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昆蟲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嗎

昆蟲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17:10:50

昆蟲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嗎(昆蟲可能比你想象得更加聰明)1

昆蟲是不是有和人近似的情感?幾十年來,這個想法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笑話——但随着證據的積累,科學家們正在迅速重新考慮深入研究。

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28日在報道科學家們的新發現之前,先講了一個真實事件。

那是2014年一個溫暖的秋日,芝加哥市政廳,大衛·雷諾茲在一個重要會議上發言。這座場館非常宏偉,裝飾着大理石樓梯、75英尺(約23米)高的古典圓柱,以及拱形天花闆。

作為負責城市公共建築蟲害治理的人,雷諾茲公布了他的年度預算。但在他開始之後不久,有一面牆上出現了一個不速之客——一隻胖乎乎的蟑螂。它閃亮的黑色身體與白色的油漆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對比。它肆無忌憚地向前爬行,仿佛是在嘲弄他。

一位議員打斷他的話說:“委員,你每年消滅蟑螂的預算是多少?”這引發了一陣喧鬧的笑聲,以及一陣混亂——為了消滅這個六條腿的惡作劇者。

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趣的,因為我們通常認為昆蟲就像機器人,幾乎和石頭一樣沒有感情。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昆蟲可以體驗各種不同的感覺。它們可能會因為驚喜而興奮不已,也可能會因為無法控制的壞事發生而陷入抑郁。

它們可以是樂觀的,憤世嫉俗的,或者害怕的,并且像任何哺乳動物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雖然還沒有人能識别出懷舊的蚊子、被羞辱的螞蟻或愛挖苦人的蟑螂,但它們的情感顯然越來越複雜。

牛津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斯科特•沃德爾指出,一些研究已經證實,果蠅确實會注意到它們的同伴在做什麼,并且能夠向它們學習。與此同時,英國政府最近認識到它們在進化上的近親——螃蟹和龍蝦——是有知覺的,并提議立法禁止人們将它們活煮。

那麼,我們如何檢測昆蟲的情緒呢?我們怎麼知道它們不是僅僅對刺激進行條件反射?如果它們真的是敏感的生物,我們應該區别對待它們嗎?

昆蟲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嗎(昆蟲可能比你想象得更加聰明)2

昆蟲也能學習和記憶

按照生物學定義,昆蟲是一群六足無脊椎動物,身體分節。有一百多萬種不同的種類,包括蜻蜓、飛蛾、象鼻蟲、蜜蜂、蟋蟀、蠹蟲、螳螂、蜉蝣、蝴蝶,甚至頭虱。

最早的昆蟲至少出現在4億年前,遠遠早于恐龍。科學家們認為,我們與它們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是一種類似鼻涕蟲的生物,生活在2億年前左右,自那以後,它們一直在多樣化進化。

起初,它們以巨人的身份統治着這片土地——有些蜻蜓和麻雀鷹一樣大,翼展為2.3英尺(70厘米)——後來,它們進化成了今天的節肢動物,從長着假蠍子尾巴的蒼蠅,到如同長着翅膀的貴賓犬的毛茸茸的飛蛾。

因此,它們與其他動物驚人地相似,但又截然不同。昆蟲有許多與人類相同的器官——心髒、大腦、腸道、卵巢或睾丸——但缺少肺和胃。它們體内的物質漂浮在一種液體中,而不是連接在一個血管網絡上,它運送食物,運走廢物。然後,所有的真菌都被包裹在一個堅硬的外殼中,即外骨骼。外殼由幾丁質構成,真菌也是用這種材料來建造它們的身體。

他們的大腦結構遵循類似的模式。昆蟲沒有與脊椎動物完全相同的大腦區域,但它們有執行類似功能的區域。例如,昆蟲的大多數學習和記憶依賴于“蘑菇體”——穹頂狀的大腦區域,它被比作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折疊的外層,主要負責人類的智力,包括思維和意識。

(有趣的是,即使昆蟲的幼蟲,也有“蘑菇體”,其中的一些神經元會伴随它們的一生——所以有研究表明,經曆了“變态”(例如蠶變成蛾)的成年昆蟲可能會記住它們變形前發生的一些事情。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蜜蜂最多能數到4。蟑螂有豐富的社交生活,它們形成部落,相互聯系和交流。螞蟻甚至可以開辟新的工具——它們可以從環境中選擇合适的物體,并将其應用于它們試圖完成的任務,比如使用海綿将蜂蜜帶回巢穴。

然而,盡管昆蟲的大腦已經進化到了一定地步,它們的體積并不大,果蠅的大腦和罂粟種子一般大。它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至今仍是一個科學之謎。

所以,乍一看,昆蟲似乎是有情感的。它們進化出這些基因有道理嗎?

