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ai測試是什麼?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宋思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富士康ai測試是什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宋思艱
日前,富士康宣布将在人工智能研發方面進行重大投資,未來5年内提供約3.42億美元,從AI人才培育、IoT工業場域應用、大數據分析等領域,全力推動集團轉型成為AI驅動的工業互聯網企業。
富士康的内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做AI或者機器人并不是簡單的把員工換掉,而是讓機器人替換生産當中比較枯燥、員工意願不高、相對比較危險的工作内容。公司整體用工規模不會發生太大改變,在内地還是會長期保持100萬人以上的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向AI領域轉型前,富士康為擺脫“制造化”标簽還曾做了一系列的轉型嘗試,甚至包括布局電商領域,不過最終均以失敗告終。那麼,此次把目标瞄準人工智能平台的富士康是否會轉型成功呢?
日前,鴻海科技集團正式宣布啟動兩項AI研究培育計劃:首先,将成立“鴻海工業互聯網AI應用研究院”協助集團開發“工業互聯網 機器人”的AI創新,未來5年内提供100億新台币(約合3.42億美元),從AI人才培育、IoT工業場域應用、大數據分析等領域,全力推動集團轉型成為AI驅動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其次,邀請美國基因科學家克萊格·凡特共同創造“亞太前瞻健康管理服務”。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表示,鴻海從實體制造起家,具備領先全球40多年的經驗和技術,将透過AI的工具性,打造由“雲移物大智網 機器人”構築而成的工業互聯網AI應用生态系。
郭台銘還強調:“在未來五年内,集團将投資100億新台币,用于招聘AI應用的相關人才,并在所有生産基地部署人工智能應用。”
一位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無論是專家還是業内,此前都曾提到“機器換人”的說法,但富士康做AI或者機器人并不是簡單的把員工換掉,而是讓機器人替換生産當中比較枯燥、員工意願不高、相對比較危險的工作内容,并讓工人從中解放出來,提升能力後成為操作機器人的人才,公司整體的用工規模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
雖然,郭台銘還補充道,富士康的目标是成為“一家全球創新型的人工智能平台,而不僅隻是一家制造公司”。但提到富士康,仍然會讓人聯想到“蘋果最大的手機代工廠”這一概念,因為其有超過50%的收入來自蘋果。而作為富士康最大客戶,蘋果的一舉一動也牽動着富士康的心。
與往年不同的是,2017年新款iPhone系列銷量并不理想。根據蘋果公司公布的2018财年第一财季财報顯示,公司共售出7731.6萬部iPhone,與去年同期的7829萬部相比下滑1%。不僅如此,華爾街日報、日經新聞社及華爾街衆多投行等還紛紛作出iPhone X需求疲軟的預期,“蘋果公司要求供應商減少今年第一季度iPhone X産量至2000萬部,而iPhone X減産的直接原因為銷售弱于預期。”
而鴻海精密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務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10788億元新台币(約合357.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歸屬于母公司的淨利潤則創下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最大跌幅,為210億元新台币(約合6.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降低39%,遠低于标準普爾全球市場調查公司原本預期的356億元新台币。對此,外界将其解讀為,“富士康受到了蘋果的拖累”。
事實上,富士康早已預判到依賴蘋果的“隐患”,近年來多次試圖轉型以達到“去制造化”。而郭台銘也一直反複強調,富士康未來将向“市場銷售”的戰略方向調整,富士康内部人士也曾表示,電子制造已經到了一個微利時代,鴻海未來會更加注重銷售市場的布局。但是“市場銷售”究竟會以何種形式出現并未有明确路徑。此前,外界看到的更多是富士康的渠道擴張,從制造環節向上遊的品牌和下遊的渠道延伸。
2016年4月2日,鴻海精密宣布以3888億日元(約合人民币224.7億元)的價格收購夏普,換取夏普66%股權;同年5月,鴻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諾以3.5億美元買下諾基亞的功能機業務。但即便手握夏普和諾基亞兩大老牌手機,富士康在中國手機市場上仍未掀起太大波瀾。
再往前追溯,富士康還曾在電商領域開始新的嘗試。2013年4月,郭台銘成立了一個B2C電商平台——富連網,并與阿裡巴巴的天貓合作,銷售富士康生産的“富可視”品牌手機、平闆、筆記本、電視、數碼配件等産品。除此之外,富士康還積極布局了萬得城、賽博數碼、萬馬奔騰計劃、飛虎樂購等業務,但均以失敗告終。
那麼,如今把目标瞄準人工智能平台的富士康,能否轉型成功呢?對此,上述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一家公司的轉型,要通過不斷實踐、摸索,最後才知道是否能成功,提前預測成功率會比較難。但公司會根據公司的目标、方向去努力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