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達人杜女士有一個應對快遞不送貨上門的“絕招”。“看到快遞開始派送後,就給快遞員發短信,告訴他單号并讓他送上門,否則就投訴。”杜女士說,雖然這樣做有些“不厚道”,但也是無奈之舉。“從家裡到驿站來回要15分鐘,如果取大件,往往累得滿頭是汗,快遞不送上門簡直太不方便了。”
杜女士的“無奈”背後,是當前快遞行業末端配送的一個“通病”:事先不聯系,直接投放快遞櫃或驿站。
事實上,多地先後出台了相關細則,明确提出未經用戶同意,不得擅自将快件投入智能快件箱或驿站。國家郵政局近日也發布相關通知,拟明确快遞企業不得擅将快件投遞到智能快遞箱。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快遞“快而不遞”的現象仍較為普遍。那麼,這個問題為何遲遲難解決?闆子該打在誰身上?
資料圖:民衆正在小區廣場上取快遞。殷立勤 攝
快遞為何“快而不遞”?
快遞不上門是一個由來已久的難題。韓君是濟南市曆下區某加盟制快遞網點負責人,在快遞行業有十年的從業經驗,他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快遞不上門的現象從他入行那天就存在,并不是最近幾年才有的。
“那時候沒有快遞櫃,沒有驿站,一般直接放在小區傳達室,或者放在無人看管的單元樓門口,導緻丢件、錯拿件現象經常發生。”韓君說,“最近兩年,随着用戶對快遞服務水平要求明顯提高,快遞行業也開始注重高質量發展,快遞不上門的矛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圖為一快遞驿站擺滿了待取件。韓章雲 攝
不過,對于為何快遞不能做到“送貨上門”,韓君表示,“這更多是快遞員為了保證利益的選擇,快遞網點除了時常提醒,沒有更有效的辦法。”
快遞不上門背後,最直接的,是落在快遞員身上的一筆經濟賬。
中新經緯記者從多位快遞員處了解到,在快遞不送貨上門的條件下,一名業務熟練的快遞員,每天派單量在200單到400單之間,每單派費在0.7元到0.9元不等,即使除去快遞櫃和驿站的支出,每單仍能掙0.5元以上。但如果快遞上門,每天的派單量将大打折扣,“最多能砍半”。
武漢快遞員劉超(化名)告訴中新經緯記者,他工作一整天大約能送350單,派費0.8元一單。除去快遞櫃和驿站的支出,他每天到手200多元。但如果每單件都送貨上門,一天可能連200件都送不了,收入肯定遠低于現在。“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而在這筆經濟賬背後,又是快遞企業及網點對末端快遞員考核方式單一的現實。“我們就是按件數算錢,送得多掙得多,如果完不成任務量,還要扣錢,件件都打電話,送上門,太難了。”劉超說。
資料圖
在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看來,這是快遞不上門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此外,快遞價格嚴重倒挂(實際成本低于市場價格),導緻快遞員收入提不上去,同時面對快遞單量快速增長,企業沒有主動變化,也是重要的原因。”趙小敏接受中新經緯記者采訪時說。
在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看來,快遞員私自投放快遞櫃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快遞配送人員不足,難以每件準時上門配送;二是快遞末端規範管理不足,存在“懶人配送”;三是快遞上門時間與消費者在家時間錯位,快遞員又無法聯系上消費者。“但無論哪種情況,未經消費者同意私自存櫃都是無視消費選擇權,未盡責履約的行為。”楊達卿說。
闆子該打在誰身上?
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網友反映,在電商平台下單後,等到的往往不是商品快遞,而是一條取貨短信,但事前并沒有快遞員詢問過自己,是否可以放在快遞櫃或者驿站。
事實上,快遞不上門除了給收件人帶來不便之外,還容易産生一些問題,比如無法當面核驗,物品丢失短少誰負責?獨居且行動不便的老人如何取快遞?
杜女士告訴中新經緯記者,有一次她買的商品在未征得同意的情況下,直接放在了單元門口,她打電話質問快遞員為何不送上門,對方卻回複,“每件都送上門,都打電話,一天才能送幾件,你想投訴就投訴吧。”
還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感覺更早之前快遞是上門的,但自從有了智能快遞箱、驿站等,快遞才逐漸不上門。”那麼,快遞不上門,應該把責任歸到像豐巢、菜鳥驿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身上嗎?
楊達卿認為,快遞服務是标準化服務,服務協議約定的是到門的配送服務,而不是到智能快遞櫃或其他末端服務設施的服務。如果快遞員未征得消費者同意擅自存櫃,屬于快遞服務違約,但僅把問題歸在快遞櫃平台等,也站不住腳。
“當然,也有部分網購平台或快遞企業在快遞配送選項上,給予消費者多個配送選項,可選擇配送寄存到快遞櫃或驿站自提等,這種服務是提前征得消費者同意的,不構成違約。”楊達卿說。
解決快遞不上門的關鍵點
1月7日,國家郵政局網站發布了關于《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意見稿》提到,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确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遞到智能快遞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
事實上,此前多地先後出台了相關細則,明确提出未經用戶同意,不得擅自将快件投入智能快件箱或驿站。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這并不能徹底杜絕“快而不遞”的現象。
楊達卿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快遞不上門問題,是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方向與兩個現實發展之間的矛盾。第一個矛盾是加盟式快遞企業依托廉價勞動力崛起,但随着人口紅利退潮,加盟式快遞普遍面臨一線招工難,留人難,難以保障末端配送;另一個矛盾是加盟式快遞企業與部分電商平台形成的廉價共生模式下,即“以低價換規模,以規模換效益”的生态,這與消費者越來越高的服務品質要求矛盾,低價模式難以支撐高品質服務。
楊達卿認為,從根本上治理快遞不上門,就需要正視行業階段性問題,需要強化快遞标準化和規範化,以标準規範促進服務升級;需要強化法規建設遏制穿透價格底線的不良性競争,強化法規建設和落實,杜絕劣币驅逐良币的不良競争;需要強化快遞行業整合發展,提升行業企業綜合競争實力,助推服務升級;需要不斷提升智能快件櫃、社區驿站等末端服務設施設備保障能力,滿足個性化服務需求。
趙小敏認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要從解決末端快遞員的利益分配入手。“對快遞企業來說,解決快遞不上門的問題已經沒有讨價還價的空間,必須按照相關規定,調整内部的運營體系。”趙小敏說,“快遞企業對網點的考核激勵方式要變革,要讓利給網點;對快遞員的激勵機制要變革,按照收件人的要求,對送貨上門的快遞采取一種計件标準,對放在驿站或快遞櫃的快遞采取另一種計件标準。如果快遞企業不能及時調整,将面臨失去市場份額的危險。”
來源:中新經緯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爆料xxcbwx,24小時報料熱線0731-8557118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