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堿,先說說這個字的來源:在中國古代,當時也懂得多種提取各種鹽或者是一些堿性物質的方法,這些物質的性狀像你‘鹹鹹的石頭’,‘鹹’與‘石’二字,構成了‘堿’字。而當時那些化學品,大部分是類似氯化鎂之類的鹽類化學品,而非現代化學說的‘堿’。
言歸正傳,說說現在化學中的堿(英文base)。注意聽講的朋友知道,上節課中我們講了什麼是酸:就像一個媽媽(氫原子核),帶着孩子(電子),這個孩子特别的疲(容易逃走),媽媽不注意時,孩子逃走了(失去了電子),媽媽就變成了氫離子,變成了狹義上的酸的來源(失去孩子的媽媽當然很‘酸’啦)。
純堿是個頑皮的娃,它并不含有氫氧根,但是俗名上我們還是叫它純堿,又是為什麼呢?我們把剛才堿的概念再回顧一下。由于OH-這個人販子把媽媽的娃騙走了,所以媽媽(H )與人販子(OH-)是不共戴天的,你是酸,我是堿,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化為一灘憤怒之水。于是有了下面的反應:H 與 OH- ----> H2O。
也就是它們一反應,就成了我們生命之水。于是把這個概念再擴展一下,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正牌軍,OH-如是說;于是純堿,也就是小蘇打出場了。
純堿,結構式是NaHCO3,叫碳酸氫鈉,放在水裡的時候,就電離成了Na 與HCO3-,裡面的碳酸氫根,與氫離子也是個死對頭,于是有了如下反應:H 加上HCO3- ----> H2O CO2。 怎麼樣?純堿還是與真正的堿是一家吧,與OH-是不共戴天的仇。
當然純堿還有其它的用處,比如發饅頭。大家都想吃松軟的饅頭,那麼如何松軟呢?于是,純堿出場了。碳酸氫鈉在饅頭裡加熱,會放出二氧化碳,然後饅頭裡就多了許多小洞,于是‘吃軟不吃硬’的你就愛上了它。
嘿嘿。今天的課就到這。
如果喜歡,請關注:生活化學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