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微博-梅大胖子 ©
物道君語:一年九九盡,春去春又回。
每年冬至開始,我們數九,漫漫長夜,數到第81天,九九歸一,便是春暖。千百年來,人們知道,寒意盡去那日,便是桃花乍現。
不禁感懷,舊時人浪漫而敏感,他們無需數字計量春天,無需依靠溫濕度計測量春暖。他們的春,是時間,卻不止時間。
圖|微博-梅大胖子 ©
詩人走到大河邊,看到春水,知道冬冰融化,接着就是“桃花流水”;看到了柳條長長,知曉春不再乍暖乍寒,“吹面不寒楊柳風”。春有春的消息,那是自然留給人們溫暖的感知。
今日九九盡,春已歸,願與你一起探尋九個春消息。我們不必關心數字,隻關心自己的感知。
壹
東風
· 且歡迎,且珍重 ·
《九九消寒圖》有一句話“珍重待東風”,繁體的“風”九筆,最後一筆落下,春風來也。
《呂氏春秋》言:“春之德風,風不信,則花不成。”春天的美德在于風,如果風不能按時來,寒冰無法吹化,陽光無法吹暖,草木無法“春風吹又生”。
于是人們親切地喚它“東風”。東方色青,能掃去長長一冬的慘白、枯褐、灰暗,吹來一片一片青嫩、桃紅、鮮亮。一切從沉寂到盎然,一切從潛藏到生萌。
風,是春最早的消息。面對它,我們愛之,珍之,重之,就像無論過去如何灰暗,在每一個嶄新的日子,都鄭重開始。
貳
雨落
· 好日長長,生活慢慢 ·
在南方,春天最親切就是下點雨。淅淅瀝瀝就像無法斷線的珠,一日兩日三日,好似不會停。長久被水汽暈染,天地之間,屋舍瓦房,俨然一道浪漫的雨簾。
因春雨的到來,與不停歇,土地變得松軟,讓春筍、草芽、花蕾,一切蓄勢待發。
圖|微博-梅大胖子 ©
在南方人心中,那日子同時也綿長幾分。有人“畫船聽雨眠”,有人“小樓一夜聽春雨”,有人不知“夢裡花落多少”,宛如舊時慢慢。
《三國志》裡的董遇說,這樣的下雨天最美。室外必然一片泥濘,出門不得,那簡直是讀書天的好時間咧!雖春光易虛度,卻也不必着急,人生有奮進,也有悠閑。
圖|微博-梅大胖子 ©
叁
煙柳
· 春來春去春還回 ·
出九天,湖上春消息,是柳如煙。最美猶數蘇東坡的詩:“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一謂東風至,春尚早,柳條抽出方才三兩枝,湖上煙雨朦胧,天地未開,遠遠望去,柳是煙柳。雖然春早,清淡,乍暖乍寒,可是沒有哪裡的柳枝不在抽芽呢,沒有哪裡不在走去春天呢?
