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進ICU嗎?你想年紀輕輕就英年早逝嗎?很簡單,嘗一顆這種螺,兩個願望一起滿足。這種螺的毒素,福壽螺來了也得叫大哥。
有毒的織紋螺2007年5月7日晚上,6個吃貨,哦不對,6位患者依次被擡進了醫院的急救室裡。脫離危險之後幾人交流病情,沒想到竟是來自同一家餐廳的食客。難道是這家餐廳有問題?
織紋螺
不止如此,從2002年一直到2015年,福建莆田、甯德等地接連出現了食物中毒事件,造成多人搶救無效死亡。有的小孩和婦女中毒後,甚至還變成了植物人。
究其元兇,就是眼前這小家夥。内陸地區的小夥伴可能看着眼生,但在沿海地區,它卻是夜市攤難得的美味。
這種螺學名叫織紋螺,俗稱海蛳螺、麥螺、白螺等。個頭也就一公分左右,指甲蓋那麼大。在以前,它一直是沿海城市夜市攤的必點美食。爆炒之後螺肉爽嫩,一口一個十分美味。
織紋螺
在福建莆田流傳着過節吃螺的習俗。福建的沿海居民一直都很喜歡這種螺的海味,尤其是在端午節前後,老人小孩都愛吃。
然而,随着食物中毒事件頻頻發生,2012年7月20日,衛生部發布通知,禁止售賣和食用織紋螺。任何食品生産單位都不得采購、加工和銷售。
但即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不以為意。去年這時候,甯波市就逮到了一個私自販賣織紋螺的傅某,最終罰了他40萬,獎勵了8個月銀手镯。
織紋螺為什麼有毒?雖然衛生部為此發布了通知,但架不住吃貨們仍存僥幸心理。有些人還不以為意,心想我福壽螺都吃了,這個小海螺又算得了什麼?殊不知,福壽螺來了都得叫聲大哥。
織紋螺
福壽螺不能吃是因為寄生蟲,實際上完全煮熟就沒事了。隻不過一些吃貨覺得煮熟了肉太老,就心存僥幸地煮至半熟,這才進了醫院。
而織紋螺不能吃是這家夥真的有毒,高溫烹煮也不能分解。織紋螺屬于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狹舌目。一般來說這個目的動物是沒毒的,織紋螺也是。其實它們并不生産毒,它們隻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這家夥處于食物鍊的最下級,主要就是吃一些藻類,浮遊生物什麼的。說白了就是撿垃圾吃。吃得多了,吃得雜了,難免就會吃到帶毒的藻類。
織紋螺
據目前的研究來看,海中的藻類大概有兩萬七千多種,其中隻有0.2%的藻類有毒。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吃了半輩子織紋螺什麼事沒有,有的人吃一個就中毒了。
織紋螺體内的毒素最早是從阿拉斯加石房蛤中發現的,因此也被稱為石房蛤毒素。
這是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毒素最強之一,是一種貝類神經麻痹毒素,簡稱為PSP。一個60公斤的人隻要攝入0.6到0.8毫克就能緻死。
而前面我們也說了,織紋螺在食物鍊中的地位很低,平常隻能撿撿垃圾。在消化的過程中,織紋螺就講這回宗石房蛤毒素在體内不斷累積、富集,久而久之就把這種毒素的濃度提高了很多倍。
織紋螺
換算下來,大概也就是幾個織紋螺的量。如果是注射的話就更厲害了。大概就是被蚊子叮得那麼一下,15分鐘内就會一命嗚呼。
織紋螺的毒性從哪來?織紋螺在福建被叫做麥螺,是夏天最受人喜愛的美食之一。網上大緻一搜,幾乎說的都是:俺們吃了一輩子都沒中毒過,為什麼現在不讓吃了。怎麼說呢?罪魁禍首還是近些年爆發的赤潮。
織紋螺
赤潮雖然名字叫赤潮,實際上還會出現紅色、黃色、褐色、綠色等等。主要是在特定的環境下,水裡的一些浮遊生物和細菌爆發性增殖,最終導緻的水體變色的生态現象。
根據赤潮形成的原因,可以大緻分為有毒類和無毒類。無毒的赤潮基本就是某種特定的浮遊生物數量增殖,造成一系列輕微的污染變色。實際的毒性并不大,有時候在晚上還會泛起熒光。
織紋螺
而有毒類赤潮基本就是人為活動引起的了。随着現代工業、化工産業的發展,沿海城市人口的增多,導緻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沒經過處理。
而這些午睡就是導緻海水富營養化的根源。再加上海運帶來的外來藻類,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就導緻了有毒類赤潮的發生。
都說蝴蝶效應,這其實也是蝴蝶效應的一種。最終導緻的結果也很明顯,就是吃織紋螺進醫院的概率呗。運氣好了吃幾十斤都沒事,運氣不好了吃兩個就嗝屁。
織紋螺
并且,石房蛤毒素和河豚魚毒素一樣,沒有特定的解藥。高溫煮不爛、鹽腌殺不滅。運氣不好中獎了,就算去醫院也隻能用山莨菪堿來對症治療。
所以說,這種螺能不是最好還是不要吃。紅螺、花螺、香螺、田螺,哪個做好了也一樣美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