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好久的電影,寫得有些遲了。
可是遲寫總比不寫好,那麼,還是寫吧。
高中的時候,看過七月與安生的書,印象中很有些憂郁的味道,但情節文字均未留下什麼記憶。
直至今年看到七月與安生的宣傳,又看到主角獲獎的新聞,看到朋友圈好多人說好看。于是也在網上找來看了。看之前特意在前一晚又翻了下網絡上的七月與安生的小說。
也許是年紀大了,看那樣的青春小說,更加沒有感想,隻是心裡說一句,噢,原來講的是這樣的故事。
然後就看電影,然後就發現,好像是我第一次看到電影比小說好看的作品。
電影比小說增加了更多的元素,改編了一些情節。電影大部分忠實于原著,兩個姑娘從小長大的情誼和故事戀情的發展都按着小說内容走,同時也把悲劇的基調刻畫得恰到好處。在此基礎上,電影又通過自身畫面、音樂的優勢,增加了電影的戲劇化元素,尤其在一開始還設置了懸念,吸引觀衆想要目不轉睛地看下去找答案。
在找答案的過程中,我們又進一步被兩位主角的故事吸引,她們的每一步都有上一個表現作鋪墊,非常自然又非常真實,同時也讓人一點點開始揪心,誰都慢慢預感事情會往不可收拾的地步走去。
就像我們分不清她們誰是誰一樣,她們自己也像孿生姐妹一樣不想分清彼此。她們喜歡對方的一切,包括性格和愛人。就像人性格不能長時間存在太極端的兩面,性格差異同樣極端的她們也終将面對破裂。可是,那樣也很好,她們可以互換人生,去嘗試自己一直心生羨慕的情懷,一種平靜一種不羁,然後重新擁抱對方,确信内心真正所愛。
可是正當她們放下一切迎接新生命想要迎接燦爛的未來時,七月難産去世,又轉化為一聲更深刻的歎息。這比小說中與之相反安生的去世,來得更讓人惋惜。
對于乖巧無辜的人來說,我們内心更願意接受乖張叛逆的人的死亡。可是,電影就是要讓你痛,也讓你知道生命的無常,也讓我們更加能夠理解為何安生會變成七月,能從乖張叛逆變成安靜平淡。
所以說,經過十幾年之後再去看這部小說,會覺得有些無味,那不過是些青春無所宣洩的叛逆在大喇喇地唱着頹廢的搖滾,而十幾年後的編劇在此基調上拉長她們的人生進行一些改編,加深了戲劇沖擊力,捋順了人性的發展和變遷,終于完成了一部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這應該就是電影得獎的原因。
看電影時,我們跟着電影又哭又笑,跟着電影跋山涉水,仿佛經曆了幾個前世。最後,當結尾的字幕出現的時候,轉頭看一眼周圍的事物,突然發現恍若隔世,有幾秒鐘分不清自己是身處夢裡還是現實。而旁人根本不知道你經曆了什麼。這就是看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