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很多人沒看懂劉德華的這部電影

很多人沒看懂劉德華的這部電影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7-20 00:09:27

很多人沒看懂劉德華的這部電影(從劉德華演唱會想起這部電影)1

電影海報

對于一個學習電影的人來說,不看電影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大學畢業以後的幾年,波瀾起伏,而後平平靜靜,生活硬生生地把我從電影裡拉了出來。但是心情不好時,還是會翻出一部電影看看,這樣心情似乎也會明朗起來。今天,看了許鞍華導演的《桃姐》。

正如許鞍華導演的人一樣,樸實簡單,《桃姐》這部影片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風格,和《女人四十》類似,但卻又比它感受強烈,觀衆看到的不簡簡單單是電影這樣的影像,而是赤裸裸的生活,在這種大環境下的平凡生活。電影雖然四處充滿了樸實平凡,但是演員的啟用卻不平凡。劉德華和葉德娴兩位香港電影史上的神人,明星的光環看似壓倒了電影本身的魅力。但許鞍華導演卻更相信這兩位影帝影後級人物的人格魅力。劉德華和葉德娴的出演,全都歸于生活,不摻雜演技的比拼。觀衆看後相信這個根據真實人物改編的桃姐就是葉德娴,而她的大少爺就是劉德華。在導演和主演簡單樸素風格的結合下,将一個主仆情義,關愛老人的主題,鑄造了不簡單的感受與震撼。

很多人沒看懂劉德華的這部電影(從劉德華演唱會想起這部電影)2

電影就是“生活”的本身。60年在香港一個中産階級家庭盡心盡職當仆人的桃姐和大少爺Roger之間的規律生活狀态,卻因為桃姐的中風改變,桃姐主動住進老人院,Roger卻像兒子一樣對桃姐關照,發生了情感的改變,主仆之間的相處成為了親情的演變。而許鞍華導演對這段親情的拿捏更是力到為止,沒有煽情,沒有華麗,卻那樣讓人哀傷。讓觀衆真正體會到在喜劇狀态下的悲劇,是多麼讓人悲哀,卻無力去掙脫改變。喜劇和悲劇可能用在此處有些過,在影片中生活的理解,就是生活的小情趣和面臨死亡的自然狀态。是導演把他們處理的很生活化。例如桃姐中風後兩人調侃對方沒找男女朋友,并且将香港人的娛樂精神帶入,把郭富城娛樂了一番。就像我們在生活中一樣,關注娛樂新聞,八卦明星私生活,這就是導演眼中的香港生活吧。

很多人沒看懂劉德華的這部電影(從劉德華演唱會想起這部電影)3

這段親情的表現導演是冷靜與克制的。表現手法上沒有大悲大喜,最後連桃姐去世也是那樣的含蓄,沒有眼淚,沒有哀嚎。卻把一切的悲情放在心裡,一切都基于平靜,就像當時的環境灰色的。這種冷靜還表現在老人院的老人身上,那些住在老人院的老人在老人院的日子說白了是他們慢慢走向死亡的最後一站,等待死亡的心情是多麼複雜。可那裡的老人卻選擇了不同的方式迎接死亡。打麻将,跳舞,發呆等等,狀态各異卻一切都處于冷靜淡定中,這不是導演的能力所能導出的,而是導演許鞍華運用敏感的眼睛與心所觸及到的真實自然的感受。因為在現實的養老院裡都是這樣,隻是很少人去關注這些群體,沒有看到老人們生活的狀态。是導演用攝影機紀錄下來給我們去感受。桃姐坐在窗前向外觀望着幹兒子的到來,卻在電話裡說沒時間就不用來看她了。這種複雜的心情也是導演對影片情感表達的一種含蓄表現。可帶來的不僅僅是含蓄的效果。

很多人沒看懂劉德華的這部電影(從劉德華演唱會想起這部電影)4

許鞍華還原真實情感,還原生活本來面目,運用了相對隐忍克制的鏡頭語言,讓觀衆親自去體會這種親情。這種含蓄的鏡頭語言好像是在紀錄生活,又是在諷刺社會對老人缺乏關心。在桃姐剛進入老人院,老人們集體用餐的拍攝是手持攝像機拍攝,是一種記錄的方式。鏡頭下的老人們各種狀态,觀衆對于這些老人的行為開始會覺得好笑,可是有點抖動的手持拍攝讓着一切歸于真實,像是觀衆看自己父母或者是幾十年後自己的樣子,可笑又可悲。而一個旋轉的音樂水晶球發出的音樂,又巧妙地将剛剛被揪起的悲傷之情,拉回了桃姐的情緒上。真可以說導演的火候總是掌握的那麼巧妙,克制的恰到好處,卻意味深長。許鞍華導演曾經說過:“我隻是一個典型的香港人而已。”這就是她的風格:香港。影片色調的運用是典型的香港片色彩老照片的色彩。她力求把自己家鄉的特色生活帶給觀衆。例如劉德華和徐克,于冬等人讨論電影投資,是對香港電影界現象的自嘲,更是導演對自己的自我解嘲。

可能在視聽語言上,《桃姐》沒有過多的使用藝術技巧,故事的叙述上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鋪墊。卻歸于生活,用最真實的感情撐起了整個影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