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湖小舞
“我看到多數網民對‘摩擦失業’這種精準中肯的用詞感到不适,不得不說這時候需要老胡出來調劑網友情緒。”
随着國家統計局在通報“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青年群體”就業情況時稱,“普遍面臨摩擦性失業困境”,一夜之間,讓“摩擦性就業”一詞風靡網絡。有網友甚至調侃,“摩擦性就業”一詞帶給大家的不适感,急需老胡出來撫慰舒緩情緒。
在不少網友看來,“摩擦性失業”一詞是繼靈活就業、慢就業、暫時待業之後,我國事業領域的一個新概念,并極盡嘲諷。
确實,對于很多網友而言,這些年見證了太多新名詞的橫空出世,比如低齡老人、溫和漲價、惡性降價、居家養老、報複性消費、喜迎上漲、平穩觸底等一長串新概念之後,認為有關方面在文字遊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乃至又不惜一切代價、舉全國智慧凝結了“摩擦性失業”這個新概念。
其實,“摩擦性失業”還真是一個早就存在的經濟學概念,隻是相較于我們獨創的靈活就業、慢就業、自由就業等彰顯“就業成就”的新概念,“摩擦性失業”雖然相對隐晦,但畢竟也是“失業”,一直以來并不為我所用,因此,也導緻廣大網友對這個概念比較陌生。
不過,以我們的一貫作風而言,當“今年上半年,16-24歲青年人調查失業率創下新高,達到19.3%”之後,勉為其難的選擇性使用一下“摩擦性失業”,即便不解其中之意,或者無法精準展示當前年輕人的就業狀态,也應該能夠感受到這背後的就業寒意。
作為失業的一種,所謂摩擦性失業是指,當人們放棄原來的職業再尋找新的工作,可能需要花費一段時間,當中牽涉到就業市場的資訊不流通。一些企業未能在短期内找到适合的勞工,而勞工也未能在這段時間找到工作,于是造成短期的失業現象。
現代社會中還有另一種摩擦性失業問題,擁有高學曆的人士不一定能找到符合自己喜好的工作,也不願意投身低階勞動市場工作,造成不屈不就的窘境。此類失業屬于自願型失業,并非被裁員造成的非自願型失業。但這種失業往往也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如隐蔽青年、雙失中年(失業和失婚)、增加政府開支等。
對于這種由于資源配置比例失調導緻,一些人在等待換工作的過程中而産生的失業現象,有網友形象地比喻,是不是放羊人“轉場”過程中羊群短暫性吃不飽?真可謂,一針見血。
有人還說,在摩擦性失業之後,會不會還有摩擦性離婚、摩擦性倒閉、摩擦性斷供、摩擦性生育率下降、摩擦性摩擦?
有網友認為,有些時候,對語言的挪用、捏合或生造,既顯示出權力的颟顸,又更深層次地折射出它在回應現實時的自以為是和左支右绌。
就像在談及靈活就業、慢就業時有專家指出的那樣,靈活就業蘊含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會直接損害就業者的福利,當前所謂靈活就業往往就是缺乏保障的就業,是一種低水平的就業形式。
雖然我無法精準揣測官方賦予摩擦性失業的精準内涵,但我知道,所謂摩擦性失業不在于修飾性的“摩擦性”,而在于“失業”,這是任何文字修飾都無法自圓其說的客觀現實。
“一個正常的社會,靈活就業、慢就業應該越少越好。”
我想,對于摩擦性就業來說,可能也是一樣。#什麼是摩擦性失業# #摩擦性失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