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楊易
10月17日,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第二天。作為一名内地在港學生,我前往香港老城區領取在地居民身份證。路過尖沙咀一中心街道時,無意中看見十字路口對面,一塊大屏幕正在滾動播放關于黨的二十大的相關新聞,駐足觀看了近十分鐘,直到相關新聞播放完畢。——這是我第一次以如此“特别”的視角關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10月17日,香港尖沙咀,一塊電子屏幕上播放着黨的二十大相關新聞。 楊易/攝
這塊電子大屏幕下面,是著名的重慶大廈,被認為最能反映全球化和香港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一些明顯是專程來此“打卡”的年輕人,也被頭頂屏幕上的紅色背景和主題内容所吸引,擡頭看了許久。我猜想,這些行人大概也是學生身份。這是個令人鼓舞的發現——年輕的同伴們葆有對政治的熱情和對國家時事的關心。
駐足觀看這段時間,屏幕上播報了多個主題的内容,包括二十大報告中的涉港内容;書記在報告最後勉勵青年群體的話語,“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此外,屏幕播報内容還關注到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在當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将全力支持香港、澳門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鞏固國際競争優勢,讓港澳從國家發展大局中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我強烈感受到了國家對香港的重視和對青年的期許。今年正值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書記希望港澳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更好發揮作用,特别是港澳地區的年輕人——也包括像我這樣的在港求學或工作的内地青年。面對個人不确定的未來,我們心裡由此更多了一份信心、一份踏實。
作為一名内地在港學生,為了更快适應當地社會,來港一個多月,我時常嘗試用香港當地人的視角,來認識、思考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解決問題”的這幾年,以及疫情持續下的社會百态。透過房屋、醫療等方面的切身體會和觀察到的香港民生現狀,再“跳出來”理解在二十大報告中的涉港論述,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香港踏平坎坷再出發的不易,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必要性,以及“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走過尖沙咀街頭,看到被“黑暴”分子大肆破壞的場景早已遠去,道路兩旁嶄新的護欄映襯着随風飄揚的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我由衷感慨香港社會之變和希望之光。
對于我來說,身處香港關注二十大、學習二十大精神,是一次難得的經曆。祖國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換一種站位認識國家發展大局,激勵我要更加努力充實自己,用心找尋個人在社會中的定位,勇于擔當責任,在未來的職業賽道上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力量。
10月17日,香港一家便利店擺放的當地各大報紙,頭版頭條均刊登黨的二十大開幕相關新聞。 楊易/攝
返回學校途中路過一家便利店時,我看見這裡擺放着當天最新發行的香港各大報紙,清一色的“中國紅”格外醒目,自豪感、自信感再一次油然而生。我知道,香港本地民衆也和我一樣,高度關注國家站在新的曆史節點上的發展方向,堅信國家始終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
我将持續關注黨的二十大,并會在校園生活中加強與本地學生的溝通。未來不論身在何種崗位,從事何種工作,我也會始終帶着這份對香港發展和灣區建設的熱忱,努力推動兩地之間的理解與交流,把愛國之情融于心、化于行,以青春的奮鬥緻敬祖國。
(作者系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在讀碩士)
責任編輯:高鑫誠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