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熱播的《大明風華》再次掀起了一股明朝熱,在這部劇中其實見證了大明帝國從昌盛到衰落的過程,經過朱高熾,朱瞻基的仁宣之治後,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則是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大明王朝的國力再也未能達到這樣的巅峰期,在蒙古部落瓦剌的夾擊下,後金的崛起,最終大明亡于農民起義。
那麼很多人不禁要問,明朝的滅亡真正原因是什麼?藩王吃空了國庫?文官内讧分散精力,宦官專權,還是腐敗等原因?除了這些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商人;那麼為什麼說,明朝的滅亡會和商人有關系?晉商、山東商人、遼東商人、浙商都或多或少的幫助過後金,那麼什麼原因,導緻這些商人不幫助明朝反而去幫助後金呢?
大明王朝在中葉之後開始禁止海禁,實施海禁帶來的後果,就是一些沿海商人發展嚴重受到阻礙,要知道沒實施海禁時候,明朝商人采購商品轉手賣到朝鮮和日本能夠賺很多錢,特别是鄭和下西洋後,根據鄭和的航海路線,明朝商人也開始了海上貿易,這其中的利潤十分的大。
明朝實施海禁,晉商異軍崛起然而明朝實施海禁後,沿海的商人一下子少了很多貿易來源,就和日本倭寇勾結在一起,曾經一度把明朝的沿海地區鬧得天翻地覆,好在後來戚繼光平定了沿海倭寇之亂,也因為倭寇之亂平定後,沿海的官兵巡防增加,這導緻了商人無法再享用這塊海上貿易的蛋糕。
而山西的晉商和遼東的商人,卻找到了新的貿易方向——和後金進行商務貿易,那時候東北地區的後金崛起後,迅速地擊敗蒙古和朝鮮,成為了遠東地區最大勢力,并且後金還特别有錢,加上東北豐富的礦場資源,這使得許多的明朝商人開始勾結後金進行貿易。
首先是遼商,後金跟遼商合作,通過将一些礦石販賣給遼商而換取一些戰備物資,例如:糧食、火器、武器裝備等;但久而久之,因為遼東戰事不斷,遼商和後金的合作很多時候被明朝發現,被強迫中止。
很多遼商也被遼東明軍扣押,不得已之下,後金盯上了山西地區的晉商,要知道那時候的晉商可是相當的厲害,不僅生意頭腦厲害,還一個個都家财萬貫;并且因為長期和大明的戰争,直接導緻了後金國力的嚴重損失,國庫空虛的後金無法負擔起龐大的軍需開銷。
晉商與努爾哈赤合作,互通互利
也因此,當時的後金首領努爾哈赤盯上了山西的晉商,晉商們哪裡都敢跑,不僅趕跑蒙古,還敢跑到西伯利亞和俄國人交易,這群要錢不要命的晉商,很快就和努爾哈赤聯系上了,努爾哈赤就提出了借貸的要求,就是努爾哈赤從晉商哪裡借一大筆巨款用于軍費,并且開出的利息十分的誘人,晉商這些人本來就是唯利是圖,加上明朝海禁之後,晉商有錢也花不出去,于是這些晉商就借了一大筆錢給努爾哈赤,并且還采購了大量的糧食給後金。
晉商的這種行為,已經威脅到明朝的國家利益了,不過那時候的山西一大半都被蒙古給占領了,晉商們的生意也嚴重受影響,他們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巴結上強大的後金勢力,至少而言,蒙古是不會欺負晉商。
然而,據說努爾哈赤借的錢可是天文數字,晉商哪裡來那麼多錢?其實晉商的發家,還得說明朝這個可愛的朝代,最開始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始,北方的蒙古依舊是漢人帝國最大的威脅,也因此,明朝的帝王們紛紛在山西、甘肅、陝西一帶部署大量的軍隊,其中山西的軍隊是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防線,曆史上北方民族進攻明朝,基本上都必須要先打下山西的一些重鎮。
晉商憑借“鹽引”起家
明朝近百萬軍隊屯紮在這裡,山西土地又不适合種植,軍隊屯田也不現實,那麼怎麼供上百萬軍隊吃喝拉撒,明王朝十分的頭疼,這時候具有商業頭腦的山西晉商就冒出來了,他們負責提供大量的軍需糧食,并且解決了軍隊很多生活問題,而唯一作交換的就是鹽引,鹽引是什麼?
