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1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壽小麗在主持發布會時介紹說,“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今天請教育部副部長宋德民先生介紹深入貫徹“十四五”規劃,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還有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先生,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先生,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先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先生。
宋德民介紹相關情況時指出,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把教育擺在“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别是“十三五”以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新的顯著成就,教育公平和質量較大提升,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對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作出了全面部署。教育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建議》精神和《綱要》部署,堅持以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為統領,謀劃和推動“十四五”時期教育發展。下面,我跟各位彙報四個方面的基本思路。
第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我們提出了“一二三五”的基本構想。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過程中,堅持“一個标準”,構建“兩個體系”,深化“三全育人”,落實“五育并舉”。
堅持“一個标準”,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構建“兩個體系”,一是大中小一體化的思政工作體系,二是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體系。深化“三全育人”,就是深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下大力氣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成為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第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大家都很熟悉一句話,叫做“教育優先發展”,這是我們國家的基本戰略。講起教育優先發展,我腦海中浮現出在我們國家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就是在《禮記》,裡面的《學記》中有一句話叫做“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就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講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當今在開啟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征程的重要曆史時期,教育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更加突出,所以“十四五”期間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基本主題。在推進的過程當中,我們要以體系建設為抓手,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到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有四點基本考慮:
一是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從學前到高中階段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二是構建支撐技能社會建設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大力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普遍實行“1 X”證書制度,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切實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适應性。三是構建開放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優化結構、強化内涵,不斷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水平。四是完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多渠道擴大終身教育資源,更好滿足不同群體多元化學習需求。
第三,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服務國家發展為導向,重點提升四個方面的教育供給水平。一是提升人才供給水平,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深化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二是提升高校科技創新水平,構建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提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推動産學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三是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水平,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完善區域教育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差距,為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同發展戰略注入新動能。四是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水平,優化教育對外開放全球布局,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深入參與全球教育治理。
第四,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聚焦教育發展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大力推進有重點的改革創新。一是以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為牽引,帶動政府治理、學校辦學、考試招生、人才培養等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二是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完善師德師風建設、教師管理和發展的政策體系,建設一支有力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三是推動信息化時代教育創新,實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大力開發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促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入融合,培育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四是改革完善教育經費使用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優化教育投入結構,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五是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這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