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操作中有一些事項要注意,大緻分為艾灸順序、艾灸禁忌症及灸後處理三類。
一、艾灸的順序:
1.部位:一般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後灸下部。特殊情況,根據病情,靈活應用。例如,脫肛一般先灸長強以收肛,後灸百會以舉陷。
2.壯數:一般先灸少,後灸多。
3.大小:一般先用小艾柱,後逐漸變大艾柱。
二、艾灸的禁忌
1.面部、乳頭、大血管,關節附近不宜進行直接灸、瘢痕灸,化膿灸等會産生破潰的灸法,以免形成瘢痕,影響美觀或關節活動。
2.如同針刺治療出現暈針一樣,艾灸過程中也會出現暈灸。所以應避免在過饑、過飽、過度疲勞和過度恐懼下施灸,以防止出現暈灸。一旦發生暈灸,應立即停止施灸,并用處理暈針方法處理。
3.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施救過程中防止艾火掉落燒傷或引起火災。
三、灸後處理
1.施灸部位輕度發紅,可不予處理,如發紅較甚,可塗抹濕潤燒傷膏防止起泡。
2.施灸部位出現小水泡,可不予處理,如水泡較大,可用針灸針刺破後擠出水液,再塗燒傷膏。
3.瘢痕灸者,在化膿期間,要保護痂皮,切忌用搔抓,防止感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