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金蟬脫殼的三十六計

金蟬脫殼的三十六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11:19:31

金蟬脫殼的三十六計(三十六計金蟬脫殼)1

金蟬脫殼

“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xùn)而止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同友軍共同抗擊敵軍,處于相持階段時,如果有另外較弱的敵人從其他方向出現,我軍需要馬上消滅他。那麼我軍主力去消滅弱小敵軍時,其餘的部隊就必須保存陣地上已有的戰鬥形貌,并進一步做出進攻的态勢。這就是金蟬脫殼,不是消極地逃跑,是分身的方法。所以大軍在調動的時候,旌旗戰鼓不動,就像大軍駐紮在原地一樣。這樣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友軍也不懷疑。待我軍主力摧毀其他敵人再回來,友軍和敵軍這才知道我軍調動的情況。簡單點說,金蟬脫殼就是在與敵僵持階段,抽調精銳主力去襲擊敵人其他陣地的計謀。金蟬脫殼原指一種自然現象,說的是蟬幼蟲從地底下爬出來,這時的幼蟲通體土黃透亮,俗稱“金蟬”。它一般在黑夜裡爬上樹幹蛻變成蟬。蛻變時,背部裂開一條縫,身體從縫裡爬出後飛走,殼卻留在枝頭。金蟬脫殼,在戰争中作為一種分身計時,講究的是善于僞裝自己的力量,使敵人不敢動,友軍不生疑。在三十六計中,金蟬脫殼又作為走計之上計。指在危急存亡關頭,自己進退不得,拼命也是白搭的境況下的脫身之計。在脫身時,留下種種僞裝,制造使敵人感覺自己沒有走的假象。要從某種危險境地順利地逃脫,金蟬脫殼的确是妙計。脫逃時不會被敵人輕易發現,等到被發覺時,敵人的勢力已經鞭長莫及了。春秋時期,公子元從鄭國撤退時,為了防止鄭軍背後追殺,命令營帳不拆,旗幡原地不動,不聲不響地在夜間撤出鄭國領土。這是金蟬脫殼的絕妙應用。三國時,蜀将姜維與鄧艾僵持,就用過此計。準備抽主力偷襲鄧艾軍其他地方的營寨,結果被鄧艾識破,損失慘重,隻好自認晦氣。金蟬脫殼施計範圍極廣,不分人和環境。如飯局中、談判中被人糾纏時,故意留下自己的少許東西,借口上洗手間求得脫身。用來指人,是一個比喻,這實際上是一種分身計,一種逃遁計。

典籍故事:王守仁全身而退

王守仁,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大儒,被後世稱為陽明先生。他在明朝武宗正德元年任兵部主事。一次,他和其他官員一起上奏武宗,指出宦官劉瑾所犯的罪狀。結果,劉瑾惡人先告狀,反倒讓武宗把參奏的大臣訓斥了一番。王守仁也當場被廷杖四十大闆,貶到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裡,修文縣)當驿丞。貴州龍場離京師有萬裡之遙,人少山多,是個貧瘠荒涼的地方。王守仁奉召後,不敢不去,回家稍微整理一下,就匆匆啟程赴任了。走到錢塘江附近時,他的好友派人來告訴他說,宦官劉瑾已經派人前來刺殺他,估計就要到了,要他一路小心防備。王守仁謝過送信的人,并說:“這件事情不必過慮,我想劉瑾是不會在意我這個小小的驿丞的。”王守仁嘴裡這樣說着,心裡卻早有了準備。第二天一大早,他的仆人起來時,卻四處看不到王守仁的影子。仆人在枕邊又發現了一首絕命詩,其中寫道:“百年臣子悲何極,夜夜江濤泣子胥。”仆人猜測主人已經投江了,急忙趕到江邊尋找,見江邊的水草邊還有漂浮的衣物。撈起來一看,果然是王守仁的東西,他們都認為王守仁已經淹死了,于是号啕大哭起來。哭聲驚動了附近的人,以緻周圍的人都知道這裡有個官員在江裡淹死了。劉瑾派來負責刺殺王守仁的錦衣衛,聽到這個消息,急忙趕過來觀看。他們不動聲色地仔細看了王守仁的遺物,回去複命了。王守仁到底死了沒?沒有。這是他故意布下的疑陣,掩人耳目,讓别人相信他淹死了。自己卻換上道袍,跑到福建的武夷山隐居起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悄悄地到貴州龍場去。王守仁用金蟬脫殼的計謀,擺脫了前來追殺他的人,使自己化險為夷。#書裡的經典語錄##春日生活打卡季##奇妙知識季#

這就是金蟬脫殼的故事。關注我下回繼續分享三十六計的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