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交彙點訊 2014年,26歲的柳堡姑娘昌霞放棄了原本在大城市的一份穩定的工作,回鄉辦起了家庭農場——江蘇省寶應縣柳堡鎮美蘭果樹種植家庭農場。經過幾年的摸索和投入,美蘭農場已逐步發展成為以科普教育、觀光采摘、親子娛樂、特色燒烤、休閑垂釣及農事體驗為一體的多元化家庭農場,先後被命名表彰為“江蘇省示範家庭農場”“ 江蘇省主題創意農園”“ 江蘇省巾帼示範基地”“江蘇省綠色防控示範區”“揚州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基地”“ 揚州市科普惠農先進單位”“揚州市農民田間學校”“寶應縣委組織部鄉村振興三帶人才示範點”“柳堡鎮中小學實踐教育基地”。
農場剛成立時,昌霞和家人吃住在農場,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苦點累點,收入低點都不算什麼,但2015年7月一場暴風雨将所有果樹苗都淹了,大型電動機也因雨水的浸泡燒壞了,雨停後,火辣辣的太陽又将被水泡過的果樹苗全部曬蔫,損失了30多萬元。2018年1月,一場暴雪又将50多畝大棚壓垮,棚中的果樹被壓斷了很多。痛定思痛,為了減小災害影響,把農場建設好,昌霞決定走一條科技新路子。她聘請揚州大學農學院和揚州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的教授為技術顧問,自己也先後報名參加了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農學院和揚州職業大學的培訓學習,把科技應用到農場生産和管理當中。
在科技專家和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昌霞對農場進行了重新定位和規劃。在經營策略上,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品種定位上,選用抗病品種,主要以高檔草莓、櫻桃、猕猴桃等為主的20多種水果品種;在種植模式上,實行植物與植物之間的套種,植物與畜禽之間的套養;在經營模式上,做到一年12個月,月月都有水果采摘;在生産管理上,建立了美蘭農場科技組,編印了“田間管理明白紙”“病蟲害防治處方單”等标準化體系資料,将标準化涵蓋到整個農場生産、銷售,實行按标生産,按标上市;在肥料使用上,基肥堅持選用有機肥,注重引用生物肥,堅持不施化學肥料,改善土壤結構,提高産品品質,增強抗病能力;在病蟲防治上,冬、春進行石硫合劑塗莖杆刷白防病蟲,果樹間懸挂殺蟲燈、殺蟲(黃)闆、瓢蟲袋,糖醋液。根據水果品種選用防蟲網、撒施捕食螨、綁紮迷向絲。輔助使用生物農藥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等,堅決不使用化學農藥和膨大激素藥;在果品銷售上,設計文化元素的禮盒包裝和産品宣傳彩頁,投資50多萬元實現農場物聯網全覆蓋,把美蘭農場的品牌效應做大做強。
經過幾年的建設,美蘭農場擁有了6500平方米的景觀葡萄長廊、猕猴桃長廊,讓遊客在綠色長廊下邊吃邊觀景,長廊兩側設有圖文并茂的科普展示牌,還能讓顧客增加水果營養小知識。10多萬平方米的采摘區,讓遊客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水果。農場推出的“美蘭農場”牌草莓和“二妹子”牌西瓜都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特色品牌,2018年1月,被寶應縣政府表彰為“最受消費者歡迎農産品” ,被推薦到省園博會、市農展會上展銷。1000多平方米的智能連棟大棚娛樂區,讓遊客可以與孩子進行親子遊戲。250平方米的大鍋竈體驗區,既可以燒烤,又可以到果樹下捕捉套養的土雞和草鵝,自己動手,大鍋燒雞、鴨、鵝,大鍋燒大米飯鍋巴。6700平方米的垂釣中心,5000多平方米的智能溫室自動化連棟草莓大棚,更是讓遊客享受到不一樣的田園樂趣。
在美蘭農場不斷做大做強的同時,昌霞熱心公益事業,近年來,美蘭農場與縣農廣校等部門聯合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15期,培訓人員3000多人次,定期不定期地邀請專家教授對瓜農、果農和菜農進行栽培技術、病蟲防治的指導和培訓。接待來農場參觀學習、觀光采摘人員2萬多人次,把農場辦成了集實習、培訓為一體的科普基地。建立了“美蘭農場” 科普群,為大家提供技術咨詢服務,不厭其煩地解答農民群衆在技術推廣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手把手地現場進行技術推廣,并為他們提供種苗、技術以及銷售途徑。2020年疫情期間,昌霞在各平台自發捐款捐物2萬多元,為疫情救助貢獻一份力量。
昌霞緻富不忘本,不忘帶動農場周邊的群衆共同緻富。幾年來,昌霞先後帶動35名示範戶,發展種植草莓、西瓜、葡萄等2350畝。讓農戶在家也能緻富。昌霞熱心關愛貧困婦女,關愛留守兒童,美蘭農場季節性用工2萬多人次,女性占比80%, 較好地解決了勞動力就業,提高了當地生活幸福指數。昌霞願用她所學的技藝,把美蘭農場做大、做好、做強,打造産業融合特色農場,帶領周邊農民共同緻富,為鄉村振興做出貢獻。
通訊員 陳文傑
編輯: 張韋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