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臻臻,是個百分百的時間管理達人。臻臻每天5點半起床,起床後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然後花20分鐘做早餐,悠閑地吃完早餐後,出門上班。上班路上,她會集中回複微信、郵箱等收到的新消息,到了公司便開始一天的工作。下班後,回到家,她會先換上運動裝備,運動40分鐘到1個小時。之後洗澡,做晚餐,吃晚餐。吃完晚餐,看上30分鐘的電視或者刷會兒手機,之後繼續學習充電1個小時。等到睡意來襲,便把房間的燈光調暗,準備入睡。
其實從學生時代起,臻臻就認為有意義的生活必須是規律的。為了保持規律的生活,她放棄了很多象牙塔裡的快樂,比如遊戲、娛樂和戀愛。當然,她這樣的自律也是有回報的,比如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和CPA證書(注冊會計師)。
工作後的每個周末和節假日,臻臻也都會仔細安排好。因為喜歡花藝,臻臻經常去給一個花藝師朋友義務幫忙。因為她覺得,既可以學到一些插花藝術,又可以免費與美麗的花兒們待在一起,這點時間花得相當值。除去在花藝工作室幫忙的時間,臻臻也會把自己的閑暇時間分配給和朋友見面、獨處和處理生活雜務等事情上。
保持規律的生活,起居有常、作息規律、不暴飲暴食,并且堅持适當的鍛煉,身體就會一直處于有活力的狀态,生活就會産生很多的能量。我們可以用這些能量來創造更多的價值和意義,比如保持規律生活的臻臻,現在已經是一名擁有專業技術和審美水平的花藝師了。
婚後,臻臻依然保持着5點半起床的習慣。起床後,她會做一些強度比較小的運動,然後給家人做早餐,吃完早餐開車送孩子上學,自己再去工作。下午,婆婆會幫她接孩子。晚上,她和丈夫會至少留一個人照看孩子、輔導功課,然後結束一整天的工作、生活或社交。
對于臻臻來說,規律的生活幫助她認真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處細節。在生活起居的各個小細節裡,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什麼事情都會很高效。當習慣成為自然,盡管每天的生活看似平淡無奇,但是那種輕松愉悅的感覺是發自内心的。
關于如何過上規律的生活,時間管理達人臻臻曾經跟我分享過以下幾點經驗。
把單個時間段的效率重視起來
所謂“單個時間段”,就是我們專心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如果能提高單個時間段的效率,把要做的事情高效做好,減少不必要的無用功,那麼一天有限的24個小時,就會變成24 小時,這才是時間管理的開始。
要保證做事的效率,最重要的就是連貫性。如果我們正在做一件事情,中間被打斷,很多做事的思路也會被打斷,等回來再想繼續的時候,又需要重新開始了,這就增加了時間成本。
單個時間段之所以會被打斷,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自己。比如,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即使手機調了靜音模式,眼睛還是會不自覺地瞟到屏幕上顯示的新消息,然後就會忍不住點開看看;再比如,很多媽媽在做事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想看看孩子,或者逛逛購物網站給孩子買點東西……如此一來,單個時間段被打斷了,同樣的事情所需的時間就會加倍,留給其他重要事情的時間自然就少了。
提高單個時間段的效率,隻需要我們養成做事專注的習慣。也許一開始會有些不适應,畢竟我們的時間已經被手機、各種事情切割成碎片了,但是一旦習慣養成了,你就會找回做事的節奏,不自覺地屏蔽掉幹擾因素,單個時間段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一天的時間中,我們有很多穿插的碎片化時間,比如等車的間隙、上下班的路上、煮飯熬湯的時候、洗澡的時候等。這些時間非常細碎,稍稍發下呆、刷刷手機就過去了。但是,如果能把細碎的時間疊加起來,就能引起質的改變,創造新的優化和叠代。
碎片化的時間很适合用來複盤一天或者某一項工作,總結經驗、反思錯誤。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想清楚一些重要的事,可以幫助我們順利進行下一步的工作。這個方法很适合已婚已育的女性朋友,因為日常瑣事會令你很難拿出專門的時間段來作思考總結。
另外也要清楚一點,碎片化的時間不一定非要做成什麼事,我們也可以用來放空、休息。張弛有度的生活節奏,才能給我們帶來身心愉悅的感覺。
找到自己的高效時間段
要想找到自己的高效時間段,我們就需要把一天的時間花費重新捋一捋。可以先從記錄一周的時間開始,一點點地記錄自己在工作、生活、育兒等方面的時間花費情況。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我們充分地了解自己,深刻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做事的效率。
在記錄的過程中,我們找到自己的高效時間段。之後,我們就可以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高效時間段來做,以實現最優時間利用率。
關于時間管理,我們需要作出很多的選擇和努力,來調整自己的步調,重新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頻率。保持規律的生活,餘生才能從容地走過。
文章選自紫圖圖書《單身力》,原文有删減
作者:小野
來源: 央視一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