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我對鄉村的記憶一直是淳樸的記憶

我對鄉村的記憶一直是淳樸的記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07:36:19
作者:史廣東 個人锵法。

我對鄉村的記憶一直是淳樸的記憶(一個東北最北青年關于家鄉的反思)1

人靠知識改變命運,家鄉亦是如此,于是需要更多人才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中,我想這是《我和我的家鄉》所要表達的主題。

《家鄉》五個故事中每一部分都包含了一個共同的内容,就是農村與城市的強烈沖突。盡管我們在努力的縮小着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差距越拉越大。

我所在的家鄉地處祖國邊陲,東北最北黑龍江,依靠傳統的農業與資源生存,盡管我們在努力完成轉型升級,但是經濟發展形勢依然嚴峻。

對年輕人而言,"逃離"就是這裡的主題,學業、就業、再就業無不以外地發展為首選,傳統公務員與國有企業中是就業中的王牌,如今也面臨着選人用人難題。整個東北人在逐年流失,黑龍江最為嚴重。

一、資源枯竭以後

"小富即安"傳統思想對家鄉人的理念塑形已久。

依靠着煤礦、石油等資源,我們吹響了發展的号角,享受了售賣資源的粗暴型經濟發展紅利。遺憾的是,未能把本土企業做大做強,一邊望着隔壁内蒙的兩個千億級别牛奶公司,一邊将大量财富轉戰南北投資打造"黑龍江省三亞市"神話。

依靠資源的發展,伴随而來的是對環境的嚴重破壞。随着國家對資源的限制開采以及生态保護要求的提升,省内資源型城市經濟形勢斷崖式下跌。

傳統農業水稻、玉米、大豆的種植還是依賴着廣大農民躬耕壟畝,糧食價格的穩定給農民帶來的收益并不樂觀,倒是養肥了無數的糧食二道販子。

對土生土長的農民而言,林地的效益不及種植來的實在,于是也會出現毀林開荒,被用來種植人參等經濟作物,但是造成的大面積亂砍濫伐損失無法估量。

國家有很好的農民補貼政策,農機具補貼、經濟作物補貼、泥草房改造以及家電下鄉等政策,沒等進入農民的口袋,就已經經曆了好幾輪盤剝。

部分官商勾結消耗了國家福利,農民們依然臉朝黑土背朝天。

同時,農村工作是很苦的,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世界都很貧乏。大學生村官和扶貧第一書記的真實生存狀态是真的苦,與農民打交道,向上級交報表,各種瑣碎的事會将一個人的精力消磨殆盡,即使抱着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景,但實現起來困難重重。

我對鄉村的記憶一直是淳樸的記憶(一個東北最北青年關于家鄉的反思)2

二、"孔雀"、"麻雀"東南飛

家鄉農村的年輕人,很少留在家裡種地。但凡有點手藝,都會往縣城奔。甭說"孔雀東南飛"、"麻雀"成群結隊,連狍子都想插上翅膀越過山海關。

近年來,當全國各大城市上演搶人大戰之時,更是加劇了東北三省的人口流失,黑龍江更是以年均10萬 的速度領跑,老齡化比全國平均的老齡化速度更快。

越來越清晰的感受到貧富不均和階級固化,于是更多的人願意相信通往更高階層的途徑隻有一個——教育,清醒了的年輕人正在努力為自己的孩子尋求更好的教育資源。

家鄉的教育資源在全國來說并不落後,高校規模和實力并不弱。東南沿海用工荒了,可以有人工智能來代替,甚至一些機器人的設計就來自哈爾濱。隻是家鄉的985、211高校培養的人才流出規模較大。

哈工大是黑龍江教育界最耀眼的明珠,為國家培養出大批量高科技優秀人才,然而曆年畢業生在本省的留守率約10%,大部分被華為、中興、ABB等大型高科技公司收割。

通過教育資源提升人才素質是根本,但讓人才留下來才是重中之重。區域發展瓶頸和自然環境的限制,家鄉還是缺乏讓人才一展才華的沃土,我們面臨的是一種惡性循環。

盡管家鄉人口政策正在放開,邊境地區已經開放三胎政策,但是家鄉發展的"更年期"已然等不及新一代的"青春期",發展活力基本被凍結。

人才流失導緻的經濟活力喪失是不可逆的。

三、東北文藝複興?

東北受制于老工業基地計劃經濟時代遺留問題,體制成了發展市場經濟的最大壁壘。

以文藝複興帶動經濟發展的設想,或許是一條可以嘗試的道。為啥文藝可以先複興?因為文藝是市場化,毫無保護的商業運作,"你行你上,不行就沒人搭理你"的節奏。當文藝融入互聯網,發不發展,市場說了算。

關于東北的文化符号,不得不提趙本山老師,以及他的鄉村愛情故事與民間藝術團,可以說東北文化輸出最為成功的案例。

曾幾何時,B站大碴子味兒的鬼畜作品深受年輕人的喜愛,馬大帥、範德彪更是在熒屏火爆之後又迎來了互聯網的廣泛推廣。

《馬大帥》主題曲這樣唱:"人生他也是這麼怪,命運常把玩笑開,想要得的得不到,沒想得的那個它還來了。活着就要愉愉快快吧,憋了巴屈劃不來,有錢沒錢實實在在吧,無憂無慮哎歡樂開懷。"

所以開心是東北文化的主流,幽默是東北人的天然細胞。普通話的推廣可以說成全了東北方言的開口脆屬性。

中國喜劇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東北籍演員占據半壁江山。從老一輩喜劇藝術家範偉、高秀敏、黃宏、鞏漢林、潘長江等,到現如今沈騰、馬麗領銜的開心麻花、笑果文化中的王建國一衆、四平青年等團隊,大鵬、喬杉、張小斐、許君聰、賈冰等青年演員以及現象級網紅李雪琴等等一衆,無不将東北人的幽默發揮到淋漓盡緻。

同時,東北人也将自身的有趣貫穿到音樂創作中。寶石老舅帶着他的《野狼disco》成功登頂春晚;二手玫瑰繼續着他的二人轉搖滾藝術;高進、姜鵬、王冕等一衆創作的音樂也在各大音樂榜單留下最濃重的一筆。

文藝所謂的複興,是一種解放思想後的全新認知,東北文藝複興就是要把東北文化脫離二人轉的單一印象,将多元化的文藝作品推向市場。東北文藝,像是一種生猛的力量,在短視頻、直播領域橫沖直撞着撲了上來,有趣的創作者為大衆帶來更多輕松诙諧的喜劇橋段。

當然也盼望着"新東北作家群"的誕生,以雙雪濤、賈行家、班宇等一衆東北青年作家之力,一邊記錄東北的變遷,一邊見證這個時代。多一點《hello樹先生》、《鋼的琴》這樣的影片,少一點破馬張飛似的低俗喜劇。

從世界範圍來看,我們的大衆文化發展相對滞後,這也就給了東北人以機會,嘗試能否從文化領域開拓出屬于自己的金山銀山。

東北有一句話,叫"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希望東北文化像春草一樣春風吹又生,大家永遠對它喜聞樂見。

家鄉是寒冷的、貧窮的、落後的,大多數人是焦慮的、麻木的、又極其樂觀的。

黑土地是我的的出身,無論我是否認同這個地标,我的身上時刻帶着這個鄉土印記,即使是有太多的不滿和批判,我還是希望我的家鄉越來越好,這是源自骨子最深處的情感。

現實常常讓我感到無力,但我知道,建設家鄉我得"支棱起來"。

我對鄉村的記憶一直是淳樸的記憶(一個東北最北青年關于家鄉的反思)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