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劉心武散文摘抄

劉心武散文摘抄

娛樂 更新时间:2024-12-02 14:14:07

新華網北京9月7日電(記者 王志豔)“一次地中海的郵輪之行,八個家庭的紅塵翻覆,447個片段的精緻跳蕩,四代人的昔日今生。”近日,78歲的作家劉心武推出最新小說《郵輪碎片》,以“碎片化”的叙事方式颠覆着讀者對小說的認知與閱讀。

《郵輪碎片》裡劉心武将視角對準近30年來中國崛起的中等收入群體,以郵輪作為叙述空間,用碎片化結構多側面勾勒他們的面貌。小說由447個短則數百字、多則千餘字的“片段”組成,不僅描寫人物各自在郵輪上的經曆,也将筆觸延伸到其身後,寫他們的生平大小事。

劉心武散文摘抄(的劉心武為年輕人寫)1

“這是一部寫人心、人性,寫人心秘密的小說。小說裡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沒有一個正面的榜樣,也沒有一個反面的壞蛋。”坐在記者面前,談起寫作上的“冒險”,劉心武興緻盎然,幾十年來他在叙事方略上的探索從未止步。“我是不服老,一進入寫作狀态就忘記年齡了,一寫完了以後,喲,78歲了,自己把自己吓一跳。”

劉心武談到,1984年寫《鐘鼓樓》,用的是“橘瓣式”的叙述方式:空間,是北京鐘鼓樓附近一個胡同雜院;時間,是一天早上五點到傍晚五點;出場的人物,各有其前史,然後因院中一家人的婚禮而糾結出當下的矛盾沖突,各個家庭或人物自成一個“橘子瓣”,合攏起來構成鐘鼓樓下小市民的生活狀态。

2013年創作的《飄窗》用的則是“扇面式”,以一個人物出場的懸念引領,引發讀者猜疑,那懸念仿佛一把折扇的扇軸,由此逐步打開扇面,展示出林林總總俗世景觀。

“《郵輪碎片》寫于2019年,可以承襲《鐘鼓樓》《飄窗》的寫作經驗,但又一定要在叙述方略上有所突破。”劉心武說,如何在郵輪這個有限空間和時間裡,展現衆生相,宏大叙事顯然不宜,他借鑒了後現代主義的“同一空間中不同時間的并列”的拼貼式寫法。

“這種嘗試也是為了适應碎片化閱讀時代年輕人的習慣。”劉心武解釋自己的用意,手機閱讀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常态,手機屏幕限定了篇幅,要把豐富的信息傳遞給他們,也必須分割為若幹片斷,以碎片方式呈現,如果他們被吸引了,則誘導他們将這些碎片自行拼裝起來,整合為具有廣度與深度的世道人心圖像。

其實,劉心武很早就開始嘗試“碎片化寫作”,20多年前,他就在上海《新民晚報》的《夜光杯》上開辟過“一句話小說”專欄,就是在一個句子裡,寫出場景人物,并表達出一定的意蘊。例如“到家以後,他才發現包花生米的那一角舊報紙上,正好有30多年前他發表的第一首詩,他望着那一角發黃的舊報紙,心波汪漾。”

但劉心武也意識到這種寫作方式帶來的危險——“挑戰讀者的閱讀認知,容易失去小說的吸引力”。面對記者提出的“閱讀障礙”的疑問,劉心武态度淡然,“如果實在讀不下去,那我也很抱歉!”

作為以研究《紅樓夢》為大衆熟知的學者,劉心武的小說創作也時刻在向古典文學取經。他坦承《郵輪碎片》就借鑒了《紅樓夢》“生活流”的表達方式,刻意把郵輪上下的瑣碎細節寫到毫發畢現,像是一個“海上大觀園”。“這部小說,主要是寫人性,寫個體生命的内心秘密。就像《紅樓夢》寫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就很善于寫‘微笑戰鬥’,人際間看似一派客氣,其實心裡都各有私密。”

作家梁曉聲認為,劉心武是用一種“百衲衣”的方式,寫出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的人與事,讓人感覺很“另類”,同時又很傳統。“他用碎片縫制了中國社會的變遷史,他寫人物到了一種無嗔無怒的冷靜狀态,讓人受益。”

圖集

1

責任編輯: 王志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