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22:13:55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像小豬佩奇一樣過聖誕)1

作為一名帶娃黨,總想着怎麼給孩子看一些高質量的動畫片,英國的《小豬佩奇》是我個人最愛。它不僅是一部适合孩子的有趣動畫片,也能對家長的教育方式産生不少啟發,同時還是了解英國文化的窗口。

馬上就是聖誕節了,聖誕作為英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自然要格外用心準備。在《小豬佩奇》的聖誕特輯中,除了聖誕襪、聖誕樹和頌歌等标志性事物外,還出現了聖誕布丁和肉餡派這兩種英國特色的聖誕食物。今天就來聊聊英國人在聖誕如何吃~

老婆餅裡沒老婆,肉餡派裡沒肉餡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像小豬佩奇一樣過聖誕)2

(肉餡派)

在中國,中秋時節各大酒樓、商場都紛紛推出月餅,霎時間成為月餅的海洋。英國也差不多,聖誕時超市裡全是聖誕布丁和肉餡派,成為那些不善烹饪的家庭的首選。第一次聽到肉餡派時,心想或許是鮮肉月餅之類的食物,卻不想裡面連肉的影子都沒有,基本就是個五仁月餅……

難道說所謂“肉餡(mince)”其實指的是将各種果肉切碎嗎?非也,肉餡派名字裡的“肉餡”真的是指葷肉。早在都铎時期,以羊肉、闆油、果脯、香料制成的肉餡派就是英格蘭人在聖誕時節的特色食物,故又稱“聖誕派”——肉類加上果脯和大量香料,很典型的中世紀飲食風格。當時的富人們甚至還會把派捏成各種形狀,目的竟是為了炫富,王思聰笑了……

進入維多利亞時期後,不知是因為羊肉配果脯太黑暗,還是富裕起來的人民有能力直接吃烤火雞、烤鵝,肉餡派逐漸傾向于一道純甜點,“肉餡”漸漸被抛諸腦後。不過闆油還是沿用了下來,就像五仁月餅少不了肥豬肉一樣。直至20世紀,依然有一些“複興派”在大力宣傳古法肉餡派,希望把肉料重新加回去,但響應者寥寥,或許中世紀飲食風格終究不再适合這個時代了吧。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像小豬佩奇一樣過聖誕)3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英國的民間傳說中,聖誕夜要在煙囪口留一個肉餡派、一杯白蘭地,作為給前來送禮的聖誕老人的回饋,同時還要準備一條給馴鹿的胡蘿蔔。《小豬佩奇》中也呈現了這個習俗,必須稱贊英國人對自己的民俗文化還是保護得相當好的。

耶稣教導我們,聖誕就要吃布丁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像小豬佩奇一樣過聖誕)4

(聖誕布丁)

英國人過聖誕時,烤火雞或許還能和烤鵝、烤雞乃至烤火腿相替換;聖誕布丁卻是無可變更的标志性食品,重要程度堪比中秋時的月餅。英國商超都會在聖誕時擺出聖誕布丁,拿回家蒸一下就好,不過手藝好的主婦還是會選擇自己做。

聖誕布丁由來已久,同肉餡派一樣,其最初配方裡還包括牛羊肉,與其說是甜點,倒不如說一道聖誕晚宴上的濃湯。後來肉類被剔除,同時加入面包糠、雞蛋之類成分來增稠,最終演變為如今的黑色大蛋糕。必不可少的是多種多樣的果脯、香料以及大量的酒,故又稱為梅子布丁(plum pudding)。

在政教一體的英國,聖誕布丁被賦予了很多宗教含義。例如有一種觀點信仰,必須添加整好13種食材,以象征耶稣和他的十二門徒。在教會年曆中,攪拌聖誕布丁應該在基督降臨節前的周日完成,即大約離聖誕之前約1個月左右的時間,稱作“攪拌周日(Stir-up Sunday)”。反正有酒有糖,加上天冷,哪怕放一個月也不會壞;事實上,聖誕布丁做好後,還可繼續保存好幾個月。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像小豬佩奇一樣過聖誕)5

(圖片來源于網絡)

聖誕布丁需經由純手工攪拌而成,《小豬佩奇》裡就将攪拌布丁作為一件很好的親子互動活動。在做聖誕布丁時,會同時把硬币之類的小物事一起拌進去,到時吃到的那個人就是當日福星,和中國人包餃子、法國人做國王餅一樣一樣的。說到這兒,我心裡一直很疑問:往食物裡放硬币,難道不怕咯到牙嗎!?

