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除夕守歲的象征意義是什麼

除夕守歲的象征意義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24 04:54:41

除夕守歲的象征意義是什麼?吳展團全國各地過年的習俗非常多,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守歲”的習俗——也就是大年三十吃完“團年飯”後,一家人要熬夜,一起看春晚或做其他的事打發時間,一直持續到深夜淩晨或通宵達旦,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除夕守歲的象征意義是什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除夕守歲的象征意義是什麼(除夕守歲守)1

除夕守歲的象征意義是什麼

吳展團

全國各地過年的習俗非常多,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守歲”的習俗——也就是大年三十吃完“團年飯”後,一家人要熬夜,一起看春晚或做其他的事打發時間,一直持續到深夜淩晨或通宵達旦。

那麼,你知道春節為什麼要守歲嗎?這是如何來的?有哪些講究?又有什麼寓意呢?可能大家都知道除夕夜要守歲,也明白今夜會無眠,但到底“守”的是什麼,卻不一定清楚。

其實,守歲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習俗,又稱熬年、熬夜、照虛年、守年歲等。這一習俗由來已久,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

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晉朝周處《風土記》有記載: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别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曆史上,關于守歲的文學作品有不少。晉代的辛蕭,唐代的孟浩然、杜甫、白居易、杜審言,宋代的蘇東坡、朱淑真、陸遊、楊元咎,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陳憲章,清代的葉燮、方元鵬等,都寫下了精彩的守歲詩詞。

同時,許多名人還留下了守歲的轶事。清代嘉慶時期,進士陶澍九歲時,除夕守歲,見祖父在房裡點了幾盞燈,遂問其故。祖父以一副上聯相答:“除夕月無光,點數盞燈,替乾坤增色。”陶澍聽了,沉思片刻後,搬出一面大鼓,在門外猛敲起來,而後答道:“新春雷未動,擂三通鼓,代天地揚威”。

而在民間,關于守歲的來曆流傳着許多傳說,其中這三個不同版本的傳說影響十分廣泛和深遠:

一是迎接竈王奶奶。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下界當了“竈王奶奶”,她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竈王奶奶”便開始收集年夜飯所需物品,直到除夕才收集齊,連夜趕回人間,與凡間百姓共度佳節。所以,人們守歲,就是為了迎接她回歸凡間,帶來年味。

二是趨吉避兇。據說,有一頭名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之夜就會跑出來傷人。但它隻傷害睡了覺的人,對清醒者則無可奈何。于是,人們為了避開年獸的危害,到了除夕夜,便睜眼不睡,把“年”肆虐的這個夜晚,視作“關口”來熬。為消磨時光,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久而久之,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形成了。

三是祛除瘟疫病魔。傳說,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人們在除夕之夜燈火通明,就是為了驅走邪瘟病疫。“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于是,除夕來臨,全家團聚在一起,焚香、點蠟、燒紙、放鞭炮等,吃過年夜飯後,圍坐爐旁閑聊守候,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這些傳說,無不寄托了美好的願望!

可見,古時的守歲主要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之意;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既有對逝去的歲月含惜别留戀之情,又有對降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時至今日,新年前的一天晚上守歲的民俗,在不少地方依然盛行,其形式和内容雖不盡相同,但主要表現都是:“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歲燈”,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圍爐而坐、歡聚一堂,或喝美酒,或看春晚,或搶紅包,開心地聊着,幸福地鬧着,情意濃濃、其樂融融,并守着“歲火”不讓熄滅,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

常言道:“黃金易得,韶光難留”,珍惜時光、珍愛生命也許是古今守歲的一個普遍原因。但是,随着社會的變化,因為人們四處頻繁流動,一年難得與家人見面一次。加上近年受疫情等影響,出門在外的人不得不“就地過年”。如能回家過年,當然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自然會在家守候、陪伴家人,除夕守歲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源遠流長、代代相傳的守歲習俗,如今顯得越來越必要和重要。“守”不住的是歲月,“守”住的是一份家的溫馨和歲月靜好。

辭舊歲、迎新年,守年歲、過春節。讓我們抛掉所有的煩惱,忘卻所有的不快,守候擁有的幸福,守護當下的美好,惜光陰、惜生命,愛生活、愛家人,開開心心走向新的一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