養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