到底什麼是布丁?

第一次見到聖誕布丁的人們,一定是滿臉懵逼,這個黑乎乎、狀似切糕的大蛋糕,到底是怎麼和軟噗噗、滑膩膩的布丁扯上關系的?

要回答這個疑問,先要理清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布丁?

對于身處國内、或者北美的人們來說,這似乎無需過多讨論,不就是一種用雞蛋、牛奶制作的,口感類似果凍的甜點嗎?可是如果來到英國,瞬間颠覆三觀,這根本就是飲食圈最大的未解之謎有沒有!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像小豬佩奇一樣過聖誕)6

(約克郡布丁)

用米和牛奶制作的糊糊叫米布丁,加入大量果脯的大蛋糕叫聖誕布丁,這好歹還是甜的;配烤牛肉的小餅的叫約克郡布丁,血腸居然都能叫黑布丁,甚至連羊雜和燕麥做成的哈吉斯都被歸入布丁……怎麼感覺什麼食物都能叫做布丁!?感覺找不出任何共同點啊!

要理清布丁的故事,就得先了解最早的布丁。其實在中世紀時“布丁(pudding)”的定義是很清晰的,就是指小香腸,語源是拉丁語botellus及法語boudin。如今無論在英語還是法語中,血腸依然被稱作“黑布丁”,不加豬血的白色香腸則稱作“白布丁”。如此,同屬灌腸的哈吉斯也被稱作布丁,就很好理解了。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像小豬佩奇一樣過聖誕)7

(米布丁)

但當時代發展到17世紀,不知怎的便産生了歧路。開始有人往原本專用于制作香腸的布丁袋中填塞甜味餡料,煮熟成了最早的甜味布丁,通常是糊糊狀的,同米布丁有些類似。自此“布丁”的外延就開始不斷拓展,到了18世紀,布丁中已經很少含有肉類成分了,且該詞彙也可指代其它蒸煮類甜點,比如聖誕布丁。再後來,幾乎所有甜點都可用“布丁”指代,一些老派的英式餐廳甚至會直接将甜點環節稱作“布丁”。

而至于我們更熟悉的雞蛋布丁,則是另一個故事。用雞蛋、牛奶和糖制作的濃稠甜味醬,又稱作“蛋奶醬(custard)”,曆史可追溯到中世紀,在英式甜點中應用廣泛,以至于法語中蛋奶醬被直接稱作“英式奶油(crème anglaise)”。蛋奶醬既可作為甜點佐醬,亦可加熱後凝結成雞蛋布丁,這種食物在美國被稱作布丁,後來傳進了中國,為我們熟知;而英式英語中的“布丁”,定義實在太過寬泛和模糊,顯然沒法流傳開來。

其實在英國本土,雖然蛋奶醬大行其道,卻通常作為佐醬使用,較少有雞蛋布丁類的甜點;最類似的應該是焦糖布丁,還沿用了其法語名稱crème brûlée。幾乎可以這樣說,在布丁文化的發源地英國,卻偏偏是沒有我們最熟知的雞蛋布丁的。

聖誕必須吃火雞嗎?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像小豬佩奇一樣過聖誕)8

記得以前看《憨豆先生》時,就有憨豆在聖誕買了隻巨型火雞,然後在給填餡時,不慎将火雞套在頭上拔不出來的橋段。搞笑之餘,也體現了烤填餡火雞确實是英國人在聖誕時節最有标志性的食物之一。

在聖誕吃烤禽,是全歐洲都由來已久的習俗。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和《福爾摩斯探案集》中就出現了烤鵝,後來随着西班牙人将火雞引入歐洲,這種巨大的鳥類逐漸取代了鵝的地位。其實至于在聖誕應該烤什麼,并沒有絕對的規定,最常見的是火雞、鵝、鴨、雞等禽類,此外英國人也很愛烤腌豬腿(gammon),總之必須要烤上一大塊肉就對了。無論哪種烤禽,填餡都必不可少,通常是加入大量香草的面包糠,也可能有炒香的洋蔥、蘑菇之類蔬菜。填餡既能增添芳香,也能保持烤禽整體造型的飽滿。

佩奇過聖誕節中文(像小豬佩奇一樣過聖誕)9

(香料填餡烤雞)

對于一般的中國家庭,巨大的烤火雞實在壓力山大。換成烤雞就輕松多了~今天介紹一款地道英國風味的香草填餡烤雞,快快嘗試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