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面是西北地區漢族傳統面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在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流行。
臊子面曆史悠久。據傳臊子肉出現在北宋時期,《夢粱錄》上記載有專門加工出售臊子肉的店鋪。但當時是否已經出現"臊子面",還不得而知。到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裡記下了"臊子肉面法",所以可以肯定地說"臊子面"至少在高濂寫此書前,就已經問世。
臊子面在陝西地區身價頗高。除沿襲唐代"長命面"的有關習俗,如在生日做壽時必食外,每遇婚喪喜事,或逢年過節,都要以它來款待客人。舊時,陝西還有這樣的習俗:新媳婦過門的第二天,要在婆家舉行一個隆重的擀面儀式,新媳婦當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測試其技藝的高低。技術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勻,切條細長,下到鍋裡不會斷裂,這樣的新媳婦,才能赢得大家的贊譽。
一碗合格的岐山臊子面應該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點。面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岐山臊子面鄉土 風味尤為濃厚,以酸辣著稱。岐山面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面條要熱得燙嘴、油要多,才能體現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種高碳水化 合物、高飽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面食。
陝西臊子面的制作主要分四部分:
一、肉臊子的制作味道講究:酸、辣、香;
二、面條的制作講究:薄、筋、光;
三、配菜素臊子的制作講究:五色不可少;
四、臊子湯的制作 講究:煎、稀、汪。
臊子制作
酸、辣、香。關于岐山肉臊子講究酸、辣、香,由于過去人們吃肉少所以過年殺一頭豬要吃一年,聰明的陝西人就把肉做成“臊子”這樣可以保存多半 年多不壞,除了做面條,炒菜,夾馍同樣是絕世美味。臊子肉的選擇傳統是肥瘦7:3 甯可肥不可瘦,這個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改變。
主料:五花肉1000克、面粉500克、胡蘿蔔50克、韭菜50克、黑木耳20克、豆腐50克、幹黃花菜20克、雞蛋2個輔料:食鹽2茶匙、堿面1/2茶匙、姜1小塊、蔥1段、八角5克、料酒2湯匙、桂皮5克、五香粉1茶匙、辣椒粉2湯匙、醬油1湯匙、香醋5湯匙、水适量、植物油100毫升做法步驟:
1
準備好原料,買來的五花肉肥瘦分開切成指甲蓋大小的薄片,瘦的肉可以切丁
2
熱鍋涼油,大概就是一斤肉一兩油的比例,倒入肥肉煸炒;煸炒到肥肉吐油倒入瘦肉翻炒,到水分大部分喪失
3
這時候加入料酒、姜、桂皮和八角和五香粉略微翻炒;再加入醬油一點點,食鹽和雞精;食鹽要多些便于保存,平日炒菜2到3倍
4
加入醋大量大概一小碗二斤肉大概小二兩醋,總之量要大些,但是這也根據個人口味和後期湯的制作,因為做湯還要放醋;雖然酸是它的特點,但咱也别酸的吃不了了;中小火焖燒到水分基本喪失5到10分鐘吧,撒入大量辣椒面關火炒均勻,肉臊子制作完成
5
.面粉一斤加入雞蛋一個,食鹽一茶匙,堿面半茶匙,慢慢加入水和成盡可能硬點的面團,蓋上醒上30分鐘,不斷揉面,揉到很光,再醒發再揉反複幾次最好,柔光即可擀面
6
擀面
7
切面
如果在家可以擀面就擀面,不行就買韭葉面總之要薄、筋、光;和面就按照上面的比例出來的面很不錯
8
胡蘿蔔切菱形小薄片或者細小丁;水發黃花菜和黑木耳切末
9
豆腐切丁,用炸過的豆腐比較好,炒的時候不會粘鍋;雞蛋攤成蛋皮
10
蛋皮切菱形塊,韭菜切末備用
11
鍋中放少許植物油,依次下入胡蘿蔔、豆腐、黃花菜、黑木耳炒至成熟加食鹽和雞精;盛出備用,素臊子制作完成
12
熱鍋涼油下入姜末和五香粉炒香,嗆入适量香醋根據之前肉臊子的醋量和自己口味加,但是正宗臊子面一定要酸字出頭
13
倒入開水燒開,加入食鹽和素臊子
14
加入炒好的肉臊子即可;最後撒上蛋皮和韭菜即可,蒜苗最佳
15
完事具備隻欠東風了,煮面
16
澆湯,撒開膀子“開喋”吧
小貼士
1、 臊子面中的其實光加素菜也可以吃素臊子面,臊子面中的配菜根據季節不同而變化,也可以加入但是有五樣必不可少,一定要是五色:紅:胡蘿蔔;黃:雞蛋皮; 白:豆腐;黑:木耳;綠:韭菜或者蒜苗 蒜苗最佳,木耳豆腐寓意着黑白分明;雞蛋象征富貴;胡蘿蔔寓意紅紅火火;蒜苗寓意生機勃發;
2、 臊子湯的制作講究:煎、稀、汪,這一步用陝西人的話講就是“嗆湯”為啥叫“嗆”呢?其實就是先用油爆個香料再倒入“醋”等液體,這就叫“嗆”這樣出來的 “醋香而不酸”,再解釋一下煎、稀、汪——煎:用陝西話講煎就是表示面和湯要“燙”要“夠熱”不能吃溫的涼的一定要熱食;稀:說的是面條要少湯要寬,而且 吃面講究:隻吃面不喝湯,面條也是一口香。一筷子就吃完了,一般小夥子吃上幾十碗面也是“碎碎的事情”(陝西話小小的事情);汪:說的是面湯油汪汪,過去 人缺油水,所以吃油多喜歡上面飄着一層紅油而且隻吃面不喝湯,這裡在家大家自己制作沒必要那沒多油,倒了可惜,喝了大夏天的,誰受得了。
寶雞新聞網
baojinews
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