一謂柳綿,即柳絮,那是春将去時,每一陣風都吹走一個春天。春光已虛度,必然留不住的,可是“天涯何處無芳草”。春天也許會離開我們,但它從來不會離開世界。
在我們看不見的某處,仍有畫橋煙柳的美好生活。
肆
紅杏
· 一切剛剛開始 ·
中國的園子,春醒了。它是故宮的“一枝紅杏出牆來”,是臨安的“深巷明朝賣杏花”,是池上的“雨細杏花香”。
杏花是春天來得最早的花,詩人宋祁說:“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你看外面還是天輕寒,紅杏不怕冷似的,高高興興地開了。
乍暖乍寒之際,杏花有沖破寒意的勇氣,有告别過去的決然,有迎接春天的沖動,像年輕的孩童,好奇爬過這一堵牆,告訴世人春的消息。
真正感動人的,從來都是年輕的勇氣。
伍
水鴨
· 歡愉在于鮮活的心 ·
什麼時候湖面上撲通撲通掉落一隻隻鴨子的時候,春江就已經暖了。一位老大爺說,那是北京的春消息。
“春江水暖鴨先知”,鴨子天生敏感,被封凍了一個冬天的湖面漸漸融化,在漸漸化暖那一刻,它就迫不及待地享受春水。
可到底是春水暖了鴨子,還是鴨子暖了春水呢?記起一個詩人說:“歡愉在于細小,在于肌體。”
燕子要銜泥築巢,于是春光不忍,曬融泥土。鴛鴦要睡覺,于是春光不忍,曬暖了沙洲。春天之所以鮮活,是我們鮮活的心,捂暖了春天。
圖|微博-梅大胖子 ©
陸
晚歸
· 你來人間一趟,好好愛春光 ·
白晝變長,日漸暖,是春最明亮的消息。這時春色滿園關不住,也關不住愛春的人。從南至北的人們,陸陸續續外出探春,早春的玉蘭,繼而杏花,櫻花,桃花.....陌上花開,人頭攢動。
仇英有一幅畫,畫中人也遊春一整天,臨到日暮才歸。但到門口,卻又站立不動,隻待門前花開花落,“惜春不覺歸來晚,花壓重門帶月敲。”
電影《立春》中說:“城市上還沒有啥春的迹象,但風真的不一樣了,一夜之間溫暖潮濕起來,它一吹,我可想哭了,我知道是我把自己感動了。”
春天無限好,是有着無限的生發,桃開、柳綠、陽光暖,世間所有都在向好。你我來人間一趟,沒有理由不好好愛春光。
圖|微博-梅大胖子 ©
柒
新茶
· 侍茶,侍生活 ·
對于愛喝茶的人來說,春消息是山間茶樹發芽。
一年春,蘇東坡調任密州,登上超然台,寫下了一首詩:“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雖是他自請調任,卻難免不為政黨家國糾紛憂慮、苦悶,因此他說“休對”過去,“且将”珍惜當下,春天來了就喝茶。明明放不下,不超然,卻以此寬慰自己。
我們常說茶如人生,甘苦自知。春來發芽,我們當以新的心情侍茶,侍生活。
圖|清涼地兒-了琹 ©
捌
食野
· 真正的美,是平淡 ·
豐子恺說:“春光先到野人家。”那是哪怕身居城市中人,也能知曉的春消息,就像近幾日的香椿價格飛漲,日日忙碌也能一飽春光。
春生食野,是從《詩經》開始就有的習俗。“陟彼南山,言采其蕨。”三月蕨菜瘋狂生長,大大小小的山坡上,随處都能見到它們長得像小兒拳頭般的綠色身體。
洗淨煮好,吃起來滑溜溜的,很嫩。不過春天的嫩,鮮則鮮矣,吃太多便會寡淡。有人熱油辣醬滾煮,濃味重油去體會那鮮嫩的春味。
其實也大可不必,春日鮮能有幾時,春光易逝,嘗得一時是一時。真正的美味,從來都是平淡。
玖
莳花
· 耕一畝心田,種桃李春風 ·
家中的春消息,是陽台上松軟泥土冒出了第一根草芽。這是沉寂一冬,愛侍弄花草之人的春。
他們打理花盆,翻動泥土,把不健康的、死翹翹的根枝剪掉,留下新鮮的綠芽。長得飛快的花草,挖出分盆,一株一株見春天。愛多肉的人,把它們挪出來曬曬太陽,很容易就胖得飛快。
不禁想起三毛寫的那首歌《夢田》:“每個人心裡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夢。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開盡梨花,春又來。”
春消息,喚農時,也喚醒我們的時節與耕耘。新的工作,新的學習技藝,讀新的書,走未走過的路......那些在春天發生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桃李春風。”
圖|清涼地兒-了琹 ©
今日九九盡,春暖複歸。我們雖平凡,有時在冬天回望,寒冰為何不消退,乍寒乍暖一點意思都沒有。有時更該興緻盎然,當春的泥土松動,心田也播上美好的種子。
不必總是感歎,那些能在山間侶魚蝦而友麋鹿的人;不必總是向往,那些在林間發生着的四季美好。每一個春天,都會來到每個人住的城市。
在有限的時空裡,我們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世界看遍春暖花開,在自己的田園看盡山川晴空。
今日冬盡春來,許你一畝良田,種桃李春風。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