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返場在相聲大會的演出中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觀衆而言,演員使完一大段正活後,返的小段往往能滿足“單點活”的願望,而這些單點的小段也恰恰是園子裡包袱使得最響的段子,台上台下的互動經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現挂。對于演員來說,聽到觀衆們經久不息的掌聲,也樂于将自己最好的節目奉獻給知音。
說起相聲演員的返場其實也大有講究,像張壽臣、馬三立、小蘑菇在當年都是被觀衆極為追捧和愛戴的名角,每次演完走到下場門甚至已經回到後台,台下觀衆仍然掌聲雷動,盛情難卻之下便會重新登台再使兩個小段,以此答謝觀衆厚愛,但絕沒有返三段的先例。也就是相聲老藝人們堅持的“事不過三”的規矩。
在相聲門裡這種不成文的規定已經沿襲了近百年,其初衷在于不能“給足”觀衆,那時相聲藝人都是吃開口飯的,收入全仗着觀衆捧場。倘若一場相聲大會一對搭檔完全滿足了台下觀衆要求,一而再再而三的返場,改日觀衆就很難再走進園子來聽你說了。另外還有一層意思,即從返場能看出演員的藝德。譬如:在相聲大會中某對搭檔被安排在倒二出場,如果正活比較火爆,又接連返幾個小段,此時觀衆情緒已經被激發到最高點,這讓後面攢底的演員很難登台。因為台下的掌聲是邀請倒二返場的,而不是歡迎攢底演員的。在老先生們看來演員多次返場對維系相聲行業秩序是百害無一利的。
然而這個規矩在德雲社異軍突起後被徹底打破,2006年郭德綱率德雲社全體演員在天津省親專場中多達25次的返場創造了相聲界返場的最高紀錄,在當時一度引發了綱絲與砸綱派激烈的口水戰。綱絲們普遍認為:“郭德綱的橫空出世,讓猶如一潭死水的相聲界激起波瀾,觀衆已經太久沒有聽到這麼可樂的相聲了,郭德綱的出現讓他們大呼過瘾,一次次歡呼和掌聲是對演員最純粹的熱愛。而所謂的主流演員從來沒享受過這樣的禮遇,自己也不能拿出20多個段子來應對觀衆們的返場請求。”而反對的聲音更多還是遵循相聲門的傳統規矩,即再紅的大蔓兒在台上也要把握一個度。尺度一旦打破了,很可能過猶不及。
其實,對于返場多與少的問題應該理性看待。郭德綱25次返場的事件發生在德雲社的專場演出中,不涉及團體以外其他演員,而作為大軸登台郭德綱于謙也沒有壓軸演員的顧慮。加之當時德雲社剛剛走紅一年,回到家鄉開專場的郭德綱自己也心懷忐忑,但讓他意外的是現場觀衆如此捧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引出來返場25次的結果。至于被抨擊為有損藝德,确實有些上綱上線。假如不是在德雲社的專場,抑或郭德綱不是攢底,或許對于老觀念很深蒂固的郭德綱來說也不會輕易破壞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