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同國遺址

古同國遺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8 18:52:08

古同國遺址(四川發現文同故裡人)1

文同故裡的老鄉們都知道“胸有成竹”成語故事

封面新聞記者 李貴平 文/圖

四川鹽亭縣出過一位牛人——北宋著名書畫家文同。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綿陽鹽亭縣)人,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文同與同為北宋文豪的蘇轼是表兄弟,他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司馬光、王安石等人贊許,尤受蘇轼敬重。畫家米芾稱贊文同“以墨深為面,淡為背,自與可始也”,開創了中國墨竹畫法的新局面。文同生前還曾校注《新唐書》。

“胸有成竹”:

源自與蘇轼的繪畫交流

著名成語“胸有成竹”,就出自文同、蘇轼兩人間的一次繪畫交流。

綿陽文化學者劉泰焰《文同評傳》一書介紹:宋熙甯八年(1075年)10月,文同調赴陝西洋州任知州。洋州城北有篔筜谷,茂林修竹,文同暇日常攜妻來此悠遊,觀竹、畫竹,品嘗竹筍,“自謂偷閑太守,人呼竊綠先生”。

文同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下雨,或是天晴天陰,他都常年在竹林子裡頭鑽來鑽去。三伏天氣,日頭像一團火,烤得地面發燙。可文同照樣跑到竹林子對着太陽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陽光底下,全神貫注地觀察竹子的變化。他一會兒用手指頭量一量竹子的節把有多長,一會兒又記一記竹葉子有多密。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滿臉都流着汗,可是他就跟沒事兒似的。

由于文同長年累月對竹子作了細微觀察,比如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麼變化;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顔色、姿勢又有什麼兩樣;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淨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麼光影……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他畫起竹子來,根本用不着畫草圖。

古同國遺址(四川發現文同故裡人)2

鹽亭縣博物館裡的文同竹子畫(複制品)

《鹽亭縣府志》載,一次,文同在與蘇轼的繪畫交流中說道:“畫竹者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鹘落,稍縱則逝矣。”

文同畫竹的至理名言,經蘇轼《文與可畫篔筜谷偃竹記》一文轉述而廣為流傳,後被衍化為成語“胸有成竹”、“成竹在胸”。

民間素有“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闆橋畫竹,胸無成竹”的說法。這講的是:先要胸有成竹,但動筆的時候又不能墨守成規,須随手寫去,千變萬化。

“失笑噴飯”:

讀蘇轼書信後大喜過望

四川作家嶽定海在《文同的背影》裡寫道:“我曾查閱史書得知,文同被後代推崇的一根‘竹子’價值連城:此竹倒垂,從絹本左上順勢而下又突兀崛起,凜冽而挺拔,似乎從高崖垂下,在萬丈深淵之上淩空飛翔,讓人心馳神往,震撼不止。文同這幅《墨竹圖》系中國畫首創,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前不久,筆者曾在鹽亭縣博物館看到這幅《墨竹圖》的複制件。

文、蘇“發明”的另一成語“失笑噴飯”也很有意思。“失笑噴飯”的翻版語是“令人噴飯”。

《鹽亭縣府志》載,當年,文同任洋州太守時,别人都覺得那裡是窮鄉僻壤,但文同十分惬意于此地,因為這裡滿山滿谷都是竹林。一日,文同與夫人同去觀竹,晚飯僅有竹筍下飯。正吃間,收到東坡一書信。東坡除了照例噓寒問暖外,還附詩一首:“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川千畝在胸中。”

文同讀罷詩句,忍俊不禁,放懷大笑,噴飯滿桌。意謂有如此親家,對咱“清貧太守”譬喻恰當。文同後來常說:世無知己者,唯子瞻(蘇東坡)識吾妙處。

“噴飯滿案”也成為一段文壇佳話,又衍化為“令人噴飯”的成語。《紅樓夢》第一回也引用了這一成語:“觀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悶,至于幾首歪詩,也可以噴飯供酒。”

劉泰焰《文同評傳》介紹:文同50歲後疾病纏身,仕途失意。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正月,62歲的文同奉調出任湖州(今浙江吳興)太守,病逝于赴任途中的陳州(今河南淮陽)驿舍。他死後,家人裝殓停靈,由蘇轼、蘇澈等親友的幫助,運回四川安葬。那段時間,蘇氏兄弟為這一噩耗揮淚不止。

蘇東坡與文同是親家。“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既是蘇東坡的自譽,也是評點文同的話。據說蘇東坡畫竹,很長時間不得要領,他追根溯源,反複揣摩文同畫竹的技法,又多次向文同請教,最終也畫得一手好竹。

文同故裡

熱心村民争說“胸有成竹”

前不久,記者和幾名成都攝友驅車去鹽亭縣永泰鄉文同故裡采風。

當年文同的家鄉屬梓州永泰縣,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設縣。北宋熙甯五年(1072)廢永泰縣,并入鹽亭。

永泰鄉距縣城60公裡,橫亘在嘉陵江、涪江的分水嶺上。這裡可謂藏龍卧虎,除了墨竹畫鼻祖文同,之前唐高宗時還誕生了後來名滿天下的宰相李義府。現代著名曆史學家蒙文通先生,也出生在不遠處的石牛廟鄉。

古同國遺址(四川發現文同故裡人)3

鹽亭縣永泰鄉文同故裡

那天下午,我們在小山丘連綿森林植被的環繞下,看到一塊兩米高的圓形土壩,它靠山岩築墓,由今人題寫“故宋文同墓”。文同墓四周,栽種着密密麻麻的竹林。陽光下,這些青翠挺拔的竹子在起伏的山巒間投下層層疊疊的陰影,偶有風過,發出簌簌的聲音。

當時,很多村民在文同墓前,聽了縣博物館解說員王蘭小姐對“胸有成竹”的解釋後,似乎意猶未盡,紛紛圍住筆者“補充發言”,熱情可愛。

一位姓王的村民說:“作為文同故鄉的人,我們如果不曉得‘胸有成竹’,還好意思呆在這村子裡嗎?啥叫胸有成竹?做任何事要先在心頭有個打米碗,不管是春種秋收還是娶媳婦蓋房子,都得心中有數,是吧?”

“我們經常在家頭教育娃娃,一個人要先有孝道,懂得了孝道他才曉得感恩,才曉得自己好好學習,娃娃懂得這些後學啥就有奔頭了,也才曉得自覺自願對媽老漢感恩、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報恩。”一位叫劉國武的村民這樣理解“胸有成竹”。

爽朗的歡笑聲,從這些可愛的村民嘴裡洋溢出來,回蕩在清幽蒼勁的竹林裡,讓平時寂靜的村子也熱鬧起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