情緒是一種心理感覺,通常與動物的處境有關——它們是一種心理程序,一旦啟動,就會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總的來說,它們鼓勵我們,以提高生存或繁衍能力的方式行事,最終,最大化我們的遺傳遺産。

牛津大學昆蟲學教授傑拉爾丁·懷特舉了饑餓的例子。饑餓是一種心理狀态,它能幫助你以适當的方式改變決策,比如優先考慮尋找食物的行為。其他情緒也同樣具有激勵作用——憤怒的嘟囔能讓我們集中精力糾正不公正,不斷追求幸福和滿足會推動我們走向成就,讓我們活下去。

所有這些都适用于昆蟲。當蠼螋發現一個潮濕的縫隙,裡面充滿了令人愉快的腐爛植物時,它會很興奮,這樣它就不太可能餓死或幹透,一個受驚的蠼螋,在被騷擾時假裝死亡,就能有更好的機會從捕食者的口中逃脫。

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有一個研究蜜蜂認知的研究小組,拉爾斯·奇特卡是小組負責人。他說:“假設你是一隻掉進蜘蛛網的蜜蜂,而一隻蜘蛛正迅速穿過蜘蛛網向你撲來。你會産生逃避反應,有可能是一種條件反射。但另一方面,我很難相信,如果沒有某種形式的恐懼,這種情況會發生。”他說。

昆蟲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嗎(昆蟲可能比你想象得更加聰明)3

昆蟲能感到“饑餓”嗎

當沃德爾在2001年第一次成立自己的研究小組時,他心裡有一個相當簡單的目标。他想知道,當蒼蠅一段時間沒有吃東西時,它們是否能更好地回憶到哪裡去找食物。也就是說,如果它們能體驗主觀情緒,它們什麼時候會感到“饑餓”。(事實證明它們可以感受到饑餓。)

一開始,沃德爾謹慎地選擇了“動機”這個詞,而不是“饑餓”,來描述果蠅的心理狀态——他認為,如果不給它們食物,它們會更有動力去尋找食物。“人們發現這有點問題,”沃德爾說。其他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太拟人化了,更喜歡用“内部狀态”這個詞。幾年的時間裡,研究昆蟲的智能變得更加流行——突然之間,“動機”這個詞被抛棄了,研究人員認為昆蟲有“初級的情感”,沃德爾說。

沃德爾說:“我一直認為,當動物處于剝奪狀态時——沒有性生活,沒有食物——發生的這些生理變化是‘饑餓’和‘性欲’的主觀感受。”“我從來沒有把它們貼上‘情緒’的标簽,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這會給我帶來麻煩。但在我知道之前,每個人似乎都更習慣使用這個(詞)了。”

現在,昆蟲有感情的說法已經不那麼令人反感了,這一領域已經大受歡迎——而這一奇怪的動物群體正變得越來越有親和力。但要證明昆蟲能體驗一種情緒仍然很棘手。

一項有關蜜蜂的試驗

在人類身上,那些經曆過創傷的人特别容易設想最壞的情況——這在許多其他脊椎動物身上也得到了證明,包括老鼠、綿羊、狗、牛、鳕魚和椋鳥。但從來沒有人想過去檢查昆蟲是否也會這樣做。

2011年,賴特和紐卡斯爾大學(她當時在那裡工作)的同事們決定看看。

首先,研究人員訓練了一群蜜蜂,讓它們把一種氣味與含糖獎勵聯系起來,把另一種氣味與一種含有奎甯的令人不快的液體聯系起來,奎甯是一種使奎甯水有苦味的化學物質。

然後科學家将蜜蜂參與者分成兩組。其中一個被用力搖晃——蜜蜂讨厭這種感覺,盡管它實際上并不有害——來模拟捕食者的攻擊。另一群蜜蜂被留下來享用它們的含糖飲料。

為了找出這些經曆是否影響了蜜蜂的情緒,接下來賴特将它們暴露在全新的、模糊的氣味中。那些度過愉快一天的人通常會張開口器,期待着再吃一份零食,這表明他們期待着更多同樣的東西。但是那些被惹惱的蜜蜂不太可能做出這樣的反應——它們變得憤世嫉俗了。

賴特說,我們大腦中的許多化學物質是高度保守的——它們是在數億年前發明的。所以昆蟲的情感體驗可能比你想象的更熟悉。她說:“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是的,它們(大腦化學物質)可能在它們在哪個動物譜系中發出的信号方面有一點分歧,但這很有趣。”

例如,沃德爾對果蠅的研究發現,果蠅和人類一樣,大腦也會使用多巴胺來産生獎勵和懲罰的感覺。賴特說:“這是非常、非常有趣的,你知道,這些東西趨同進化,而且有點相似。”“這意味着這是最好的方法。”

賴特解釋說,她的蜜蜂實驗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的昆蟲都能體驗悲觀或樂觀,因為蜜蜂是不同尋常的社會群體——蜂巢中的群體生活對認知要求特别高,所以對昆蟲來說,它們被認為是聰明的。“……但其他昆蟲可能也有悲觀情緒,”她說。

(阿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