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這次綿陽被國務院确定為2019年度‘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的全國十個城市之一,也是西部地區唯一上榜城市,這是對綿陽抓制造業發展工作的巨大褒獎,也是有力鞭策。”9月11日,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四川省綿陽市委書記劉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四川省綿陽市委書記劉超 攝影 封面新聞記者 劉開怡
劉超表示,綿陽市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始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聚焦電子信息、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6大重點産業和5G、新型顯示、智慧家庭等6大創新産業精準發力,加快建設西部先進制造強市。
據介紹,綿陽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四川排位由2014年的第11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3位,制造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9.4%。
劉超表示,綿陽市被國務院确定為2019年度“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的全國十個城市之一,也是西部地區唯一上榜城市,“這是對綿陽抓制造業發展工作的巨大褒獎,也是有力鞭策。”為此,綿陽市做了以下探索。
一是狠抓創新驅動,着力激發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活力。堅持圍繞産業鍊布局創新鍊,鼓勵支持企業、院所、高校“抱團發展”,加強協同創新,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了一批高端産品,全市制造業發展的競争力顯著增強。近5年,累計實施省級關鍵核心技術攻堅650餘項,實現創新成果産業化項目330餘項,培育國家級知識産權示範企業和優勢培育企業25家,綿陽企業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标準107項。“十一五”以來,綿陽累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4項、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二是狠抓企業培育,着力壯大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體。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制造業企業,實行差異化培育戰略。針對大企業大集團實施“領航計劃”,“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達1059戶、較2014年增加333戶。”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湧泉計劃”,“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340戶、較2014年淨增221戶。”同時,還通過單項冠軍企業培育“登峰計劃”,引導企業深耕行業細分市場。“目前,在綿陽,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企業集群加速形成。”
三是狠抓項目投資,着力增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動力。堅持以開放合作擴增量,在擴增量中調結構,聚焦先進制造業,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據介紹,近5年累計引進落地5億元以上重大制造業項目83個。同時,加大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力度,近5年累計實施工業項目613個,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2.8%,連續38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累計實施技改項目440個,技改投資年均增長9.5%,連續36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
四是狠抓載體建設,着力拓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空間。劉超介紹,綿陽現有2個國家級園區、8個省級園區,是川渝地區擁有省級及以上開發區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同時,大力推動産業園區轉型升級,以高端産業作支撐、“人城産”融合發展為基礎,按照主導産業、功能配套、創新能力、綠色發展、開放合作、體制機制等6個方面21項認定标準,在全市布局建設了新型顯示、5G、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11個先進制造産業功能區,推動現有産業園區轉型升級為集研發、生産、居住、消費、人文、生态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産業園區和新型城市社區。
五是狠抓營商環境,着力優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生态。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頭号工程”,打出系列“組合拳”,先後出台建設服務型政府43條、優化營商環境35條、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33條、改進服務工業企業9條等政策措施,并建立健全市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五個一”機制、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服務綠卡制度等體制機制。目前,綿陽市營商環境評價綜合排名位居四川第2位。
“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推動下,綿陽經濟發展不斷取得了新突破。”劉超說,據悉,2019年綿陽市經濟總量占全國城市排位由2014年的第123位躍升至第93位。
“國務院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30項督查激勵,綿陽累計獲得3項,位居全國地級市第2位。”劉超說。
據悉,本屆科博會将于9月21日—9月25日在科技城綿陽舉行。在“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的主題下,今年将首設“2020科博會雲展館”,把線下展覽場景全部搬到線上,打破實體場館時空限制,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創新盛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