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課本
知識點
一、學習目标
1.了解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态,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2.學習通過對話、對比的細節等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3.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二、作品簡介
本文節選自《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典型的諷刺小說。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于“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僞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于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這部小說代表着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它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
三、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号粒民,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全椒(今屬安徽)人,清代小說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吳敬梓出生于一個科甲鼎盛的缙紳世家,曾祖父、祖父兩代人中,共出了六名進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吳敬梓少年時熱衷科舉,23歲時考取秀才,屢次參加鄉試,皆未中舉。讀書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後,近房觊觎遺産,使他看透人性虛僞、卑劣,不到10年,家産揮霍一空,他經曆了由富貴到貧賤的不尋常變化後,看穿了世态炎涼,寫出《儒林外史》。
四、生詞識記
星宿(xiù) 齋(zhāi)公 醉醺(xūn) 閻(yán)王
緊攥(zuàn) 帶挈(qiè) 腆(tiǎn)着 啐(cuì)
嗑(hé) 兀自(wù)
【爛忠厚】過分忠厚。
【闖将來】闖來。将,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随機應變。
【見外】當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強調不出所料)。
五、整體感知
1.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答:全文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範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
第二部分(第3~11段):寫範進中舉後的情景。
2.範進為什麼會發瘋?
答:(1)社會原因: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禁锢人們思想,選拔馴順的爪牙,借以鞏固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2)個人原因:範進20歲開始應試,前後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了舉人。幾十年的癡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驚喜得發了瘋,這是有其必然性的。(從病理學分析:範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後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态的表現。)
3.課文寫範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麼?
答: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就意味着平步青雲。範進未中舉前窮困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既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又将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功名是範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着重刻畫範進癫狂的醜态,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4.範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答: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跻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僞。張鄉紳送銀子,範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範進即将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5.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裡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範進熱衷于功名,以緻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範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6.範進是本文着力刻畫的中心人物,試分析範進的人物形象。
答:範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鄰裡沒有一個借米周濟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嶽父可以任意辱罵他。他中了秀才,社會地位才有所改變,可是胡屠戶對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罵他,訓斥他,他總是習慣地“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範進中了舉,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幾十年來的貧困、屈辱一旦過去,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一旦出現,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一旦改變就使他驚喜得發了瘋。那可憎可笑的瘋癫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緻,範進的喜瘋癫被胡屠戶一罵一打治好後,他回憶瘋癫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記不得,唯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課文刻畫了範進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7.通過範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答: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8.範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對他的态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出這些變化?表現胡屠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一次來賀喜 |
第二次來賀喜 | |
原因 |
範進中了秀才 |
範進考中了舉人 |
賀禮 |
一副大腸 一瓶酒 |
七八斤肉 四五千錢 |
稱呼 |
現世寶 爛忠厚沒用的人 |
賢婿 天上的文曲星 |
動作 |
吃的醉醺醺的,橫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
見女婿衣
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上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
.态度 |
教訓 |
贊不絕口 |
答:範進中舉前後胡屠戶的言行前倨後恭的表現:先傲慢而後恭謙。中舉前後胡屠戶對範進的态度完全兩樣。
小說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寫胡屠戶在範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态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形象躍然紙上。
9.張鄉紳是作者刻畫的一個次要人物,範進中舉後,張鄉紳為什麼來拜會,又送銀又送房?
答:張鄉紳這個人物比較特殊,他是另一種類型的熱衷于勢利的人。 他結交新貴,為的是攀附範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10.範進未中舉前,家裡斷糧有沒有鄉鄰來接濟?中舉後鄉鄰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鬥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範進瘋了都是衆鄰居來幫忙,這表現了什麼?
答:衆鄉鄰對權勢者或敬畏或谄媚,對不幸者冷酷無情。表現了封建社會的世态炎涼。
11.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着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答: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範進的态度變化,從側面揭示出範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被奉承、被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12.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後隐含着什麼?
答:在笑的背後隐含着作者對科舉制度深惡痛絕的态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六、課堂小結
課文對比描寫範進中舉前後,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畫範進癫狂的醜态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批判的鋒芒不僅對着科舉制度而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圖文解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