鹽引就是政府專控鹽業的條件,獲取購買銷售食鹽的額度憑證,要知道古代鹽就相當于金子一樣,那時候的鹽不像現代的鹽,現代的鹽便宜又質高,而古代的鹽必須是官鹽質量才好,私鹽的質量差,價格還貴。
因此,明朝其實都不怎麼對鹽行業進行封禁,私鹽販子都做不出官鹽那麼好的質量,而晉商就要求得到鹽引,得到了鹽引,就可以直接在官鹽中獲得大量的食鹽,然後大量的生産鹽供給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
後金的崛起,離不開晉商的支持
晉商因為鹽引而賺得了大量财富,他們又通過手中的财富購買大量的糧食再賣給山西一代的駐軍,并且晉商都是十分吃苦耐勞,用自己的雙手成就了晉商的威名,甚至一度晉商們手中的财富占了明朝幾年的财政收入,可見晉商勢力的恐怖。
後金和明朝僵持在遼東時候,後金的努爾哈赤借貸了一大筆錢,也同時給予了晉商極大的優惠和通行卷,晉商如果和後金做生意一定是大賺,可是明朝是嚴厲禁止本國商人和後金做生意,一些山西商人為了搏一搏,賭一賭,就想盡一切的辦法去越過邊境來到後金貿易。
後金國家百姓的生活物資大到糧食和建築材料、小到金銀首飾、衣服飾品,晉商是全面撒網,而後金本地的商人頭腦轉的不如晉商快,很快晉商就占據了大量的後金市場份額;為了改變貿易逆差情況,後金本地商人多次要求政府懲治晉商,但統治者卻多次和晉商簽訂借款協議,并且用後金國玉玺簽訂了龍票,有了龍票也意味着晉商成為了後金國最尊貴的客人。
清王朝建立後,為了表彰晉商的貢獻,北方邊境的所有貿易都交給晉商,這就是晉商和清朝的淵源;可以說晉商撐起了後金匮乏的市場經濟的一片天,後金拿着晉商的錢當軍費去打仗,再采購這晉商低廉價格的糧食和軍需物資,甚至可以說大清王朝的崛起,很大一部分是靠着晉商的财力給撐起來的。如果說,晉商給予後金這些貿易,對明朝沒有什麼大的損害,那麼接下來幾點,則帶給了明朝極大的損害。
晉商為後金提供明朝軍隊駐防信息晉商多次給後金提供大明在山西一代、遼東一代的駐防信息,并且刺探大明帝國内部政治和軍事上的情報,每一份情報賣到後金就是一大筆收入;那麼可能就有人會講,一個商人能夠刺探到什麼情報?話可不是這麼說,晉商的财力驚人,加上明朝末期的官員腐敗爛到根子裡,晉商隻需要給點賄賂就知道了明朝的軍事部署和朝廷機密。
所以,後金每次都能夠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老對手明朝究竟是什麼樣,這也是後金在和明朝博弈中始終占據上風的一部分原因;隻要是明朝有一點風吹草動,後金統治者立馬就能過從晉商的嘴巴裡知道大量的實情,并且情報準确精細到明朝皇帝都不曾知道的一些事,可見晉商背後的關系網是十分的複雜。
晉商出資裝備八旗軍隊,提供戰略物資除了刺探消息外,晉商還出錢給後金八旗軍隊重新裝備了,武器和裝備全部都是最精良的一套,糧食也源源不斷從山西運到東北,可以說,晉商是滿清帝國建造的最大功臣;但很多人都不理解,一個商人在無良也不能無良到這個地步,這已經是賣國求榮了。
事實上,晉商對明朝的歸附感十分的低,這其實是有原因的,晉商盤踞的山西地區,常年都是一大堆駐軍,動不動山西本地各種大戰,打的熱火朝天,而明朝政府隻是把山西當作駐防北京的前哨站,根本沒想過治理這個地方。
晉商對清朝的歸附感比明朝高
這塊地方被鞑靼、瓦剌搶來搶去,這一天還是明朝的,明天就是鞑靼的,後天就是瓦剌的,一來二去,支持山西發展的隻有晉商還支撐;再加上明朝晚期那朝廷和軍隊腐敗到根子上,根本指望不上他們保家衛國。
晉商一部分原因希望能夠保全自己的家鄉山西,也因此積極和後金溝通合作,希望後金能夠保證山西的和平繁榮,而明朝沒做到的事情,清朝做到了,山西地區在清朝受到政府的重點扶持,不僅是商業經濟增長迅速,百姓的收入也顯著提高,山西是最有皈依感的漢人勢力。
清朝曆史上很少有山西地區造反記錄,而滿清王朝的貴族和官員也對晉商十分的友好,而投桃報李,晉商可是支持了清朝多次對外戰争,其軍費和糧食很多都是晉商進行提供并全程運輸,所以晉商和清朝是極有淵源的。
結尾
除了遼商、晉商,大明王朝的山東商人、浙商等商人都意識到後金國家背後的市場,山東商人從煙台、大連等地偷偷的航海與後金進行貿易,甚至還運進了大量的山東糧食賣到後金,山東還曾經一度被稱為後金的大糧倉。
山東地區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好賣的,就隻有他們的糧食瓜果最好賣,所有山東商人就賣這些;而浙商看到山東商人這麼賺也眼紅了,各種偷運各種的綢緞、瓷器和金銀珠寶到後金,而換來了大量的礦石,那時候的後金,沒有意識到本地礦石的重要價值,隻要開采出來就直接賣給了晉商和浙商,而這兩家商人依靠礦石也賺了很多的錢。
這真是:大明王朝,文官内讧,宦官專權,君權與相權之争,越演越來,晉商的崛起挽救了後金,卻是壓倒大明王朝的最後一顆稻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